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16日的浙江嘉兴南湖,景色宜人。在湖心岛上的烟雨楼前,一条飞檐斗角的画舫船停驻在湖中,参加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的银河网成员和121军老战士及后辈从祖国各地汇集在南湖。

100年前,中共“一大”在南湖的一艘游船上举行,参加中共“一大”的13位代表,怀着救国救民寻求真理的信念投身中国革命。中国共产党诞生在这条红船上,标志着中国革命的航船正式从这里扬帆起航。遥想当年,成立时全国只有50多名党员,到如今已超过9000多万。

纪念活动的现场,再遇从合肥前来的抗美援朝上甘岭巾帼英雄胡顺前辈,88岁高龄依然神采奕奕,步履稳健。她67年前从朝鲜战场回国后,根据组织安排在嘉兴学习,1954年12月25日让胡顺永远铭记的日子,她在嘉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今日再访红船,不忘初心。

1621490775135201.jpg胡顺原名胡以东,1934年10月出生在浙江省江山县官溪乡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现属江西省玉山县),父亲是一名高级土木工程师。她自幼随父母在川、湘、皖、鄂等省读书居住。1949年初,就读于安徽省屯溪(黄山市)修宁女子中学初中二年级。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突破长江天险,分数路突进,解放了浙江。正在修宁女中读书的胡以东,与全校师生一起敲锣打鼓涌上街头,欢迎解放军,她们高举横幅,散发传单,张贴标语,高唱“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各界群众也纷纷加入游行队伍,歌声和欢呼声响彻天际。全城一片欢腾,欢庆解放。

1949年5月5日,15岁的胡以东与众多同学一起报名,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政干校文工队,因担心来至家庭的阻力,同学们参军时纷纷改名,胡以东改名为胡顺,跟随部队进军大西南,行进途中,由于她吃苦耐劳、表现优秀,被评为“行军模范”并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49年11月30日重庆解放,胡顺奉令调入12军文工团,驻防北碚。期间文工团为基层部队演出了很多节目。其中编排的“李闯王”深受官兵们的喜爱。在人民解放军这所大学校里,胡顺也从一名稚嫩的中学生迅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解放军战士。

朝鲜战争爆发后,根据中央军委命令,胡顺所在的12军开始集结,补充兵员、更换装备,为赴朝作战做准备。1951年3月,第12军正式列编中国人民志愿军序列,隶属志愿军第3兵团。军长曾绍山,政治委员李震。辖第31师、第34师、第35师。部队奉命从四川乘火车北调,先头部队于3月21日从辽宁宽甸河口跨过了鸭绿江,

胡顺随军部由重庆北碚乘坐军列出发,经过几个昼夜不停地行进,于1951年3月20日到达辽宁省辛集。遵照命令,3月24日晚8时30分,文工团跟随其他兄弟部队在夜色的掩护下,开始从宽甸河口过江进入朝鲜。跨过鸭绿江后,部队在风雪严寒中踏冰卧雪徒步行军。为防敌机轰炸,基本上都在夜间行进。

1621490241135158.jpg胡顺是南方人,刚从温暖的重庆进入朝鲜,寒冷比她预想要严重得多,早晨洗脸将冰砸个窟窿,毛巾放进去不一会就结冰了。粮食、装备、演出道具等都要靠自己背着,行军途中热得出汗,停下休息时又冷得发抖。在这样艰难的条件下,战友们都表现得非常坚强,因为大家都知道自己是为了新生的共和国而战,为人民的幸福生活而战,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经过18天艰苦的夜行军,部队按时到达志愿军总部指定的前线区域谷山。 

1951年4月17日,第12军参加了第五次战役。在第一阶段,打垮土耳其旅,突破“三八线”,进逼汉江;在第二阶段,突破加里山,截断洪阳公路,激战自隐里,直抵兄弟峰。11月,参加金城防御作战。进行大小战斗400余次,圆满完成防御作战任务。1952年11月1日,作为战役预备队,参加了上甘岭战役,经过浴血奋战,彻底粉碎了敌人进攻,取得了上甘岭战役的最后胜利。入朝参战期间,第12军涌现了杨春增、伍先华、胡修道等一大批英雄模范人物,其中与胡顺熟悉的战友、同在91团战士胡修道荣获“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杀敌英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

回忆70年前那场立国之战,在朝鲜战场上时刻面对生与死,血与火,悲与壮的残酷情景又浮现在胡顺眼前。

刚入朝时,胡顺所在的文工团虽没有同敌人面对面战斗,但因美军有强大的制空权,天上飞机不停地轰炸,地面敌特活动猖狂,时刻都有危险。每当战役休整期间,文工团就到前沿阵地慰问演出,无论是行进途中或排练节目,都会遭到敌机的扫射轰炸,很多战友因此而负伤牺牲。12军文工团是朝鲜战场上伤亡人员较多的文艺团体,在慰问第五次战役、反敌两栖登陆战和上甘岭战役我军参战部队的活动中,因排练演出,极易暴露目标,虽然每次都选择在隧道或隐蔽的小山沟,但还会随时有遭到敌机跟踪和低空扫射轰炸的危险。

