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7月8日至7月27日,为配合板门店谈判和志愿军在中东线的反击作战,驻守在板门店东侧半公里以东一线阵地的志愿军第46军136师,根据志愿军首长的指示,先后对马踏里东南山之敌实施三次攻击作战。特别是7月27日胜利结束的第三次攻打马踏里东南山的战斗,是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最后一次战斗。
1953年初,为了配合板门店谈判,根据志愿军司令部关于进行一些小规模反击战的指示和军里的统一作战部署,第136师提出拟对当面之敌——马踏里东南山阵地发起攻势作战的计划。
马踏里东南山位于临津江北岸,在开城以东14公里,由编号060、061、062和+0238四个小高地组成。它是美军在三八线以北的一个支撑点,拿下它,可将我军阵地向前推进,并威胁美军西线的交通供给线。美军阵地上单列桩铁丝网、蛇腹形铁丝网和大小地堡、明暗火力点等星罗棋布,交通沟纵横交错,便于机动,是一块易守难攻的硬骨头。
7月上中旬,第136师先后组织了两次攻打马踏里的战斗,都取得了胜利。其后不久,第136师又接到军首长转达的志愿军司令部关于向马踏里发起第三次攻击的命令。为了支援这次战斗,军首长把所属的炮兵团和志愿军总部配属的炮8师的 1个团,共100多门大炮,全部加强给第136师。
在战前,师参谋长曹海炳带着作战科长孙向明等人,深入到前沿阵潜伏,详细观察地形后,制定出进攻作战方案,明确了主要的进攻方向和路线。
7月24日20时30分,第三次攻打马踏里的战斗打响了。我军炮兵将炮火砸向美军阵地,大地被震得发颤,两个主峰山头火光四溅。炮火急袭过后,志愿军各路突击队仅用20多分钟就全歼了060高地守敌,并立即向+0238阵地发起纵深进攻。整个阵地上敌我炮火交错,到处是爆炸的火光、升起的尘雾。在短兵相接的争夺战中,一会儿是敌攻我守,一会儿又是我攻敌守,整个阵地在反复争夺拼杀中打得难分难解。
第406团2连2班班长栗学福在这次战斗中,带领全班担任第一突击队的任务,于21时许率先占领了+0238东北无名高地。但他们还没有来得及向+0238主峰进攻,就受到美军的反冲击。栗学福指挥全班转攻为守,先后11次将美军击退,歼敌近百人,而班里的其他同志在战斗中也相继牺牲了。最后,阵地上只剩下他一个人,弹药也全部打尽了。当一群美军叫嚣着冲进阵地准备活捉栗学福时,他拉响了最后两根爆破筒,连续投向进攻的敌人,当场就有十几个美军被炸死,吓得其他敌军慌忙退下,为增援部队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待增援部队赶到后,他又继续坚持投入了战斗,为三打马踏里东南山战斗的胜利做出重大贡献。战后,栗学福同志被评为二级战斗英雄,荣获朝鲜“一级国旗勋章”。后来,著名作家巴金同志来到第136师采访,深为栗学福的事迹所感动,写下了《钢铁战士栗学福同志》的长篇通讯。
在激烈的争夺战中,到7月25日早晨,060、+0238阵两个高地已完全被我控制。这时,美军不惜血本,一次又一次在飞机、大炮、坦克掩护下进行反扑。战斗持续到26日午夜,敌军付出了重大代价也未能将阵地夺回去。
27日晨,美军的阵地上又传来一阵枪炮声。正当师前指准备组织抵抗美军新一轮冲击时,曹海炳参谋长接到萧全夫军长的电话。萧军长问了一下战况说:“你们一定要坚守住现在的阵地,这一仗打完就没有仗再让你们打了。”曹参谋长便问为什么?萧军长说:“你猜猜吧。”曹参谋长马上联想到可能是停战协定要签字了,战争要结束了。便高兴地大声的喊到:“是战争要结束了!”
随着曹参谋长的这一声喊,整个师前指里沸腾了。这时,美军可能已经得知了就要停战的消息,又一阵猛烈的炮火向我新占领的阵地袭来过后,敌地面部队没有出动便偃旗息鼓了。之后,马踏里东南山的阵地上平静下来。
(图注:彭德怀战后视察马踏里阵地留影)
当日24时,停战令正式生效的时候终于到了。在寂静的夜空下,山谷间回响着战士们欢呼和平的口号声。他们走出指挥所的掩体,登上山顶遥望板门店方向的上空,只见在探照灯巨大光柱的照耀下,标志着和平谈判结束的四个大气球缓缓降落下来。入朝以来,多少个日日夜夜,听惯了枪炮声,当企盼已久的和平到来时,他们简直不能相信这是真的。
在马踏里师前线指挥所的坑道里,曹海炳参谋长拿出一瓶封存了好久的“凤城老窖”,这还是他入朝前从祖国带来的,就是准备在胜利的这一天畅饮的。作战科长孙向明从曹参谋长手中接过酒瓶,用身边的镇尺打开瓶盖,先把第一杯酒递给曹参谋长,曹参谋长接过酒杯凝思了片刻说:“今天的第一杯酒应该敬我们牺牲的英烈,我们今天的胜利就是他们用流血牺牲换来的。”听了曹参谋长的话,大家在一阵默哀中都不由得流下了眼泪……
(作者注:本文于2000年10月釆访曹海炳、孙向明等人所写并发表于同年10月《军事博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