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1月29日晚8时,梁兴初走出军指挥所,登上新立里南边的一个高地。夜幕繁星下,他临髙远眺。西面的夜空,已被价川的大火烧红。南面星光下,曳光弹漫天飞逝,流光溢彩,隆隆炮声,此起彼伏,战场南北延伸有30多公里。构成如此宏大的歼敌区域,正是因为有他的三十八军,孤军穿插敌后,将战场南泻的各个“闸口 ”牢牢地封堵。想到三所里、龙源里、书堂站、青龙里、松骨峰各个要塞隘口浴血阻敌的指战员,梁兴初激动兴奋之余,心情也愈感沉重。

三十八军各部阻击的有美骑一师、美二师、美二十五师、土耳其旅、伪一师五个师旅番号的敌人(后来査出还有英二十七旅)。如果是敌军编制的全部,可能达七八万之众,但至少不下四五万人。而三十八军出国时,全军45000人,其中四分之一是机关和后勤部队。经过一次战役的伤亡和非战斗减员,再刨除留德川搜剿余敌的一个营和执行破路炸桥任务的先遣支队,目前实际投人阻敌战场的兵力不过25000人。

事实上,他的三十八军将士,也确实打出了以一当十的神威。三所里,三三八团的两个营阻住了美骑一师数千人的南北夹击;龙源里,三二七团一营,先后打退了敌人5个团的攻击;在松骨峰,三三五团的三连,先后打退了上千敌人的冲锋……然而,这仅仅是人数的对比,此外还有几百架次的飞机、坦克轰击和成百上千吨的炸弹倾泻。他的部队是钢打铁铸的,他的战士是英勇无敌的。

但是,梁兴初作为久经战场的高级将领,不得不考虑到形势的另一面,两万多人的部队,确实已封堵住两三倍于我且武器装备精良的敌人,不过,僵持的时间一长,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凭借敌人的力量,或许终究会突围出去,或许清楚了众寡悬殊变逃跑为攻击。这两种局面的出现,都会使得前功尽弃,后果将不堪设想。1000 (1).jpg

面临如此险峻的时刻,梁兴初显示出他超人的胆略和卓越的指挥才能,心中诞生一个强烈的念头,何不借战场极为有利的形势,趁敌溃逃心切,风声鹤唳,蒙怔之时奋起反击,分割歼灭欲逃之敌!然而,力量的天平是如此的倾斜,歼灭两三倍敌人的仗能打吗?此时此刻,梁兴初突然记起了黑山阻击战后的反击,也是敌众我寡力量悬殊。当时“野司”首长说:“不怕打乱仗,要以乱对乱。”黑山反击,终于以勇猛无畏的气势,压倒了敌人,获取全胜。现在战场情况与当年差不多,梁兴初再一次把牙咬得“咯嘣嘣”响。他横下决心,作出了石破天惊的大胆部署。

梁兴初大步回到军指挥所,下达了如下的命令:

一一二师三三四团向药水洞之敌发起攻击;三三五团向青龙里之敌发起攻击;三三六团向药水洞之敌发起攻击。一一四师三四一团向薪岘里、云龙里之敌发起攻击;三四〇团向仁川站之敌发起攻击;三四二团向岑溪里之敌发起攻击。——三师三三八团向薪仓站之敌发起攻击;三三七团向青龙站之敌发起攻击。并在命令的最后写道:“各部要集中兵力、兵器,对溃逃之敌先予以严重的杀伤,然后割裂围歼之。不要怕打乱仗,要以乱对乱,以团或营为取位,备为战,多捉俘虏多缴枪。”

这道命令,典型地显示出梁兴初的“虎将”性格和非凡地胆识。

那么,作为“虎将”统领的三十八军又是如何以乱对乱,乱中取胜的呢?

