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以后,有大把的时光可以用来自由支配和随意消费。在牌桌上晨昏颠倒、在酒桌上推杯换盏并非所好,也不想当贪恋海南阳光的“候鸟”。然而,头脑还好使,腿脚也灵活,总得干点啥?

    2008年8月,接到空军党委批准的退休证书,忽然想起早年的一个心愿,那是在空军探照灯第三团雷达连当标图员时,每天的战备训练或值班都面对着一块一米五见方的标图板。对图板上密密麻麻的地名,不仅要牢记所在位置,还要快速报出方格坐标。那时曾幻想过,对于这些烂熟于心却又十分陌生的地方,什么时候能让我用脚去丈量、用心去感知、用笔去赞美?现在是时候了。我向老伴儿亮出了藏在心底的这个愿望。她立马表示支持,说走就走,至今未停。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天涯海角、大漠边关、雪山草地,到处都留下了我们的足迹。原来心中那块小小的标图板,已经变成一本博大而厚重的无字之书。

  多年在华夏大地上游走,祖国之辽阔、历史之悠久、文化之厚重、文明之灿烂,不仅远远超出想像,而且需要重新认识。记得第一次出行到南京,游览著名的秦淮河。脚下是朱雀桥,对面是乌衣巷,一时有了穿越之感。但,对刘禹锡《乌衣巷》诗中所提到的东吴的“乌衣营”,东晋的“王导”和“谢安”,在头脑中都是一片空白;对杜牧《泊秦淮》诗中所指出的“商女”和“后庭花”,更是茫然无知。没有历史知识这只船,那就根本无法在桨声灯影的秦淮河里畅游。回家后,把书柜里一直当摆设的有关书籍请了下来,仿佛回到勤奋学习的年轻时代。阜新2 573_副本.jpg

  打那儿以后,我们坚持边走边读、边学边写,努力解读文明密码,讲好华夏故事。先后寻根三秦大地,探索湖湘文化,赏析吴越风情,追踪百越文明,踏访巴蜀山水,纵横彩云之南。如同蜜蜂酿蜜一样,飞舞在祖国的大花园中。对于河姆渡的稻粒、良渚的玉琮、曾侯乙的编钟、秦俑的军阵、碑林的诗经、简牍的贡献、秘色瓷的绝技、都江堰的设计、寒山寺的钟声、屈原的爱国情怀、贾谊的人格高洁、张继的落榜低吟、“三孔”(孔庙、孔府、孔林)的圣迹等,看不尽、学不完、爱不够。风光与文化同频,心灵与脚步共振,使走读无法停止。即使在高速上两次经历爆胎的风险,也没有阻止我们的脚步。到2014年6月为止,我们到过16个省和自治区的近百个城市,在到到旅游网上发表游记100多篇。

  中华文化是祖国母亲的基因和血脉,也是与其他民族相互区别的重要标志。中华文明不仅从来没有断过,而且一直在创造性的发展之中。我们的游记着重探索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杰出的文明成果,以强化应有的文化自信。后来,从中精选出74篇游记,结集为《游记中国》一书,由白山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参加过辽沈地区百名作家书展,被辽宁省图书馆永久收藏。读者反映,这是一本全景性的游记,但不是时髦的景点打卡记,不是吃货的各地解馋法,而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掘与呈现,讲述的是精彩纷呈的华夏故事。

  在旅行中偶尔会遇到古战场的遗址,让人感受到金戈铁马、刀光剑影的过往。古战场是上演古代战争的舞台,其中有尚武精神,有兵法运用,有历史传承,因之成为宝贵的军事文化遗产。汉语中的许多成语,都来源于战争。例如,一鼓作气、纸上谈兵、卧薪尝胆等。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忘战必危,无军不安。北宋时期的经济、文化、艺术都得到了很大发展,但由于不重视军队建设,致使文恬武嬉,有兵无将,结果被并不强大的金兵所灭。168年所建设的辉煌成果、所积累的巨大财富,毁于一旦,付之东流。

  DSC00995(1)_副本.jpg我虽然是一名退休军人,但依然心系国家安宁,关心军队建设。我觉得,可以把古战场作为国防教育的重要基地,从中汲取有益的经验教训。于是,精选了36个最富有正义感的、最能反映中华军事智慧的古战场,实地去一一寻访。

  从黄帝蚩尤之战到苏蒙日诺门罕之战,时长4600多年,战场遍及华夏大地。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有的史书记载不详,有的地名沿革复杂,有的藏在深山老林,有的成了坟场墓地。对于军人来说,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没有攻不下的山头。我们先后三下江南,两进内蒙草原,一次横穿中原,一次进入河西走廊,还曾远赴陕西汉中和四川西北。光自驾行程就有4万多公里,行之远,寻之难,写之苦,一言难尽。

  有朋友评论说,一对夫妻一辆小车,为了寻找若有若无的古战场,为了辨认似是而非的证据,他们朝辞燕赵地,暮宿黄河边,忽而信心满满,忽而一切归零,竟能一笑置之,并无沮丧。其实,找到如何?找不到又如何?庆幸的是他们为自己找到了一份责任,一个目标,一件他们愿意做又能做好的事情。

