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那绵延群山的翠林茂竹、那高高的战略高地黄洋界的壕沟大炮、那烈士陵园里直冲苍穹的纪念碑,那八角楼的彻夜不息的灯光……在我记忆里的最深处,还有一座静静的黑色二层小楼,就这么安静的耸立在一个叫小井的地方,它就是小井红四军医院。

  小井红军医院位于井冈山市茨坪镇西北约6公里处。它是由原来的茅坪、大井两个医务所扩建而成的。最初取名为“红光医院”,是我军第一所战地医院。红军医院医护人员一起担当起了救护红军的伟大责任,为浴血鏖战的红军提供了坚强的后勤保障,为挽救在战场负伤的战士生命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医院全采用木质结构,分上下两层,共有32间病房。创建时医院院长曹镕,党代表肖光球,党总支书记是老一辈革命家陶铸的夫人曾志。红光医院在1929年元月第三次反“围剿”中被国民党军队烧毁。1967年井冈山人民按历史原貌修复了小井红军医院。

  小井红军医院的外观很特别,在翠绿的山坳里,颜色是突兀的黑色,简单的两层小楼,前面是一个空空的院子,甬道边长着不知名的浅浅的野草,院落非常寂静,没有嘈杂的参观人群,甚至没有鸟儿的鸣叫,到这里我的心一下子沉静下来,脚步也变的轻了很多,仿佛里面还住着那些负伤的红军战士,不能打扰他们的休息。


001CYDkszy7qbKRynAJ81&690.jpg

井冈山小井红军医院

  红军医院纪念馆以红军医院为主线,以重点反映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我军卫生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无比关怀, 目的是展示红军医院的组织沿革、法规制度、主要工作和突出业绩,再现红军医院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光辉历程,热情讴歌卫生工作者不怕牺牲、不畏艰难的革命英雄气概,以及救死扶伤、服务军民的人道主义精神。

  红军医院纪念馆在展陈形式上,采用了气势恢弘的仿真场景、油画、多媒体、实体雕像、实物陈列等先进的声、光、电等展陈手段,全面展示了毛泽东对红军卫生工作的发展与卫生工作者精神的关注,再现了卫生工作者为革命事业付出的卓越贡献,诠释了卫生工作对于革命胜利的重大意义。以此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共同回望历史、展示成就、凝聚信念、共创未来。

  来到这里,处处展现着毛泽东对红军医疗卫生事业的关注。早在1913年,20岁的毛泽东在读书笔记《讲堂录》中写道:“医道中西,各有所长。中言气脉,西言实验。然言气脉者,理太微妙,常人难识,故常失之虚。言实验者,专求质而气则离矣,故常失其本。则二者又各有所偏矣。”说明青年时代的毛泽东便对中西医学进行比较研究,认识到中西医学各有所长、各有所偏,医理各有特点等。

  1928年,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讲道:“作战一次,就有一批伤兵。由于营养不良、受冻和其他原因。官兵病的很多。医院设在山上,用中西两法治疗,医生药品均缺。”那时,在井冈山红军医院里,有西医也有中医,许多病都是用中医治疗,且多数是采用自制中草药。

  毛泽东说:“草医草药要重视起来,敌人是封锁不了我们的。”当时红军医院收住200多名反“围剿”的伤病员,全部采用中医中药治疗。2007年10月陈可冀院士参观了井冈山红军医院旧址,认为:“井冈山是我国政府一贯提倡团结中西医和中西医结合方针政策的发源地,井冈山是革命的摇篮,也是中西医结合的摇篮。”

  1933年3月,汀州福音医院举迁江西瑞金,正式命名为“中央红军医院”。当时毛主席指示,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要结合进行,要教育大家讲卫生,要军民兼顾,中西医合作等。医院中不但有西医,还有中医,第一位中医是从上海请来的邓颖超的母亲杨振德。毛主席很重视中医,主张中西医结合给伤病员治疗。


001CYDkszy7qbKSEnb62c&690.jpg

井冈山小井红军医院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在毛主席领导下开始伟大的两万五千里长征,长征路上伤病员很多。然而“要药没药,要设备没设备,只有想些土办法治疗。没有西药,还可以用一部分中药来代替”,实行着毛泽东1928年就提出的“用中西医两法治病”。

  1940年11月12日,在延安中国医科大学纪念白求恩逝世一周年大会上,毛主席讲了团结中西医的重要意义,强调必须团结中医,发挥中医的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在许多重要会议或其他场合,都十分强调中西医团结合作、互相学习等。有一次毛泽东宴请一些知名人士,其中有北京四大名医之一施今墨先生。施今墨与著名西医专家黄家驷、林巧稚等同桌。毛泽东风趣地对施今墨说:“你很有名啊,我在年轻时就听说过你。你们同行是不是冤家啊?”施今墨回答:“主席,我们团结得很好,互相很尊重。”毛泽东听了很高兴。

  1950年8月,第一届全国卫生会议在北京召开,毛泽东主席为会议题词:“团结新老中西各部分医药卫生工作人员,组成巩固的统一战线,为开展伟大的人民卫生工作而奋斗。”体现了他在卫生工作中重视中西医,团结中西医的思想和主张。

  1932年,毛泽东到福建汀洲福音医院住院休养其间,有一次傅连暲(福音医院院长,解放后曾任卫生部副部长、总后卫生部副部长等,长期为毛泽东的保健医生)陪同毛泽东在山上散步时,看到很多松树的树干上挂着一条条黄色半透明的胶汁,毛泽东对傅连暲讲,这种胶汁是从一块伤痕上流出来的,树受伤了,用自身流出的胶汁来治疗。人也一样,负了伤,得了病,主要靠自己的抵抗力恢复健康。毛泽东不是医生,却由这一现象,道出了医学上的一个重要理论。

  毛泽东提出来的“中西医结合”理论一直指引着我国医药卫生科技工作者为创造中国新医药学而奋斗。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