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和黄鹤楼、岳阳楼、蓬莱阁并称中国四大名楼。任何历史时期,滕王阁都是南昌的标志性历史建筑,除了造型华美绝伦,还有她所承载的历史内涵。
滕王阁因王勃作序而名垂千古
滕王阁位于南昌市沿江路赣江边。唐高宗永徽四年(653年)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滕王李元婴任职都督洪州时所建,故名滕王阁。原阁规模不算很大,高九丈,共三层。东西长八丈六尺,南北宽四丈五尺,却因王勃一篇《滕王阁序》而名垂千古。
上元二年(675年)9月9日,洪州都督阎伯于此大宴宾客,王勃恰好路过南昌,亦属受邀之名仕。阎本拟让其婿写阁序以夸客,先命人取出纸笔,假意邀请在座的宾客为滕王阁写作序文,人们知道阎的意图,故意谦让.推辞不写。
让至王勃时,这位年轻气盛的客人毫不客气,欣然命笔。阎都督见状自然十分不满,愤然离座拂袖而去,并嘱人监视王勃作文,随时传报。
王勃开始写道:“南昌故郡,洪都新府”,阎闻报笑日:“不过老生常谈”。接着又报:“星分翼轸,地接衡庐。”阎又轻蔑地说:“无非是些旧事罢了。”又报:“襟三江而举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阎听了便沉吟不语了。接着几人连续来报,阎不由得连连点头。当报至“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时,阎情不自禁地一跃而起,赞不绝口。满座宾朋也无不叹服。
全文写完后,阎的女婿却说话了,说这是前人已有的文章,不足挂齿,接着一口气把《滕王阁序》一字不漏地背了出来,使得在座之人,也对他非凡的记忆力惊奇不已。王勃听后,也暗暗佩服,但灵机一动,问道:“序文之后还有一诗,能否也将诗背将出来?”那位女婿一听,不禁张口结舌了。
王勃挥笔疾书,将诗写了出来:“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朱帝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王勃写了《滕王阁序》后,这座楼阁则更是名传千古了。历时一千三百多年,历代屡毁屡兴达28次,1926年毁于兵灾,仅存一块“滕王阁”青石匾。
少年诗人为名楼点萃留下一段佳话
登高凭栏,抚古追今,遥想当年英姿勃发的年轻文人——王勃,才华横溢,却英年早逝,令人徒生怅惘,感慨不已。“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风流才子亦无处寻踪觅迹,只给后人留下“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千古名句和让人津津乐道的逸闻趣事。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仅一个滕王阁就足以令南昌人自豪的了。走出滕王阁时,路过赣江,忍不住又驻足停留了,这一定让生长在大江大河边的南方人发笑了,看到什么都那么稀罕,但确实,对于我,从小生长在北方平原上的人来说,虽说不是第一次看到如赣江这样宽阔的大江,但还是不能抑制自己的好奇新鲜感。
赣江起源于石城县横江镇石寮岽。是长江中游主要支流之一,鄱阳湖水系第一大河。流域面积8.35万平方公里,占江西省面积的51%。我想,江西省的简称为“赣”,大概也源于此吧。我眼前的赣江江水,清澈中略显浑黄,水面平静,波澜不惊,江上往来船只如织网一般,穿梭不断。难怪江西人将赣江称之为“母亲河”,因为它连接了江西大部的交通命脉啊!
赣江,为滕王阁弹起琴弦
十多年前,我受报社内参部之命从京城去鄱阳湖调查当地农民私挖乱采湖砂,长途贩运至上海浦东开发区作为建筑砂石,谋取巨额利润却破坏鄱阳湖生态平衡的问题,那次来去匆匆,到了南昌,与滕王阁擦肩而过,未能登楼细看,只远远看了一眼,深感遗憾。
这次在南昌,得以登楼游览,岂不快哉。我倚在滕王阁六层上的露台栏杆,脚下是琉璃瓦的屋脊,远望是烟雨苍茫的赣江,江边满是雕楼玉砌的楼台亭阁,江上有渔船和客轮驶过,但见江边的芦苇和菖蒲,轻笼水中的夕阳,飘摇倒影,泛出五彩斑斓的光芒。
我想自己只是一名急匆匆的人间过客,仅仅停留了三天时间就离开了,南昌许多美景如“八大山人故居”,“百花洲”,“梅山”等等都没有时间观赏,又一次深深引以为憾事,但我想,有机会,我一定还会再来的。
滕王阁以其深厚的文化积淀精神跻身与江南三大名楼之列。唐宋以来,随着江南文化的兴起,南昌成为江南文化的一个中心,滕王阁也就成为这个中心的标志性建筑。唐代诗人王勃为滕王阁作序。序以阁而闻名,阁以序而著称。
此后一个叫王绪的人写了《滕王阁赋》。还有一个王仲舒写了《滕王阁记》。历史上称为“三王记滕阁”。从此,历代文人墨客来到南昌以后,无不以登楼吟诗为快。大诗人白居易,杜牧,欧阳修,文天祥等历史著名的文人均在这里留下了千古名作。滕王阁由此声名远播,成为江南一大胜景。
宋朝时王安国写过一首《滕王阁感怀》,诗中写到“滕王平日好追游,高阁依然枕碧流。胜地几经兴废事,夕阳偏照古今愁。城中树密千家事,天际人归一叶舟。极目烟波吟不尽,西山重叠乱云浮。
在我们中国,每一所闻名遐迩的楼台亭阁都与文人有着千丝万缕的纠葛。滕王阁也不例外。站在这里,你会情不自禁的想到王勃的那篇锦绣文章《滕王阁序》。
这是一种很有趣的相互依赖的关系,仔细想想中国各地的名胜古迹,千百年来所以能焕发着骄人的青春,莫不源于和文人的这一种交集和联姻。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而被后人称为“初唐四杰”。四杰中以王勃成就为最高。谢无量在《中国大文学史》里说这四个人他们“承江左之风流,会六朝之华采”,其文体为初唐体格的代表,这评价应该是十分贴切的。
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多少文人墨客曾经朝圣般的来到这里。其中不乏中国历代最优秀的诗人和学者。干什么来?无非是都来看这个名闻遐迩的滕王阁。1000多年的时间里,有诗文和美酒相伴的滕王阁,不知道曾经多少次醉倒在一个个笙歌艳舞的夜晚。有人曾经做过统计,历代文人在滕王阁吟诵而成的诗文。仅有书可查的就多达1300多篇(首)。
斜阳已成余晖。阁上人去,鸟去,楼阁空留一片寂寥。滕王阁因王勃而闻名,王勃因为滕王阁而流芳百世。也许是年轻的王勃把文章写的太绝,连上苍也嫉妒他的才华,也许是王勃写此文章耗费了太多心血,那年中秋“胜地不常,盛宴难再。”他低吟了一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撂一撂衣襟,带着一身的酒渍,在滕王阁与众人抱拳告别,不想竟成为永诀。他在登船渡海赴交趾途中不幸溺水身亡。
王勃已逝,高阁尚存。阁上的无限悠思延续了千年。特别是那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不经意间此言也就流传了1000年。登阁凭栏远眺,但见苍天茫茫,波光粼粼,值得欣慰的是,王勃的才华魂魄也可以和滕王阁相依相偎到永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