一一二师师长杨大易调兵遣将,令部队“各自为战”去了。他带着指挥所的十几个人插向价川以南,结果在涧洞钻进敌人堆里,指挥所处境非常危险。师警卫连早派给三三五团了,手下无兵,杨大易大声命令:“司号员,吹号联系部队。”其实,指挥所 根本没有号兵,幸亏侦察科长魏德才是号兵出身懂得号谱。他爬上树,用号音召唤部队。恰巧三三八团一营奔向薪仓站路过,方解了杨大易的围。

三三四团在药水洞与美二师九团激战时,二营穿插中打错了方向,遇到了副师长李忠信。李副师长说:“三营攻打梧林洞受挫,快去支援。”这时,孙洪道带三四二团也赶来了。李忠信说:“你们也去打梧林洞。”三四二团立即投入了一个营,共同消灭了梧林洞溃逃之敌。

三三五团三营长陈向善,带两个连去追经书堂站逃过的四辆榴弹炮车,完成任务返固原地时,部队已经走了,遇上一一三 师参谋长庞坦直,在庞参谋长指挥下,协助三三八团消灭了青岱里的敌人。

江拥辉副军长随一一四师行动,接令后插到麻洞。找到个铁路隧洞准备作“师指”,正忙着架电台、电话时才发现,他们竟钻进了敌人堆里。隧洞周围到处是美军,鬼子呜里哇啦乱叫,坦克、汽车乱跑。

此时“师指”里官多兵少,副军长江拥辉、师长翟仲禹、师政委李伟、副师於宋文洪,除了参谋、警卫员之外,可用的兵力只有后勤个监护排,还看管着十几个美军俘虏。翟仲禹师长只得令监护排留一个班看俘虏,另两个班分别把守在两侧洞口。江拥辉说:“大家沉着,敌人已经是惊弓之鸟,不敢和我们决战。要守住洞口,把电台和电话保护好,不要耽误了指挥。”

电话接通后,三四二团派二营来增援。正这时,三三七团三营北上青龙站来到麻洞,正好用作解围之兵,立即分头出击。正像江拥辉所讲,敌人不敢决战,一打就跑。三营歼敌一部,顺势又消灭了麻洞车站的敌人。二营跑步赶到后,见“师指”之围已解, 立即又原路返回。因为团部附近也来了一伙老美。

敌人混乱一团,一股股溃敌经隧道附近逃跑。翟师长直跺脚:“妈的,我要有个营,决不能叫他们在眼皮底下逃跑。”

得知一一四“师指”被围,一一二师副师长李忠信也带队赶来。

敌机好像看出了什么迹象,直往隧道口投弹。江拥辉对李忠信说:“你带的俘虏中有当官的吗?让他们摆布板,叫敌机离开。”

一个美国俘虏奉命来到隧道口,用白布摆了个箭头,用红布摆了“二”。

敌机飞走了。南逃的敌军挨了不少炸弹。

在这场乱仗中,一一三师指挥所还算清静,但也遭遇敌人坦克和步兵的袭击。刘海青副师长亲率警卫连将敌人打退。

30日夜,价川以南、龙源里以北,纵深三十公里的地域,围歼战打得异常激烈。敌我双方犬牙交错,交织一起,到处都在厮杀、搏斗。暴雨般的枪声,滚雷似的炮鸣,遍及整个战场。尖啸飞行的炮弹,成串划过的曳光弹,腾空起的信号弹,以及明灯般高挂的照明弹,将战场的夜空点缀得流光溢彩。

至12月1日下午7时,围歼战胜利结束。被堵截的美二师主力、突骑一师、美二十五师、土耳其旅、伪一师各一部,除少数越山潜逃外,在友军协同下大部被歼灭。敌军遗弃的坦克、汽车、 大炮一眼望不到头。公路上、山脚下、小河边到处是敌人的尸首。 美军的“星条旗”、伪军的“八卦旗”,还有散落的文件、图表,被风刮上树梢,飘落水里。漫山遍野是枪支、弹药、电话、报话机和 各种军用物资。

这次战役,三十八军毙伤敌7485名,俘3616名,缴榴弹炮 136门,其他各种火炮253门,汽车1500余辆,坦克16辆,电台 51部。军用物资无数。

战败的美国士兵,遗弃了坦克、汽车后四散逃匿,山沟、水洼、草堆、菜窖……只要可以藏身的地方,到处能寻到他们狼狈的身影。战士们把搜抓俘虏叫“捉虱子”。确实,败将溃兵躲匿群山旷野,就如同战场上的“虱子”,虽然掀不起波浪,却也让你刺痒不舒服。战后“捉虱子”中,毕显了美军丑态。

