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杨绛先生的文字里,能感受到人生光亮的温度,收获的是灵性与精神上的奢侈。她的散文平淡、从容而又意味无穷。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读她的散文更像是聆听一位哲人讲述些烟尘往事,在平静、平淡、平凡中有一种卓越的人生追求。”
她是一位睿智的大家,她的文字,从容与平淡,却如涓涓细流,从你的心间抚过,让你能品得世事的不易,与处世时难得的那份豁达与安然。
杨绛先生晚年的不幸际遇,丧女之痛和丧夫之痛,在《我们仨》里,钱钟书、杨绛、钱瑗“我们”,他们性格各异,志趣相投,都将读书治学作为自己人生的追求,甚至生命本身。他们的善良、智慧和正直,他们对生、老、病、死的透彻豁达,使人深受启发,获益匪浅。
有隐忍而克制的叙述,偶尔一个情感浓烈的句子跳出,无不令人深感钝痛。她写看到爱女将不久于人世时的心情:“我觉得我的心上给捅了一下,绽出一个血泡,像一只饱含着热泪的眼睛”,送别阿圆时,“我心上盖满了一只一只饱含热泪的眼睛,这时一齐流下泪来”。但是这一切并没有摧垮杨绛先生,她还要“打扫现场”,从“我们仨”的失散到最后相聚,杨绛先生独自一人又明澄勇敢、神清气定地走过近二十年。这是一个生命的奇迹,也是一个爱的奇迹。
而静如水,安如磐,生如轮,死如归,更是杨绛先生的做人之道。杨绛先生一生都奉行的是一个“静”字,杨绛先生最本初、最纯粹、最持久的信仰是读书。在喜欢清静的氛围中陶冶着自己高贵的灵魂。
岁月轮回,静水流深。她这一生,如同明灭之中划过的一根火柴,用幽幽微光照亮着茫茫穹苍。
仿佛一束亮尽的光,杨绛先生的离去,这个世界便少了一种力量,一种叫做“平淡”的力量,这种力量可以穿透人的心灵。时代映射在她身上的,那些善良的人都会心之向往的东西。
杨绛先生罕有的孤独与稀有的分量,让人敬重与不舍。我们提及她,内心能感到安宁与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