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我就听母亲说:妇女能顶半边天。我的母亲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命苦,但从不抱怨,依然有积极乐观的态度。为我们撑起了一方晴朗的蓝天。母亲,是我心中的“女将”。

母亲在六岁时就失去了母爱。那时候,她是一个满街疯跑的傻丫头。她没进过校门,就在家帮舅舅领孩子,天天背着侄子玩,侄子的鼻涕把她背上都蹭得铮光瓦亮。母亲穿的衣服,其实也没有什么颜色,都是用乌拉叶染的颜色。她背着侄子玩的时候,侄子睡了,母亲把侄子放到了柴草垛上,被村里的一个老爷爷偷偷抱走了,母亲找了半天也没找到,天黑了,也不敢回家。后来,还是舅舅去把母亲找回去了。可以想象,母亲当时是多么的绝望和难过。

母亲18岁时嫁人了,但却是一段不幸的婚姻,不到一年就被她的婆婆“休掉”。就在那一年的腊月,迫于家庭的压力,母亲嫁给比她大十岁的我的父亲。当时父亲还带着一个八岁的儿子,家境破败,捉襟见肘,院子里也是荒芜一片,没有一点人气。但母亲没有任何的嫌弃,她把小家的里里外外收拾得干干净净。屋子破旧,母亲就找来一些旧报纸,把漆黑的墙贴住,屋子就显得亮堂了许多。门板透气怎么办?母亲就用碎花布拼成一个门帘,屋子就温暖了许多。

母亲爱种花,爱种树。她在小小的院子里栽上了桃树,梨树,石榴树,还有一棵槐树和椿树。这小小的院子呀,立马显得生机勃勃了。春天的时候,桃花开了,梨花开,槐花白了,椿树绿;到了夏天,石榴花红彤彤一片,椿树上的果实绿盈盈;秋天的时候,黄登登的鸭梨成熟了;就算到了冬天,椿树的枝桠,像美丽的鹿角,把小院的上空点缀得像童话般安静美丽。

母亲善良温顺,是爱的播种者。母亲不仅给了同父异母的大哥更多的关爱,也对村子里从小失去母爱的孩子,倾注她独特的母爱。

母亲有一个好听的名字——陈香爱,人如其名,母亲给我的感觉就是很香很香,也超级有爱。母亲对待我们的大哥,像对待自己的亲生孩子一样亲。记得那时大哥在煤矿下窑,挣的钱都补贴到家用里边,供我们一家七口人吃穿用。每天晚上,大哥上夜班要走的时候,母亲会做一锅的面条汤,把稠的面条捞给大哥,然后让我们喝剩下的面汤,那时我有些不理解,我问母亲:为什么只让大哥吃面条呢?母亲总是叹一口气说:“你大哥不容易,从小没有娘,挺可怜。现在下窑,费力气,我们家里白面不多,就要想着把白面都让你大哥多吃点,咱们都在家里,也不出啥力气,多喝点汤就行啦!”

在冬天的一个夜晚,我和母亲坐在火炉上烤火,母亲一边做棉鞋,一边给我讲以前的家事,说到她最愧疚的事儿就是在结婚第二天没有带大哥去姥姥家。母亲说那时还小,觉得嫁给一个有孩子的男人,有点丢人,带孩子回娘家认亲,怕别人笑话,可是,她常常想起大哥那样孤零零的样子,想起来就心里难受,说着说着,母亲就嘤嘤地哭起来,我也跟着泪流不止了。

后来,母亲就一直对大哥很好。她给大哥做最时髦的衣服,缝最厚的棉衣。让大哥吃得好,穿得暖。谁欺负大哥了,母亲都绝不会放过他,总是牵着大哥的手,找到他们家里,告诉他们的家长,以后不准再欺负我们的孩子。后来,再没有人敢欺负大哥了。

多年后,母亲又给大哥娶了媳妇,在40多岁上就做了奶奶,她常常抱着自己的孙子在在大街上玩,有的人会打趣道:哎呀,这个孙子像个黑铁蛋一样!母亲会立马反击:这样的孙子,你还没有呢!多年以后,母亲去城里赶集的时候还不会忘记给大哥买一件御寒的棉衣。即便在那时候条件特别差的情况下,母亲还和父亲商量给大哥买了一头小母牛,让大哥靠卖牛来贴补生活。

