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抵书名与书的主题思想、象征意义等密不可分。当刚拿到这本书时,我的目光在书名上多停留了一些时间。“止间”的含义是守心一处。延伸开来应该这样解释:一个人只要守心一处,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书的封面干净利落,寥寥几笔构勒出中式水墨抽象画。水墨画线像一双双眼睛,正俯视书名《止间集》。

        跳过银河中文悦读网总编鸿雁老师为此书写的序言,直接进入到书的目录。共有十一辑栏目,从敬谒贤人士君陵园到怀念亲朋好友,从周游世界各国到对祖国真情的赞美,从不忘记中国一路走来的风雨历程到私下天伦之乐的家庭氛围……隐隐约约感觉到了词人的心胸之宽广、视野之辽远、才情之斐然。

        翻开《止间集》一书,吸引读者的首先是诗词之古典美,但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正如总编鸿雁老师在序言中所写道,严行慈先生熟练运用五七言体和各种词牌填词格律声韵,笔法娴熟、行文流畅。当然,也正如这本诗词集的书名一样,止间,可以找到灵魂栖身之地。那应该是作者与读者心有灵犀共鸣的诗词音韵优美为目的。

        且先赏读第一辑《谒贤篇》。十一首诗词写尽了对历来伟人的崇敬之意。或是故居,或是纪念馆,又或是铜像,但不管怎么样,也是诗人严行慈的足迹所经过的地方。正因为有这样的停留,才有后来的《瞻仰台北国父纪念馆》《登深圳莲花山谒邓公小平铜像》《参观故主席刘少奇故居》等诗词。有七律、七绝、五律和填词牌,信手拈来的从容,都是厚积薄发的沉淀所致。格律诗或填词就像做人一样有规矩和章法,读得出七律中的宏大沉稳之气势,也能体会得出七绝诗中的工整细腻,严谨如工笔画那样的特质。读一首七律《谒伊犁林则徐纪念馆》,开头就这样写道:“汉狮一对诉烟殇/壁列殊功表到疆”,把事件的地点背景以及人物爱国情怀的品德反映出来。七律与七绝的区别除了严格的格律要求之外,还有一种区别就是七律着重前两句,而七绝的重点在后两句。林则徐抗英禁烟及谪戍伊犁的事迹有很多,而严行慈先生肯定在林徐则纪念馆伫立很久,对林则徐充满敬意之感喷涌而出,可谓“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之写作精神。

        再让我们翻开第十一辑也是最后一辑《悼挽篇》。一头一尾之作有“异工同曲”之妙笔,只不过《谒贤篇》以触景生情,而《悼挽篇》则是触情生景,是情景再现的核心。《悼挽篇》共十首,有七律,有填词牌,其中一首《七律步韵悼霍松林大师》和一首填词牌《一剪梅步叶恒青会长原韵悼霍松林大师》是和诗的一种方式,步韵者,步步跟随之意也。虽然未曾看见原有的诗,但按原诗的韵脚顺序作诗,难度非常大。于命意布局,很难顾全大局,这是对自己潜能的一种挑战,在悼念自己可敬之人同时,也相信自己心中蕴涵无限的潜能。

        我们返回到第二辑《访学篇》。那些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芝加哥大学等十一所大学先映入眼帘,然后才慢慢嚼咬到严行慈先生这辑十一首诗词的味道。《访学篇》与第八辑《云游篇》可以说是“姐妹篇”,从中感受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的真实写照。而相比之下,读完《云游篇》更让读者了解严行慈先生的性格豪放、不受束缚、没人能阻拦的逍遥。正如诗人徐志摩的一首《云游》诗中“那天你翩翩在空际云游/自在,轻盈,你本不想停留/在天的那方或地的那角/你的愉快是无拦阻的逍遥”有相似之处,但严行慈先生以“云游”二字涵盖了行动潇洒,笔势却沉稳,两种不同的反应。读一首《长相思·过金斯顿千岛湖》中的一段:“异乡愁,思乡愁/解药金城幽巷求/汉砖唐瓦楼”,读出了他那种内在与外在矛盾的冲突。我们知道,中国的杭州和庐山都有一个千岛湖,但初见加拿大金斯顿千岛湖时,对严行慈先生来说确实吃惊不小。虽然异地的千岛湖与国内家乡的千岛湖有如此的相似,然而异乡愁思乡愁却油然而生,外面千好万好不如自家好,用优美的古诗词去解乡思愁,也正吻合了他当时的心境。正如银河悦读网总编鸿雁在序言里所说的那样,“随作者的文字领略欧洲风情,还能和诗词节拍共同到大洋洲、北美洲等地踏浪行吟”,故里游子的心声融合了“云游”之意。

        另外,《访学篇》基本运用新韵诗体。新韵是区分古韵而得。新韵诗词相对于旧体格律诗变革而来的一种诗体,今不妨古,宽不碍严。但无论运用什么样的韵体,如果没有深入学习和掌握,是不会去碰触的。在畅游西方文化之旅中品味到中国古典韵律之美,能在这本诗词集里清晰得感受到。

        第七辑《齐家篇》真的很令人温馨,从中也能读出家训的威力。《卜算子羊年家训》开头这样写道:“爱马谁能追/羊到当珍惜”,缘分是天生注定的,且行且珍惜,只有珍惜现在,再回首,才能不负历史。当我们读到第五辑《时节篇》和第六辑《时弊篇》后,历史的厚重感在他的心里“活”起来。其实,是作者与诗词的缘分,是读者和这本《止间集》相遇的一种潜在的缘分。因为诗词的表现手法在于含蓄,诗意在读者的心里去解读,读诗词的过程本身就是一次美的旅行。

        轻轻地合上《止间集》,我脑海浮过时光的味蕾依然藏在这本诗词里。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