1951年5月16日,在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进入第二阶段,12军35师103团奉令向加里山运动,向美2师38团发动攻击,文工团随军后勤部在勿老里至下村间的一条山沟里待命,遭敌机轰炸,小提琴手温凤池光荣牺牲,年仅21岁。

1621490147291196.jpg温凤池祖籍浙江,父亲温良是老同盟会员,孙中山先生机要报务主任。温凤池多才多艺,不仅写了一手漂亮的毛笔字,还会写诗作画,对小提琴、二胡、笛子、扬琴等乐器均精通。他牺牲后被文工团的战友们安葬在山道旁的一颗大树下,编剧任红举满怀悲痛和思念写下《琴手死了》为最亲密的战友送行……

琴手死了,

他牺牲得多壮烈!

朝鲜土地上,

渗下了中国文艺战士的血……

 

琴手死了

他牺牲在深夜!

仍紧抱半截琴箱,

像映入大同江的皎洁弯月……

 

朝鲜人民献他金达莱,

鲜血在友谊花上凝结!

每当弯月在牡丹峰头升起,

伽椰琴弹着他最喜爱的音乐!

 

他的血渗进我的记忆中,

我演奏时便深情倾泻!

修好的月琴是圆月一轮,

祝愿三千里江山统一无缺!

 

啊!国际主义画册上,

也有我们文艺战士的一页。

我的心贴着画页倾听,

战友的生命虽息,

战斗的琴音未绝……

 

1621490456258448.jpg1952年9月22日,当文工团在隐蔽的山沟里排练时,遭到敌机盘旋扫射,队员黄启仁大腿受伤后截肢,丁光西、吴钧负伤,炊事班长王相成光荣牺牲。一周后的9月29日,为迎接国庆,文工团在新驻地九寺加紧排练《一具火箭简》和《钢铁运输线》等剧目,遇敌机袭击,敌机投下的燃烧弹击中了小小的排练场,正在排练的剧目作者、导演、主要演员周德华、诸先赋、潘光汉、黄鹤、陈亚农、姚锐、杨肖永(女)战友光荣牺牲。此时,离国庆节只有两天,在万分悲痛中,大家含着热泪掩埋了牺牲战友的遗体,将仇恨和悲痛化为力量,争先恐后的要求分担烈士们留下的角色,杨承德(女)是杨肖永在四川女子师大的同学,她接过血迹斑斑尚未谱完的歌曲继续谱写。文工团全体队员在泪水中经过两天一夜的排练,圆满完成了庆祝“十一”晚会全部节目。演出结束后,受到军首长的高度肯定和战友们的热烈欢迎。被十二军党委授予“战斗的文工团”锦旗,这面锦旗时刻鼓舞着全体队员生命不息,战斗不止。

剧目作者周德华牺牲前写下的《和平旗》,是他用忠诚、生命留给祖国和战友最后一首壮美的诗句:

和平旗,哪里来,

战士鲜血染出来。

和平战士胸中血,

染出红旗传万代。

 

和平旗,飘起来,

不怕妖魔和鬼怪。

一飘希特勒进棺材,

再飘杜鲁门要垮台。

 

和平旗,哪里来,1621490545134474.jpg

劳动人民绣出来。

千针万线巧安排,

绣出和平人人爱。

 

和平旗,飘起来,

和平花朵遍地开。

全国男女齐努力,

社会主义就到来。


1953年1月,第12军奉志司命令移防谷山平原,防敌两栖登陆战。15日傍晚,文工团乘汽车向东海岸行进时,又遭多架敌机空袭,队员唐兆炳当场牺牲;张比喻(女)胸部和大腿多处受伤,送医途中因失血过多不幸牺牲;手风琴手汤重稀右手被炸断后截肢,回国后居住在四川省成都荣军疗养院,经过刻苦训练,将手风琴拉到左侧,用左手弹琴。

在硝烟弥漫、战火纷飞的朝鲜战场,最让胡顺刻骨铭心的是上甘岭那25个昼夜的残酷拉锯战。      

1952年10月14日凌晨,美军向三八线以北的我方进行攻击,战争在朝鲜中部五圣山上甘岭打响,这就是历时43天、举世闻名的“上甘岭战役”。战役前期我军参战部队为志愿军15军笫45师133、134、135团和笫29师86、87团。美军以大口径火炮、坦克、飞机对上甘岭进行了狂轰滥炸。我志愿军官兵浴血奋战,前仆后继,坚持“人在阵地在”的誓言进行顽强抗击。在这场被称之为“肉碾子”的战役中,敌我双方杀红了眼,双方伤亡惨重。

在前线告急、无预备队可用的情况下,15军军长秦基伟万般无奈地将自己身边96人的军部警卫连,派往双方残酷撕杀、争夺激烈的上甘岭597.9高地。15军自成立以来,还从没动用军部警卫连到前沿阵地,在通过敌人炮火封锁区时,警卫连遭受了巨大伤亡,最后到达阵地时全连仅剩24人。多年后秦基伟将军还痛心不已。