我的伯母去世的早,留下三个儿子,两个儿子长大成人都娶上了媳妇。唯独二堂哥,因为个人的原因耽误了成婚。于是呢,母亲就每年给二堂哥拆洗被褥,缝补棉衣。每当二堂哥去我家的时候,母亲不管做了什么饭,都会给二堂哥端上一碗。记得那时候,我们家刚买了电视,二堂哥是一个关心国家大事的人,每天晚上他会准时到我们家收看新闻联播,母亲说:“既然你二堂哥每天要来,那我们就每天晚上做上他的饭,不过是多添一瓢水吧!”可事实上,母亲总是在变着花样做饭,面条,包子,菜卷卷,没有肉就包素饺子,炒花生,炸粉条,吃起来比肉的还要香啊!记得那次,二堂哥坐在我家北屋门口,母亲煮好饺子,盛了满满一大碗,端给二堂哥吃,二堂哥吃得那个香啊,一碗饺子下肚,二堂哥竟弱弱地问了一句:“婶子,你包的是什么馅的饺子啊?”母亲听了,就哈哈地笑起来:“你这孩子,囫囵半片就咽下去了啊!”而转过身,母亲却试了试眼角,满脸慈爱地给二堂哥端了一碗饺子汤。

对自己家的人是这样的爱,对村子里从小失去母爱的孩子,母亲也总是格外地关爱。她说自己从小没娘,最能体会到没娘的苦,所以就要多多去照顾别人。小红八岁那年,她的母亲在一次意外中去世了,家里只剩下父亲和哥哥。没有女人打理的家,总是少了许多快乐和温暖。母亲那时也管着我们一大家子的饮食起居,那时,我也还小。但母亲常常在我睡着的时候,给小红做新棉衣,新棉鞋。有时候,为了让小红开心,母亲把我丢给大姐,带着小红去县城看电影。小红的脸上又有了笑容,性格也变得活泼开朗了许多。

母亲自己没有文化,几乎不识什么字,但是呢,她却认识到了知识的重要性,信奉知识改变命运,要做命运的翻盘者,所以她不管家里条件有多差,常常鼓励我们兄妹几人努力求学。

为了让我在学校安心学习,每个星期天,母亲都会在忙碌的劳作中抽出时间给我烙一大摞的发面烧饼。母亲来城里赶集的时候,总不会到学校来看我,每次都会给我送来好吃的:花卷、鸡蛋、带芝麻的辣丝咸菜。有时,还会送来应季的衣服:夏天时,白色的白确良衬衣,当时最流行的小方格裤子;秋日里,送来一件杏黄色的毛衣开衫,天蓝色的针织裤子;天冷时,又送来棉衣。每次看到我,母亲就会拉住我们手,告诉我:“家里没事,在学校好好学习吧!”

中考失利后,我曾一度灰心丧气,“这算什么呀?摔倒了再爬起来,你一定能行的!”在母亲的鼓励下,我又鼓足勇气,与命运抗争,终于考上了理想的师范学校。

母亲虽是一个农村妇女,但她思想进步,与时俱进,紧跟时代的步伐,做勇敢的开拓者。八十年代初,我们村里有一个苹果园要承包出去,为了发家致富,母亲参与了投标,没想到她给出的承包费是最高的,这样一村子的老少爷们儿都颇为震惊,母亲把苹果园争到了手里。

在母亲的带领下,我们对苹果园进行了“精细化”纯天然的管理,有虫子都是用手捉的,母亲从来不让我们打药,也不用什么化肥,都是用农家肥,而且也不刻意地去浇灌,有时全靠天吃苹果呢!而苹果树似乎也很给力,结出的苹果呢,一树一树,稠挂挂的,红的红,黄的黄,绿的绿,特别是味道很纯正,酸甜可口,肉质细腻,深受我们当地老百姓的喜欢。那时候我们的苹果远销到了南方,因为苹果长的长相好,卖相好,价格又公道,两毛钱一斤,一块钱呢,我们会给六斤,所以,我们的苹果总是供不应求。每到八月十五的时候,乡亲们都来帮忙摘苹果,苹果园里的笑声此起彼伏,一浪高过一浪,摘完苹果都已经到了傍晚时分,每个人都带走一大袋子苹果。回到家,母亲还会吩咐我们把拉回家的苹果,去给一些年老的邻居送,把我们劳动的果实分享给他们。

致富不忘乡邻,不单把苹果分给乡亲们,还把苹果园一分为二,让给家庭比较贫困的人去管理。承包果园的第二年,母亲就做出了一个决定:弟兄们多,他们都到了娶媳妇的时候,家里更需要钱。没有挣钱的门路,把我们的果园分一半给他们吧。母亲的提议,我们都表示赞同。那两家人,也自然是感动不已。    

母亲是个坚强的人。她从不向命运低头,在困难面前依然高昂着头。在父亲患病期间,母亲勇敢地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除了家务,还要干地里活,还要去县城带货,带货回来,还要照料病中的父亲,总是变换着口味给父亲做可口的饭菜。一年下来,原本皮肤白皙的母亲,变黑了,也消瘦了许多,可她却总是笑意盈盈的,她说:“只要你父亲在,我苦点累点都觉得很幸福。”

“一位好母亲抵得上一百个教师。”我相信,母爱的力量是最伟大的。母亲,是我心中名副其实的“女将”。母亲的乐观,母亲的慈爱,母亲的勇敢,母亲的坚强,都让我感受到春风化雨般的滋润,让我觉得人间值得!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