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想提笔描述这位能人:是他又回来了。


  我认识他,是二十多年前,我们公司与日本FTC合资的第一年,那时,他给日方董事做翻译。他是中国人,家住日本。


  翻译,平常的职务;况且,他人长得也很平常。引起我们全体员工开始对他关注,并日后刮目相看的是一次述职会。


  一年的年终时,总经理都要做例行述职报告,合资第一年,总经理是我们中方。


  述职讲话刚开始不多一会,当总经理说完一段,等待他向日方人员做翻译时,他突然不再朝着日方逐句地说日语,而是朝着总经理说中国话,他面色和悦,语气平缓,话说的一字一板:总经理,请不要说太多的形容词,而且说话里面也少用些惊叹号;但是,时间、人员、各项数据一定要准确,还有,不要谈将来还没有发生的事,就说已经做过的事……


  当时,满场骇然,中方经理被他噎得老半天说不出话来,呆呆地愣在那里,好半天没回过神来……


  转过年,日资方股份超过百分之五十,日方控股,他被日方聘为总经理助理,在这个职位上,他一干就是十多年,尽管任总经理的日本人换了好几茬。


  他做事最大的特点就是——敢说敢做,且一意孤行。在他担任此职务期间,中方管理人员对他都挺打怵,有不少日方管理人员对他也十分无奈。


  他厌烦虚报成绩,憎恶消极怠工;他曾将公司员工的奖金待遇,其差额拉大到四位数;有的课室,他将管理人员调换得如同走马灯一般……


  他对海尔集团的张瑞敏十分崇拜,不厌其烦地说:做事业就得时时如履薄冰;还有,他特喜欢丰田公司的管理方式,尤其是喜欢员工提合理化建议,凡提出,即给回应,凡采用,立马给予现金奖励。


  他在公众场合始终一脸冰霜,可与私人会面,却是满面春风。几乎所有的中层管理员工,他都请吃过饭,当然是自掏腰包。在吃饭时,他总爱提出这样一个话题:谈起一件当天发生的事,然后问,假如您是公司的经理,这件事,您怎么处理……


  记得,那一天,他问我:我想鼓励咱们员工买私家车,凡买车者,都可享有一定的补贴,您看行不?那一年是1998年,合资后的第二年。


  在他任职期间,我们中方员工对他可以说有褒有贬:有人说他管理有方,有人说他是日本以华治华成功的典范;有人说他不少事都为中方人员着想,也有人说那是替日本人出馊主意,笼络人心;有人说他办事认真,也有人认为,他是在逞能、显摆;有人说他是人才,有人骂他是汉奸……但最后的感叹都是:唉,这人办事,六亲不认。


  2010年,我退休,2015年,听好友说,他也离开了公司。是公司辞退了他,还是他把公司“炒”了,不得而知。但听说,他被一家外国驻日企业聘用,被任命为资材部部长,上任后不到一个月,他将那家原先的进出货销售帐目翻了个底朝天。


  他回来了,回到了中国,这很正常,他本来就是中国人。他又回到了我们公司,这也无所谓,只要有极丰惠的好“草”,可他被聘为了中方首席副总经理,而且是中方董事们的决定。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