  这个评论说到了我们的心坎里,就是为了践行军魂、尽份责任。收获还是很大的,一是摸清了古战场现状。有政府所立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碑的只有3个,被开发为旅游景点的25个,成为废墟的5个,暂无认定的3个。二是发现了戏说问题。有些古战场被随意开发利用,指鹿为马,误导群众。把虎牢关说成是“三英战吕布”之地,把成皋城遗址说成是“吕布点将台”,有户人家还把墙上的一条铁链子说成是“张飞绊马索”。类似问题不少,亟待加以纠正。三是出版了专著。用一年多时间写出了《寻访中国古战场》一书,在反映古战场现状的基础上,着重对中国兵法的发展用故事形式加以梳理,突出以智斗力、以谋取胜、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特点。

  银河悦读中文网把我誉为“民间寻访古战场的第一人”,由副主编沙河小月做了一次专题访谈。该书被沈阳市图书馆永久收藏,被战友滕安推荐给中央电视台军事部,并向有关部门写了专题报告。我的工作已经做完了,至于能不能拍成电视片,能不能被有关部门采纳,那都是另外一回事了。

  去年以来,由于新冠病毒疫情的影响,不能远足,只好在家门口转悠。无意之中,发现了辽国的塔、寺、城、窑的遗存、遗迹。有的历经千年风雨、强烈地震、惨烈兵灾,依然保存完好,有的还成为著名的旅游景点,辽沈大地上有辽阳的冮官窑,叶茂台的辽墓壁画、义县的奉国寺,朝阳的三塔(黄花滩塔、东平房塔、八棱观塔)等;内蒙草原上有宁城的辽中京遗址、巴林左旗的辽上京遗址和辽祖陵等;山西东南部有大同的华严寺、应县的木塔等;河北北部有北京的天宁寺塔和萧太后河、天津的独乐寺等。这引起了我们的极大兴趣,想通过田野调查的方法,对那个远去的草原帝国一探究竟。

照片 1332_副本.jpg

  九世纪初期,契丹人统一了草原上的游牧部落,创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草原帝国——大辽国,存世218年。在中原天下大乱、军阀混战的时代,辽国保持了东北和西北边疆的稳定,同时推进了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融合,最终把自己也融合进了中华民族。中国历史上的游牧民族,唯有契丹人做到了这一点。

  可是,元代的历史学家脱脱所撰写的《辽史》比较粗陋,且问题较多,没有全面地反映辽国的建设成果和所作的突出贡献。特别是由于杨家将故事的广为流传,民间对契丹人一直存在偏见,有抵触情绪。这给调查和写作都增加了很大的难度,有可能费力不讨好,发文被拍砖,一度想放弃。

  通过初步调查,坚定了我们的选择。中华民族是多地产生,融合发展起来的。尤其是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不断地进行血统混合和文化融合,使中华民族既智慧又强壮、既文质又勇武。先进的农耕文化吸引着落后的游牧文化,游牧文化中的坚韧与勇武又补充了农耕文化的缺失。契丹族的兴起与消失,恰好证明了这一点。

  在此认识的基础上,先后写出了《义县奉国寺的今生与前世》、《辽沈大地的第一缕瓷光》、《变家为国的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等7篇游记,发表在银河悦读中文网,得到了广大读者的支持和好评。这仅仅是个开头,还要继续寻访下去。期待今后能以《远去的草原帝国》为题,结集出书,就教大家。这并不是一部学术性的著作,而是从一个旅行者的视角,记录下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1628732242123316.jpg 除此之外,在总编柴英的引领下,于2017年9月走进了银河悦读中文网。该网站是退役军人、退休高级检察官李玲(独上月楼)创办的,旨在为爱好文学创作的中老年人服务,形成了以退役军人为主体的骨干队伍。该网具有军人底色和红色基因,坚持传播正能量,讲好中国故事,被誉为“红色文学的领跑者”。这与我们的追求不谋而合,因而投身其中。三年多来,积极完成站长交给的各项任务,参加了两届“榜样战友”评选的组织工作;先后发表各种作品71篇,26万多字,被评为金牌评论员、金牌作者。其间,为长篇纪实文学《大漠航天人》,所写的书评《网络文学也可以写“硬题材”》,被《光明日报》2020年3月4日第16版采用,中国作家网、学习强国网等几十家网站予以转发。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回顾退休后的生活,一直愉快地行走着、学习着,也不断地充实丰富着中华民族5000年来的文化自信和军事底蕴,奉献着人生一路走来积聚的血性与能量。有人说,你这是学习郦道元和徐霞客。其实不然。郦道元调查的是河流,徐霞客走访的是地理,而我钟情的是民族文化。一个要强盛发达的国家,只有把自己的文化之根深深扎在属于自身的文明血脉之中,才能不断前进,亘古不灭。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