三三八团二连二排夜间搜捕俘虏时,排长借着汽车燃烧的光亮,看见前面有不少美军尸体。战场上的成片死尸并不奇怪,奇怪的是这些尸体排列整齐。排长使劲踢了尸体一脚。没想到这具“尸体”竟然活了,起身跪地,双手将卡宾枪举到头顶。这是经过“训练”的缴枪投降姿势。二排长把学过的“缴枪不杀”、“优待俘虏”、“跟着我走”几句英语全派上了用场。这个美国兵遵照命令起身缴枪,立正答道:“OK。”随后踢了踢身边的“尸体”,大喊一声“No”。被踢的“尸体”起来了,又“No”着去踢下一个。就这样,一脚一个,“尸体”犹如弹簧般起身站立,举枪投降。二排 长只好当起这群俘虏的“排长”,押着他们去俘虏收容所。

装死逃生,也许是美国兵认为最妙的办法,各部队屡见不鲜。三四二团四连在追击敌人时,一个战士崴了脚脖子,痛得走不动,两个战友只好搀架着他赶队伍。路过一大堆敌人尸体时,大头鞋不小心碰到一个敌尸的大鼻头,这具 “尸体”哇一声跳起来,双手捂着酸痛的大鼻子直蹦高。于是战上们就逐个搞“尸检”,朝每个尸体的大鼻子都踢上一脚。结果这一堆“尸体”中, 有一半被战士们踢得捂着鼻子蹦起来。就连那个崴脚走不了路的战士,还捉了 3个俘虏。

有个朋友曾到美国的西点军校参观过。军校广场有很多塑像。塑像大多展示了美国军队“是不可战胜的”神气形象,惟独朝鲜战争的组像姿态不同,一个个袒露出惊恐神态。在这一点,美国人倒也认账。确实,在朝鲜战场上,美九军的士兵,真的被三十八军打怕了,麦克阿瑟的这些“孩子们”见到我军就投降。

有位文工团员碰到个美国兵。文工团员没武器,就端起提琴喊了声“缴枪不杀”。夜色中美国兵也看不清啥“武器”,乖乖跪下,举枪投降。

—个电话兵,在査线途中竟独自捉回80个美俘。

战士们称美军是“少爷兵”。这些“少爷兵”被打散后,东躲 西藏,两天没进食,饿得更是洋相百出。

1000.jpg一一四师的饲养员李大文,喂完马上山防空,看见个美国兵正往山沟里钻。李大文喊了声:“站住!”那美国兵拔腿就跑,李大文随后猛追。美国兵腿长跑得快,李大文追不上,又没有枪,情急之下,掏出半块苞米面饼子(喂马剩下的)就扔过去,想吓唬美国兵停下来。美国兵慌忙卧倒,等看清不是手榴弹却是苞米面饼子时,一把抓起就大口啃吃,连枪都顾不上要了。李大文捡起卡宾枪,喊了声:“不准动! ”美国兵连连应道:“OK、OK。”

有个美国兵躲在山洞里,被警卫连战士胡茂林发现,命令他出来。美兵举着两手钻出洞,突然连叫带比划起来,指指胡茂林身上的干粮袋,又指指自己的肚子,张开大嘴。胡茂林明白这是在要吃的,就解开袋子,给了他两块干饼子。美国兵狼吞虎咽地吃完,又钻回洞取出卡宾枪递给胡茂林,指着干粮袋,伸出两个手指。原来饿极了的美国兵,是要用卡宾枪换两块干饼子。

一一四师野战救护所遇到的事更有意思。早饭后,护理员小张端着半盘子剩饭送回伙房。进门见有个人正趴在锅台上揭锅巴吃。小张以为是谁套了身美军服装偷嘴吃,就嗔怪道:“你这个同志真有意思,开饭时为啥不吃饱? ”没想到那人闻声,头也不抬抓起锅巴就跑。他的个头高,民房门口矮,“砰”的一声,脑袋撞到门框上。“哇哇”一叫,才知道是个美国兵。这个饿昏了头的美国兵,可怜兮兮地望着小张,伸出三个指头,指了指嘴巴,又弯弯腰,意思好像是说:三天没吃饭了,饿得腰都弯了。小张挺可怜他,就把半盘剩米饭端给他。美国兵抓起来就往嘴里填。吃完,拉起小张要往外走。小张胆儿也大,见他没恶意,就跟着上了后山。 来到一片小树林,美国兵“哇啦哇啦”大叫几声。不一刻,4个美国兵相继钻出林子。野战救护所里正在救治伤员,猛见小张领统 5个美国兵进来,吓了一跳。小张笑着说明了情况,大家忙端来米饭。几个美国兵一面大吃米饭,一面说着:“三克肉,喂尔马吃。” 由(Thank you very much.非常感谢。)

