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著名军旅作家贾松禅,利用二十余载春秋,九易其稿,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霍去病》,刚刚上市的第三版,作为省委宣传部“丝路之魂•丝绸之路大型文学创作出版工程”和省委省政府外交礼品图书项目,由陕西出版集团、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小说围绕霍去病率领大汉骑兵同匈奴作战的经历以及同火绒在匈汉战争中的生死情仇,以生动传神的笔墨刻画了霍去病、火绒、卫青、伊稚斜、藉若侯产等具有鲜明个性的历史人物,全方位、多角度地描述了当时轰轰烈烈的战争场。展示了匈汉两地宫廷内外军事与政治势力的此消彼长,将权力争夺中人性的残酷与复杂写得淋淋漓尽致。再现了西汉青年战神霍去病惊心动魄而又传奇精彩的一生。
小说封面的中间,画着霍去病率领大军越过祁连山脉向大漠深处进军的绘画,右边霍去病三个金色大字震撼心灵。上方的左边写着:“饮马瀚海、封狼居胥、打破匈奴、声威震天”,右边写着:“大汉战神、汉家儿郎”。下部写着:“匈奴不灭,何以为家?犯我大汉疆土者虽远必诛!”。十八随舅征疆场,风沙迷漫进军忙;旌旗猎展斩匈奴,战马嘶鸣威名扬。去病神勇似虎狼,杀声撼天保边疆;浑邪王及部众降,千年祭奠为国强。
1968年7月贾松禅出生在陕西咸阳市兴平西南方向的桑镇。那是一个崇拜英雄的年代,贾松禅的父亲16岁时就跟随第一野战军入伍并参加了著名的扶眉战役,后来又参加了西北剿匪,抗美援朝战争等。父辈在血与火中西征东援的战斗经历,震撼他那颗还带着稚气的心灵,他从小就立志,要把父辈血与火的战斗经历写诸笔端,及时激励自己和后人。十五岁上高中的那年,松禅平生第一次写的散文《桑镇槐花千里香》,就在《当代中学生》《作文周刊》》等杂志发表。少年时的他经常去茂陵参观,茂陵博物馆位于陕西省咸阳与兴平之间的五陵塬上,是一座以汉武帝茂陵、霍去病墓及大型石刻群而蜚声海内外的西汉断代史博物馆。
霍去病,生于公元前140年。因为他是一个生下来就没有看到父亲的私生子,所以,他经历了痛苦的幼年和奇特的童年生活,非常人所比。霍去病生下来之后,是在一群奴婢中养育长大的,他生活在“低人一等”的痛苦之中。同时他这个私生子又有着皇亲国舅的关系。卫子夫进宫,其弟卫青便当了朝廷的文臣武将。后来,卫青娶了平阳公主为妻,因此,武帝刘彻和大将军卫青,两人同时是对方的姐夫,又同时是对方的小舅子。
霍去病用他二十四年(公元前117年)的生命旅程,铸就了汉武时期五十四年的创业根基——反击匈奴的安邦大业。这位汉武王朝的大司马、骠骑将军、冠军侯,创造出中国历史上“若干之最”,其中之一就是自他始,中国才出现“冠军”一词。这为后人拼搏、竞争、勇夺第一,具有伟大的意义。为表彰他在祁连山立下的赫赫战功,汉武帝命人特意在墓上竖巨石,构筑成祁连山的形状,并在墓前竖石铭功。西汉战神霍去病形象,在年轻贾松禅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映象。
贾松禅高中毕业后,于1986年10月入伍来到位于腾格里沙漠边缘的某红军师坦克团。新兵下连后,他当过二炮手、坦克驾驶员,还下到坦克七连炊事班接受锻炼。在炊事班锻炼期间,让他有更多的时间去连队图书室,找来古今中外的名著来阅读。连队炊事班的写作条件异常艰苦,他钻进连队仓库,爬在冰冷的石板上,写出到部队后的第一篇散文《娘》,就被安徽合肥的《未来作家》杂志刊登,后来又相继发表了《渭河滩的草楼铺》等作品。连队出了小作家的消息不径而走,很快就传遍了整个军营。团政治处很快把他调入了宣传股报道组。他的文学水平和军事知识提高很快。199O年6月,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来部队招生,集团军政治部把唯一的一个名额给了贾松禅,让他参与考试,他不负众望,以专业和文化双优秀的成绩名列前茅,在军校度过了全日制三年的系统学习。