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里捧者老家谱,翻开了往事的记忆,山高路远,回望是足迹,寻根问祖,知来自哪里,千年万年心归一方,千里万里根寻一处!

家谱,传家之实录也。它记载一个家族的兴衰,反映不同时代社会之现状。家谱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精髓,家族文化传承之载体,研究社会人类源流的重要史料,培育家族后辈之良书。适时续修家谱,是对旧谱的补充和完善,是对新谱的延续和发展;是对人文精神的传承,是对家族精神的传承,是对良好家风的传承,是对家国情怀的弘扬,更是对家族后人做人、立世、持家、向善、进取、责任、爱国等良好品质的规范。

家里现存邗东张氏家谱支普为宣统二年,先祖组织编修,谱中记载了本支张氏从一世公至宣统年间已出生的先祖的相关信息。本支张氏,为唐朝旭公之裔,南宋张攀公之后。南宋理宗年间,攀公之三子辕,举为孝廉,宦游广陵,见广陵东郊土肥地沃,遂由姑苏常熟,迁入而居,名曰张家巷,辕公为本支张氏迁居广陵之祖也,至今已有七百余年,已繁衍近三十代。家族聚居一片,代有能贤涌现,亦有侨居大江南北,异国他乡,四面八方,为社会发展,国家强大,奉献着张氏族人的智慧与力量。

1615954096114012.jpg

今政通人和,国强民富,民族复兴,张氏后人,拟续修家谱,以期上承先祖之优良,下启后人之贤能,振兴家道,服务社会,报效国家。通过研习现存之家谱,对在不同的年代所呈现的历史画面,历历在目!


先祖张氏攀公史赞

张攀(约1165-1235),字从龙,姑苏常熟(今江苏常熟)人。南宋淳熙年间(1174—1189)进士,知溧水县,官至起居郎,兼崇政殿说书。在目录学方面,撰《中兴馆阁续书目》三十卷,成于宋宁宗嘉定十三年(1220年)。陈骙《中兴馆阁书目》七十卷,成于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年),所录止于淳熙前。此目为补陈目不足而续之,着录淳熙以后续得之书一万四千九百四十三卷,其体例仿《崇文总目》。二目较全面地反映了南宋时期的国家藏书状况,是南宋目录事业的重要成就之一。其他著作有《益斋文集》、《奏议》、《汉唐论》等。《中兴馆阁续书目》,嘉定十三年(1220),时任秘书丞张攀所撰。该书著录书目达一万四千九百四十三卷,此书早佚,今有近人赵士炜辑本一卷,取名《中兴馆阁续书目辑考》。


名人大儒为旧谱撰序

现存的宣统二年编修的家谱上,撰写谱序的是钱桂森、吉士英、裴几位那个时代的大儒,从这个信息点上看,先祖当年社会交往还可以,能请到这些大家为家谱撰写谱序,能让我读到先祖是重文重教之人。进一步了解,钱桂森,字犀庵,江苏泰州人。清道光三十年(1850)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历任山西道监察御史,国子监司业,翰林院侍读、侍讲、侍读学士、侍讲学士等,并充国史馆协修、纂修、总纂及文渊阁校理、直阁事。咸丰至光绪时,屡次典试贵州、湖南、顺天、广东、浙江等地。光绪六年(1880)与九年,两次出任会试同考官。光绪十四年督学安徽,光绪十八年为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被奉为文章宗匠。当时的达官名臣多出其门,故有“满朝卿相半门生”之誉。他与泰州吴同甲(光绪三年进士)官阶相若,同为晚清著名学者、教育家,亦是词林盛事。晚年返回泰州,曾任胡公书院山长,著有《一松轩诗稿》、《段注说文校》等,斋名“教经堂”。 钱犀庵(桂森)生平藏书极富,精契名抄甚,其书大半得之翰林院,多为四库底本。


家训例引规劝后人

谱者,传家实录也。关系非轻必仿周官宗法,有一定规则而不可紊者,非曰记一名氏而已也,规格贵尊古法制,律例必期严明,根源支派贵乎清真出处,事迹贵乎核实,故凡出于一本者,不遗疏远不择富贫皆得而书之,如非一本者,虽富且贵于我何干?断不可妄攀牵合粉饰铺张,以遗讥于后人,特立于首,为续修谱者诫!

修谱须按宗法律例,不可乱为。只要是本支派者,不论贵贫疏近皆要录入族谱,非本支派的虽富且贵与我何干,不得妄攀牵合!续修家谱讲究的纯真。宣统二年修谱时,谱牒多法欧苏二家,而欧、苏二法却各有优缺点,所以本谱编修是取二家之长也。为彰德行之人,谱牒中对行德之人尽书德行之事及生卒年月寿,平常人只书殁。谱中,对先人有素行者,应历嘉言善行传赞,对有显名于世、文学懿行功德有益于后人者皆需公赞传文于谱扬之。谱中,对于出居近者入谱,出居远着则注明出居何处,以待其后世考补。子姓繁衍命名,取字宜择祖先未有者,命名及表号不可犯祖讳,亦不可雷同。家谱不可束之高阁,须在适当的节日,由尊长率子孙于堂讲解本族之训、诫。

稽古世家,莫不有训。训者,著先圣之格言为后人之明鉴也。本族谱计立家训十九条,一、修世系;二、谨祭祀;三、尊祠宇;四、誌坟墓;五、孝父母;六、友兄弟;七、敬长上;八、训子孙;九、正名分;十、端閫笵;十一、务本业;十二、禁诉讼;十三、戒酗酒;十四、择交游;十五、尊美德;十六、恤仆御;十七、摒蠢行;十八、崇节俭;十九、廣阴德。各条家训都有明确规范,对族人及后世子孙要求极其严格,有的条款,一旦触犯即移谱出族,从这些家训条款中,清晰看到本支张氏后人由先祖及后人,皆需清白做人,尽孝尽善,耕读传家!


字里行间尽显时代印记

在家谱中,出现过诸多耐人寻味的现象。宋末时期,社会动荡,人口出生率就较低,社会稳定后,人民生活水平好转,出生率就正常些;再后来,明初又有这种现象,大明朝社会稳定后,国家政策合理,经济发展,社会繁荣,人口出生情况有很大的改善,人员寿命也是在明显的提高,再到明末清初时期,情况出现反复,到“康乾盛世”时期,诸多现象都在趋好!

1616143790116598.jpg

在家谱中,从先祖的取名看,也能反映社会现象。在元朝时期,百姓取名字寓意高深的字意,而只出现数字代替;而到了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的时期,人口繁茂,读书被重视,文化文明程度提高,发现先祖在这一时期的名字更有文化气息。如,取名时有“名”、“字”、“号”、“别号”等。这些现象反映出社会稳定、国家政策英明、经济繁荣、文脉昌盛、社会发展迅速等积极信号。

人立于世,应重根源,知渊源一脉,香火万年。张氏繁衍传承,源远流长,自上古黄帝之孙——挥得张姓以来,历经多年长盛而不衰。而今张氏后裔遍布于天下,此皆始祖“弓正”之厚德传承所至也! “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一语禅述了人生的全部意义,也留给了我们一个深深的课题,那就是“寻根问祖”!唯愿张氏后世子孙不忘根源,能铭祖训,承家风,光祖德,修品行,扬科学,重技能,兴家旺族,爱乡爱国,世代繁昌!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