其实,美国兵在朝鲜战场如此出洋相,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他们根本不理解为何要远涉重洋来此作战。李奇微在回忆录《朝鲜战争》中,对侵朝美军作了这样的评述:“这是一支张皇失措的军队,对自己的领导都丧失了信心,不清楚自己在那里干些什么,总盼望能早日乘船回国。”又评论道:“如果说我们国家进行过的战争中,有一场可以称得起不为人们所理解的战争,那么朝鲜战争,就是这样的战争。”(见军事科学院出版社李奇微回忆录《朝鲜战争》第101—102页)

不可否认,美俘中也确有个别的“硬汉子”。美二师的一位排长负伤被俘后,我军给他包扎了伤口,给他端来了米饭。然而他接受了治疗,吃饱了饭食,竟乘机行凶,被我战士当场击毙。

在一一四师俘虏大队里,美第二工兵营营长拉维尔中校最为顽固。翻译讯问,他什么也不说,影响对俘虏的甄别处理。政治部主任余琳决定亲自审问。在一所小学校的教室里,摆了张大桌子,余琳居中正坐,翻译、书记员分坐两旁。这场面在当时已是够气派的了。拉维尔被押进来,见此阵势,先是一愣,再看主审官的军帽带黄箍,便有些慌乱。为了掩饰神态,就仰头瞧屋顶。

“你叫什么?”余琳用英语问。他入伍前是高中生,会些英语。

“我叫拉维尔。”主审官会英语,说明不是一般人。拉维尔终于开了口。

“报告你的部队番号。”余琳追问。

拉维尔歪头望了望,耍起派头:“我是军人,保守机密是我的天职,你无权过问。”

余琳一拍桌子,厉声道:“我是胜利者,你是俘虏。 我不是请求你,而是命令你回答问题!”

见主审位发怒,拉维尔以为要枪毙他,忙掏出一块印有六国文字的布条,焚闻兵称为“通行证”。上面的中文写道:“我是美国人,请把我送到美国人那里,一定有优厚的报酬。”

余琳眼角一瞟,轻蔑地说:“这是你们政府发的,在我送里不发生效力。”拉维尔神气顿消,扑通跪了下来。

正在这时来了 4架油挑子(美军喷气式战斗机,因其机翼两端装着油箱,战士们称作“油挑子”),向山沟里打了几发火箭炮。拉维尔慌忙请求:“快,快摆布板,告诉空军,这里有美国人, 别进行空袭。”

余琳镇定地坐着没有理睬。

拉维尔急得哭喊起来:“求求长官,让我去摆布板吧,不然咱们都完蛋啦!”

余琳笑着摆了下头。拉维尔急忙去摆布板了。

从此,拉维尔和其他各国的战俘都乖乖地听话了。由于我军正确地执行了俘虏政策,受到俘虏们的极力称赞。美二师士兵奥托•贝尔,在写给家乡妻子的信中说:“我很好,身体很健康,生活很安乐,中国人民和朝鲜人民对我很和气,给了我很好的医疗。”最后还写道:“亲爱的,告诉所有的人,要他们联合起来,团结爱好和平的人民反对美国发动的这场侵朝战争。这场战争越早结束,我就可以越早回到你那里去……”

李奇微在回忆录里写道:“我们后来体会到,中国人民是坚强而勇敢的斗士,他们常常不顾伤亡地发起攻击。但是,我们发现,他们是更加文明的敌人。有很多次,他们同俘虎分享仅有的一点食物,对待俘虏采取友善的态度。”

被围之敌南逃无望,北援之敌又被阻击于三所里、龙源里以南,青龙里以东。美第八集团军司令沃克中将,只好下令丢掉重装备和全部辎重,轻装疾逃安州。

       12月1日,西线美军总攻势变成了“总退却”。

12月4日13时、23时毛主席连发两次电报,命令攻占平壤。毛主席的电报中指出:“平壤敌人正准备撤退。” “该敌现在极度恐慌。”“你们应于明5日派一个师或一个师的主力向平壤前进,相机占领平壤。”