在学校里,松禅努力学习各门课程,除了必修课,新闻采写、新闻评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古现代汉语、写作等课程外。又自觉学习了黑格尔,尼采、莱辛、车尔尼雪夫斯基、马克思、恩格斯、达尔文等人的哲学经典书籍,通读了孔子、老子、孙子、程颐、朱熹等人国学经典著作和王维、李白、杜甫、苏轼、王安石、韩愈、李清照等大家的散文诗词,扎实阅读了《浮士德》、《百年孤独》、《巴黎圣母院》《战争与和平》《静静的顿河》《保卫延安》《创业史》《平凡的世界》等中外文学经典。为此,他记了百万余字的读书笔记,用他自己的话说:“自己扎实的文学功底主要是在上军校期间打下的基础。”从而也为他以后向文坛挺进逐步积聚了力量。
在上学期假期期间,贾松禅经常去茂陵和咸阳文庙参观。5、6展室的彩绘兵马俑是我国发现最早的大规模兵马俑群。它塑造了我国西汉皇家卫队的形象,共有骑兵583人,步兵1965人,指挥车一辆。六个骑兵方队,有甲骑和轻骑两类,甲骑的骑士和马匹都较高大,通高68厘米,骑士多数身穿铠甲手执戟,轻骑的骑士和马匹都较矮小,通高50厘米,不披铠甲,手执弓弩背负箭囊。步兵组成了七个方队,有队率、队史、千卒、乐卒蹶张士、戟矛手等不同职能的将士,他们的服饰、姿势、神态各不相同。他认真读完了《史记》中关于卫青、霍去病、李广等相关内容的描写,丰富的军事知识,使他清楚地认识到,随着战国后期战争形态的进化,战车的衰落,其替代品骑兵在战争中的作用愈发重要。但是从众多考古资料来说,汉朝之前的中国骑兵只是骑射骚扰辅助步卒的轻骑兵,并没有起到主导战争胜败的作用。而汉朝骑兵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展起来的。
西汉王朝将养马视为国防军备事业之重,积极发展养马业,一方面在西起现今甘肃,北至内蒙、山西北部向东北延伸到辽宁的广大地区内,建设了一个规模庞大的养马体系,经过“文景之治”以及汉武帝的努力,旗正飘飘,马正啸啸,大汉骑兵,封狼居胥。据《汉书》记载:“诸宿将所将士马兵亦不如去病,去病所将常选,然亦敢深入,常与壮骑先其大军,军亦有天幸,未尝困绝也。”在北方平原山地作战,骑兵有先天的优越性。骑兵凭借其优越的的冲刺能力,可以很快地分割包围敌方的军队,并且利用冲击力击溃敌方的阵势。这样的部队可以在战争的初期阶段就抢占军事主动权,为后方军队赢得战争空间。而且由于战马的稀缺性,汉朝中央对于骑兵的选拔和任用也是精雕细琢。比如霍去病率领的精兵强将就是在整个汉朝的军队内部优中选优擢拔出来的。
据报道:军校毕业后,贾松禅被分配到了位于河西走廊西端的某装甲师,这支部队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经毛泽东主席亲自批准,由北京、南京两所院校抽调干部骨干,和在西北驻防的坦克部队,迎着准备对苏作战保卫珍宝岛的枪声组建起来的,驻防初期,艰难困苦无法想象。天当房,地当床,在沙漠戈壁上挖地窝子,居住在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的深山峡谷,挖掩体隐蔽各种战斗车辆,天天严格训练,严格要求,按照时刻准备“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战斗力标准实战练兵,锤炼了一代又一代的精兵强将。每年度的各种演习,铁甲战车驰聘在西北五省区各地的演习场,展开与诸军、兵种、预备部队及地方民兵、人民群众参与支前的各种联合军事演习。这支部队还随时担负的各种急难险重任务,如抗震救灾,抗洪抢险,光缆营建施工等。近五十年的砺练,这支部队已成为西北战区名符其实,铮铮有名的铁甲雄师。来到驻防在祁连山戈壁牧区的野战坦克团当了一名排长。这个团条件异常艰苦,一出营门,抬头看到的就是终年积雪的祁连山脉和一望无垠的戈壁滩。光秃秃的山崖上没有一棵树,甚至连一株草也没有,半山上仅有的几行红柳也是先辈们挖走沙石运土造田种下的。