胡顺所在的12军正是在15军伤亡惨重,力量难以为续的关键时刻,奉令接防上甘岭阵地。1952年11月1日,志愿军12军副军长李德生率31师91、92、93团和34师106团陆续投入了战斗。当时在12军军部文工团的胡顺和另外2名女兵在战斗严重减员,战场形势最紧张、最艰难时刻被充实到31师91团,担任命令抄写、传达等机要工作。此时的上甘岭被炮火反复轰炸的阵地上布满了硝烟和战火,阵地表面象被推土机反复耕耘过一样,黑秃秃一片。黑色松土上满是焦黑残缺的人体残块以及破损的枪支碎片。那些支离破碎的残肢断臂,被飞机大炮炸翻后浇筑在土中,成了血肉阵地的组成部分。胡顺在团指挥所目睹炮弹爆炸的黑色硝烟笼罩着山头阵地,炸弹暴雨般拍打撕咬着地面,天塌地陷的爆炸声震耳欲聋,空中和地面上的弹雨瀑布般地呼啸而来,阵地山头被削低2米,表面土石被炸松厚达1米,坑道坍塌、断裂、暴露。阵地丢失、夺回,再丢失、再夺回,坚守阵地的我军官兵轻重武器并用,直至白刃肉搏,不惜以身体堵枪眼、拉响爆破筒的方式与敌人同归于尽。

胡顺在血与火的上甘岭战场抢救伤员、传达命令、运送弹药食品,随部队血战了炼狱般的25个昼夜,一直坚守到最后,赢得了战争的惨胜。

上甘岭战役从1952年10月14日至11月25日历经43天,我军歼敌1.5万人,彻底粉碎了美军北进的企图。这场战役志愿军共投入九个团4.3万余人,伤亡1.15万人,以重大的牺牲和辉煌的战绩为上甘岭战役画上了句号。

从朝鲜胜利回国后,胡顺根据组织安排进入浙江医学院学习。在此巧遇上甘岭战斗中相识的战友--团部翻译田子夫,共同的人生理想和赴朝参战的经历让他们相恋、相爱、结婚。

发生在那场战争中真实的故事、惨烈的场景和悲壮的细节深深地印刻在胡顺脑海。70年过去了,胡顺仍然清晰的记得跨越鸭绿江出征前与战友们宣誓的情景:

抗美援朝出征誓词

我们是中国人民优秀的儿女,我们是毛泽东教导下的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革命战士,为了反对美帝侵略,解放朝鲜,保卫祖国,保卫和平,我们志愿赴朝参战,愿向祖国宣誓:

一、我们坚决地贡献自己全部力量,把美帝侵略者赶下海去。

二、我们坚决发扬中国人民艰苦勇敢的革命精神,战胜一切困难,做好岗位工作,全力支援前线。

三、我们要尊重朝鲜人民领袖金日成将军、尊重朝鲜人民军、尊重朝鲜人民政府、尊重劳动党,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爱护朝鲜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如同爱护自己的祖国一样。

四、严守纪律,关心士兵,爱护伤病员,加强内部团结,听从指挥,一切为了战争胜利。

五、严守军事秘密,随时揭破谣言,镇压反革命活动。

六、加强对敌政治攻势,执行好俘虏政策。

以上六点坚决做到,誓愿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中,建立功勋,为祖国增光。

谨此宣誓

宣誓人:胡顺

1951年3月20日 辛集

经历了战火洗礼的胡顺,对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幸福生活有更深刻的认识。更加热爱党、热爱祖国,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退休后仍继续为党为人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其标准的军人风范丝毫不减当年。她曾经是中国人民志愿军12军文工队队员,志愿军第3兵团运动员,解放军八一集训队队员,后来又进入医学院学习,有很高的文艺、体育、医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特长。

2020年10月,87岁的她千里迢迢来到英雄城市丹东,参加银河悦读中文网举办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在丹东机场山坡上,亲手为志愿军空军英雄李振宝烈士取土,祈祷战友英魂归乡;在抗美援朝纪念馆、在“铁血大动脉”鸭绿江断桥、在河口志愿军过江遗址、在毛岸英学校、在碧绿的鸭绿江边……追寻着当年与战友们走过的路。

2021年4月,88岁的她又一次从安徽合肥赶赴浙江嘉兴南湖,来到67年前她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神圣之地,参加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系列纪念活动。访红船,悟初心,听党话,跟党走。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船精神,唱响“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的心灵之歌……她全程参加了本次所有纪念活动,并自带应急药物,为参加活动的成员提供医疗应急服务。

她身体健康,思维敏捷,谈吐优雅,和蔼可亲。

她从容淡定,视野开阔,意志坚强,内心强大。

她知识丰富,才华四溢,生活精彩,时尚通透。

她80多岁高龄还在参加老年大学的课程学习。

她一曲优美的《可可托海牧羊人》赢得掌声一片。

与她交流,你会感知阳光的生活态度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与她为伍,你会感受军人的忠诚担当和熠熠生辉的家国情怀。

她传奇的一生让我们见证了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坚强信念和一名志愿军老兵砥砺前行的心路历程。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