12月6日10时,三十九军六师占领平壤。

       美国第八集团军司令沃克中将,在惊慌失措的撤退中,于12 月23日撞车死亡。沃克如愿以偿,终于在圣诞节前回“老家”去了。

美国原总统胡佛,在12月20日发表广播演说承认:“美国在朝鲜被共产党中国击败。世界上没有任何部队可以击退中国人。”(引自《世界知识》23卷第一期)

美国《有限战争》一书写道:“朝鲜的灾难引起的影响,远远超过麦克阿瑟在朝鲜战场的失败,不仅联合国军统一朝鲜的希望破灭了,而且当中国变成第一个在重要战役中取得打败西方军队的胜利国家时,似乎一夜工夫,中国便跃进为世界强国之林。”(转引自军事科学院《军史历史》第10期第55页)

二次战役的胜利,在美国统治集团内引起很大的震动。12月 5日,《纽约先驱论坛报》称这次战役为“美国陆军史上最大的失败”。

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莱德利也悲观地说,朝鲜战争是“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和错误的敌人,打的一场错误的战争”。

志愿军彭德怀司令员对三十八军首战德川歼灭伪七师,继而冲破土耳其旅和美骑一师的阻击,又在三所里、龙源里切断了敌人南逃的退路,打退了北援的敌人,非常满意。12月1日,邓华副司令、洪学智副司令、政治部主任杜平来找彭总,研究敌撤退后我军如何行动的问题。

彭总正看战报,不住地点头:“打得好。这一仗打得得心应手。”

彭总将战报递给邓、洪副司令传看。

洪学智说:“上次战役他们没打好,受了彭总的批评,这次憋足了劲儿,要打出个样子来。这是支老部队,有不服输的作风。”

“不错,是支好部队,要通令嘉奖他们。”

彭总说完,便提笔亲写嘉奖令。

彭总写完嘉奖令,在场同志传阅后都说“可以”。彭总说: “可以,就拿去发吧!”

参谋刚走。彭总又说:“把电报稿拿回来。”

彭总略一思索,提笔在电报稿后写上“三十八军万岁”几个字。

称一个建制军万岁,在我军历史上还是首次。彭总问大家: “怎么样?”

回想起彭总在战役前对三十八军的严厉批评,再看此时竟嘉奖“万岁”,深感彭总赏罚十分严明。大家没有说话。

彭总说:“不表态就是同意了。”

邓、洪、杜都是原十三兵团的,三十八军原属十三兵团,就觉得应该谦虚点。邓华副司令说:“这样不好吧。”洪学智副司令也说:“不这样写好。”

彭总坚定地说:“打得好就是万岁嘛!发了吧,发了。通报全军,上报军委!”

嘉奖令电报稿全文如下:

嘉奖

梁、刘并转三十八军全体同志:

此次战役,克服了上次战役中个别同志的过多顾虑,发扬了三十八军优良战斗作风,尤以一一三师行动迅速,先敌占领三所里、龙源里,顶住敌南逃北援,敌飞机坦克各百,终日轰炸,反复突围,终未得逞。至昨日,战果辉煌,缴获敌坦克、汽车即近千辆。被围之敌尚多,望克服困难,鼓足勇气,继续全歼被围之敌,并注意阻敌北援。特通令嘉奖,并祝你们继续胜利!中国人民志愿军万岁!三十八军万岁。

彭邓朴洪韩解杜
       十二月一日

中央军委把志愿军嘉奖令转发到人民解放军各单位。从此,三十八军被称为“万岁军”。

记者李庄写了篇《被欢呼为万岁的部队》的文章,《人民日报》发表后,全国人民也都知道了三十八军是“万岁军'称梁兴初是“万岁军的军长”。

止在这时,军政委刘西元挥动着电报冲进来:“老梁,‘志司’来嘉奖令了,上面还有三十八军万岁呢!”

梁兴初愣住了 : “什么,三十八军万岁?”

刘西元兴奋地说:“是啊,三十八军万岁!”