贾松禅就象这顽强的戈壁红柳,在这个团,后来又到师部,经过长期艰苦生活锻炼成长起来的军旅作家。他在这个坦克师、团,从当排长开始,当过副连长、连队指导员、师、团新闻干事、宣传股长,在装甲师的八年时间里他几乎亲身经历了所有的技术,战术训练和各层级的战役演习。在训练演习中,他不仅学会了驾驶坦克、装甲车、摩托车、汽车和各种战斗车辆,还跟随部队攀陡崖,越峭壁,趟戈壁,风餐露宿,不仅练就了过硬的军事技术,而且战术水平和基层干部的组织指挥能力也得到了增强提升。同时,在训练演习中他不忘亲身体验和采访各级首长、战友身边等先进典型,装甲师典型人物、典型事件为他积累很多重要的军事素材,为他文学翅膀的腾飞,吸取了丰富的养份,找到了他施展其才华的广阔天地。作为师、团新闻干事,贾松禅还先后为80多将军视察考核部队、组织军演拍摄过照片,撰写了众多的军旅散文,如《踏雪访阳关》、《将军石》、《守井的老兵》、《祁连秋色》《与羌笛的独语》等,这些地道的新边塞散文或写景,或抒情,或写人,字里行间都充满了“长河落日圆,大漠孤烟直”的苍凉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阳山”的悲壮与豪迈。为此,他一度被军事文学领域赞誉为“新边塞作家”。
2000年贾松禅转业到陕西省咸阳市人事局,转业后,他先后创作出版社科类作品《跨越人生的误区》、散文集《古道斜阳》、中篇军事小说《荒原猎杀》、长篇军事小说《指控没有终结》、《铁甲雄师》、《草原枪神》、《大汉将军李广》等,作品先后20余次在全国全军获奖。为写好霍去病征战河西走廊的情节,贾松禅考察了河西走廊张掖、武威、酒泉、玉门等重要古代关塞遗址,足迹踏遍了霍去病征战过的所有古战场。听说山丹有一座霍城,是当年霍去病囤积粮草和养护战马的遗址,他一个人徒步走几十里山路才到达,回返时却在怪石嶙峋的山崖中迷了路,幸亏巧遇一位牧羊姑娘指路才得以安全返回。为了探询霍去病及其汉军的骑兵速度,他在山丹军马反复训练。在祁连山、焉支山、乌鞘岭、石羊河、巴丹吉林沙漠等地,亲身体验风雪天夜间行军宿营的艰辛与寒冷。为了艺术的真实,他乘车来到山西古雁门关,用十几天时间,步行走到内蒙古的大青山,沿着图拉河来到五原县西北,找到了当年霍去病率领汉军骑兵,祭祀陈亡烈士的狼居胥山。在考察途中,几次差点掉进河里,一次脚下沙石松动,差点从十几米高的悬崖上摔下。
长篇历史小说《霍去病》酝酿构思于上世纪90年代初,作者利用20多年时间反复打磨,九易其稿,不断调整故事情节与小说人物结构,光小说开头,就反复更换了数十次。长篇小说《霍去病》用第一人称再现了西汉青年战神霍去病惊心动魄而又传奇精彩的一生,情节生动,内容感人小说围绕霍去病率领大汉骑兵同匈奴作战的经历以及同火绒在匈汉战争中的生死情仇,以生动传神的笔墨刻画了霍去病、火绒、卫青、伊稚斜、藉若侯产等具有鲜明个性的历史人物,全方位、多角度地描述了当时轰轰烈烈的战争场面。展示了匈汉两地宫廷内外军事与政治势力的此消彼长,将权力争夺中人性的残酷与复杂写得淋漓尽致,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优秀作品。
大汉雄风中华魂
青年战神
历史铭记爱国英雄
将士们走了
留下了不朽的历史丰碑
将军的奋争
几代人不懈的努力
士兵身躯
创造了汉武大帝的辉煌
崇拜英雄
人喧马吼嘶声犹闻
马革裹尸
饮马酒泉千古回声
面对强敌
民族奋争历史留名
大汉骑兵
红白绿紫七方军阵
展现历史
叱咤风云雄师犹在
凝结英魂
所向披靡镇守边关
去病的战驹
汉军的征靴在哪里
大汉不见了
汉人汉服汉文化还在
那一只装满秦砖汉瓦的
航舰
那一只装满秦风汗韵
战船
在历史的风浪中
颠簸
在祖国沿海领土
游弋
现代科技巨龙飞腾
国富民强
金戈铁马军民同声
保家卫国
亚洲睡狮已经觉醒
捍卫和平
犯我大汉疆土着
虽远必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