杨大易在电话那头也纳闷地问:“军长,你们说什么?三十八军万岁?”

梁兴初接过电报,目光牢牢地盯在“三十八军万岁”上。这几个醒目的字,在梁兴初的眼里,渐渐地化成团团烈火,炽热的火光中,闪现出钢铁战士在炮火硝烟中激战的身影,闪现出英雄舍身与敌同归的壮举,闪现出阻击阵地上烧残的军旗……“烈火”烧痛了梁兴初的双眼,大颗的泪珠滚淌下来。

“喂喂喂,军长,到底怎么了?为什么不说话?还有什么事 吗? ”杨大易在电话里呼喊。

梁兴初略带哽咽地说:”‘志司’来了嘉奖电报,上面写着 ‘三十八军万岁。没有事了。”

电话挂后,又响起来,还是杨大易的声音:“军长,什么嘉奖电报,什么三十八军万岁?”

梁兴初想了一下,答道:“你等着传达吧 “梁刘并转三十八军全体同志。”梁兴初指着电报上的第一句话,兴奋地对刘西元说:“政委同志,快向全军传达吧!”

刘西元郑重地说:“这不是一般的嘉奖令,不能一般地传达, 不过部队正忙着扩大战果,也只能先电话告诉各师,就说‘志司’嘉奖三十八军,下来再正式传达。”

然而,政治部负责打电话的同志,告之嘉奖后,总忍不住加上句:“还写着三十八军万岁呢!”部队受到极大振奋,纷纷要求详细传达。为此军领导决定,派人分头到各师传达。

一一四师离军指挥所最远,相隔儿座大山。军党委秘书赶到时,师长翟仲禺、政委李仆、政治部主任余琳正等得心焦。

秘书全文传达完嘉奖令:

李伟激动地说:“还从来没听说喊哪一个军万岁的。”

余琳感慨道:“人生能立几多功,军威难得如此壮。”

李伟说:“老余來了诗兴,快作首诗吧。”

余琳笑着说:“天大的喜事,咱们一块儿来凑几句。”

师首长作诗如下:

“麦克阿瑟真骄狂,叫嚣要过鸭绿江。德川拔下太极旗,嗔岭踏碎星月装。雷霆万钧击军隅,钢刀猛插到书堂,奇兵突见三所里,南逃北援两茫茫。圣诞攻势成泡影,中华儿女斗志昂。三十八军称万岁,美英劲旅放下枪。人生能建几多功,军威难得如此壮。 牺牲流血何所计,迎来旭日升东方。”后来听说沃克撞车毙命,又把“美英劲旅放下枪”改为“沃克中将把命丧”。

天将破晓,一一四师直属队在一个山沟里集合。

师政治部主任余琳来到队列前。他庄重地望着晨曦中威武雄壮的指战员们,首先大声问:“同志们,你们喊过毛主席万岁吗?”

部队齐声答道:“喊过!”

“你们喊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吗?”

“喊过!”

“你们喊过三十八军万岁吗?”

部队不由愣住。

余主任激扬振奋地讲道:“二次战役我们打得好,胜利很大, 彭德怀司令员和志愿军首长发了嘉奖令,最后写着中国人民志愿军万岁!三十八军万岁!”

指战员们一时惊愣,随后惊喜雀跃起来。数千名战十振臂举枪,连声髙呼“三十八军万岁! ”“三十八军万岁丨”战士们的欢呼声在峡谷屮激珑,震得群山共鸣,“三十八军万岁”的余音久久回响。

根据彭总指示,“志司”在三十八军召开现场会,西线各军军长参加。

彭总原本要亲临会场,但洪学智极力劝阻:“大榆洞离三十八军驻地有200多里,路上有很多散兵,敌人撤退时又埋了不少地雷,天上还有飞机轰炸,很不安全,你是统帅,不能冒这个风 险。”最后决定邓华副司令代表彭总出席。

梁兴初为保证西线军以上干部会议的安全,将会场设在一 个天然山洞里。这几天雨雪交加天气挺冷,山洞里却暖洋洋的。

四十军距离最近,温玉成军长第一个先到,一见梁兴初就逗:“带刀的,这次打美国骑一师,你又得了几把马刀?给我一把, 我也当个带刀的。”

“骑一师连根马毛都没有,哪来的马刀给你?给你包烟抽吧。”梁兴初笑着丢过去一包美国香烟。

温玉成说:“真小气,一包烟,我回去怎么分?”

梁兴初说:“你先抽吧,回去时再说。”

他们正在说笑,三十九军军长吴信泉也到了。

吴信泉紧握着梁兴初的手:“老梁,祝贺你们当了万岁军啦!”

梁兴初忙说:“不敢当,不敢当,祝贺三十九军收复平壤!”

1000 (2).jpg四十二军军长吴瑞林、五十军军长曾泽生、六十六军政委王紫峰先后来到。梁兴初、刘西元、江拥辉与他们热情地握手打招 呼。不管是谁,见面第一句都是“祝贺三十八军成为万岁军”。这次会议气氛非常热烈。

邓华副司令员代表彭德怀总司令,对二次战役作了总结。他说:“二次战役,打得很好。彭总说这一仗,打得得心应手。此次战役,胜利很大,缴获敌人汽车2000辆以上,坦克、炮车数千辆。这次战役的胜利,奠定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基础。今天,又收复了朝鲜人民民主共和国首都平壤。美军从12 月3日开始后撤,他们要撤到‘三八线’,我们就可以恢复朝鲜民主共和国的全部领土。”

邓华指出:“这次战役的胜利,再一次说明了毛主席的战略思想和彭总司令指挥的英明和正确,同时也证明了,我们同具有髙度现代化装备的美国侵略军作战是完全可以的,并能够战胜它。”

邓华总结道:“战役开始时,敌人的地面部队有5个军、13 个师、3个旅和1个空降团,共计20万余人。志愿军有6个军、18 个师,23万人。我们兵力不算有多大的优势,但充分利用了敌人的骄狂心理,扩大敌人的错觉,诱敌于我们熟悉的地区,然后采取战役迂回,切断敌人退路。这对于完成此次战役,转变整个朝鲜战局是极为重要的。”

邓华在此着重讲了三十八军的作用:“三十八军在德川打开战役缺口,然后实施战役迂回,特别是一一三师,取捷径,走山路,忍受了极度疲劳,14个小时走了145华里,按时到达了指定 位置,切断了敌人退路,坚决阻住了南逃北援之敌,对取得整个战役的胜利,起了重大作用。”

邓华的讲话精神,后来写入志愿军抗美援朝经验总结中: “步兵第三十八军在此次进攻战斗中,首以勇猛迅速的迂回动作,结合正面突击,围歼了德川地区步伪兵第七师大部,协同友邻在敌战役布势上打开了缺口,使美九军主力侧翼暴露,继以急速的前进,前进到龙源里、三所里及军隅里以南地区,切断了军隅里及其以北地区之敌经龙源里、三所里南逃退路,圆满完成了战役迂回任务,从而动摇了敌人战役布势与继续进攻的决心,协同友邻迫敌由进攻转后退,在我志愿军第二次战役西线大量歼灭敌人的胜利屮,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邓副司令讲话后,梁兴初介绍三十八军的作战情况,他首先说:“整个战役是按毛主席的军事思想,彭德怀司令员的战役布置,在志司的具体指挥下进行的,我代表三十八军感谢四十军、四十二军及其他兄弟部队的紧密配合。”最后他深有体会 地说:“彭总治军严格,在他指挥下作战,不能有半点马虎! ”当谈到“三十八军万岁”时,梁兴初激动地说:“这是彭总对我们的鼓励。要喊万岁,就应该先喊志愿军万岁,胜利万岁。”

接下来各军也先后介绍了作战情况。会议开了一天。

吃饭时,三十八军用战利品招待各军军长。餐桌上清一色的美国食品,有牛肉、火腿、蛋黄午餐肉,还有罐头青豆、玉米,喝的是威士忌。酒足饭饱之后,一向不爱开玩笑的吴信泉军长也大声说道:“有生以来,第一次品尝了这种丰盛的美国酒宴,应该感谢麦克阿瑟呀。”说得大家哈哈大笑。

散会时,梁兴初给到会的每人送一包战利品,内有望远镜、 照相机、鸭绒被、香烟、打火机……也都是印有USA的清一色美国货。

 

(作者:任桂兰    志愿军研究会推荐)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