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走进早市买菜,意外发现进城农民在地摊上铺撒一堆水灵灵的荠菜,绿油油的带些锯齿状的嫩叶,白生生的根须带着地气沾着露水十分招人喜爱。我们这一代人小时候家里穷,每到春天父母就带着我们在郊外挖野菜,荠菜、马齿苋、柳芽、猪耳朵棵,摘满一小篮子,回家烫烫,做凉拌菜或包棒子面团子,吃的津津有味,也开始糠菜半年粮的日子。

老伴阿臻这个中午就蒸了猪肉荠菜馅玉米面团子,可谓粗粮细作,除了自己享用还送邻居老同学品尝,在微信朋友圈晒图共享,未承想好评如潮,老同学说真真吃出了童年的味道,不错不错。

“三月三,荠菜可以当灵丹”。荠菜,又叫地米菜、花花菜、鸡心菜,是一种一年生的草本野菜。它既可以用来做成各种美味佳肴,又有广泛的药用价值,被誉为“菜中甘草”。古往今来,不但老百姓爱吃荠菜,很多文人墨客对荠菜也是情有独钟。

荠菜,花白色,茎叶嫩时可以吃。是在江南和北方溪水塘边,田埂野地司空见惯的野菜,虽难登宴席大雅之堂,却是一种营养丰富物美价廉的野菜。闹饥荒时野菜草根树叶合汤煮也真救过不少人。

荠菜,古人讲萌于严冬,茂于早春,是春天的使者,也是人们舌尖上的野味。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留下众多脍炙人口的咏荠诗篇。在这春回大地、荠菜盛长的季节,让我们重温几首有关荠菜的古诗词,也是一种十分典雅的事情。

早在《诗经·谷风》中写道:谁谓荼苦?其甘如荠。宴尔新昏,如兄如弟。(唐)高力士《感巫州荠菜》写道“两京作斤卖,五溪无人采。夷夏虽有殊,气味都不改。”(唐)李端这样写荠菜:“昨夜天月明,长川寒且清。菊花开欲尽,荠菜泊来生。”

(宋)苏轼《次韵子由种菜久旱不生》“新春堦下笋芽生,厨裏霜虀倒旧罂。时绕麦田求野荠,强为僧舍煮山羹。园无雨润何须叹,身与时违合退耕。欲看年华自有处,鬓间秋色两三茎。”

北宋大文学家苏轼非常喜爱吃荠菜,并美其名曰“天然之珍”,他赞美荠菜“虽不甘于五味,而有味外之美”。在贬官外放时,苏轼喜用荠菜、萝卜和粳米,不加调料做羹食用,还发明了一种荠菜和米煮的粥,自称“东坡羹”。他的咏荠名句:“时绕麦田求野荠”,更是形象地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村妇和儿童握着小铲、挎着菜篮,纷纷到麦田寻觅采集荠菜的生动场景。

(宋)晁说之说,那时人们已用荠菜做馅包馄饨,化为宋时一道美食。“无奈国风怨,荠荼论苦甘。王孙旧肥羜,汤饼亦多惭。”达官富豪吃惯肥甘油腻,吃一次野菜清香馄饨,换换口味,也是一种口福。

(宋)郑会则说“荠菜花开雨未晴,章江烟柳正愁人。无钱可买东风醉,自写唐诗过一春。”

(南宋)辛弃疾《鹧鸪天·春入平原荠菜花》写活了春天的荠菜花:

春入平原荠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鸦。

多情白发春无奈,晚日青帘酒易赊。

闲意态,细生涯,牛栏西畔有桑麻。

青裙缟袂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

(南宋)大诗人陆游的《食荠》,更对春天荠菜花葆有极大的热情来赞颂:“日日思归饱蕨薇,春来荠美忽忘归。传夸真欲嫌荼苦,自笑何时得瓠肥。”

 陆游还在另一首写道,“小著盐醯和滋味,微加姜桂助精神。,荠风炉歙钵穷家活,妙诀何曾肯授人。”是说吃荠菜要加盐和醋,稍微加些姜粉和桂皮做调料,荠菜汤的美味无以言表,我的美食秘诀一般不会轻易告诉外人啊。

(南宋)严仁《木兰花》这样描写荠菜花:“春风只在园西畔,荠菜花繁蝴蝶乱。冰池睛绿照还空,香径落红吹已断。竟长翻恨游丝短,尽日相思罗带缓。宝奁如月不欺人,明日归来君试看。”

(清)郑板桥的《三春荠菜饶有味》写尽羁旅他乡人的乡愁:“三春荠菜饶有味,九熟樱桃最有名。清兴不辜诸酒伴,令人忘却异乡情。”1587712497790924.jpg当然荠菜诗作最著名的还是让人想起宋代词人辛弃疾写的《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说的是村头小路边桑树柔软的枝条,刚刚绽放嫩芽。东面邻居家养的蚕种已经有一些蜕变成了蚕儿。一脉平缓山岗上,细草间小黄牛犊儿在鸣叫,落日斜照枯寒的树林,树枝间栖息着乌鸦。山有远近,路有横斜,青布酒旗下有家小酒馆,可以沽酒助兴。城里的桃花李花把风雨当做折磨,一派愁苦,最明媚的春色,正在溪头一片靓丽的荠菜花在盛开。

全词从不同视角描绘江南乡村春意盎然的景象,看上去好象是随意下笔,但细细体会,情味盎然,意蕴深厚。家国情怀,写在诗上,也萦绕在每个读者心上。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两句是全词的点睛之笔,它象是在写景,又象是在抒情。从中可想到词人是南宋一位垂暮报国忠义之士,处在南宋偏安的杭州,北方金兵掳去了宋徽宗、宋钦宗二帝,还在节节进逼的情势之下,年已花甲的他仍想报国出征奋杀疆场,而南宋朝中官宦大半昏愦无能,苟且偷安,这叫他一筹莫展,心里十分愁苦。

就是这种心情成了他的许多词的基本情调。这首荠菜词实际上是一种愁苦之音。“斜日寒林点暮鸦”句已透露了消息,到了“桃李愁风雨”句,便把大好锦绣河山竟然如此残遭涂炭的感慨完全表现出来了。纵观辛弃疾每逢难言之隐,总是假托自然景物,把它隐喻地说出来。

辛词凡是说到风雨打落春花的地方,大都是暗射南宋被金兵进逼的局面。这里的“城中桃李愁风雨”也是慨叹南宋受金兵的欺侮。面对国破家亡,词人的心情是悲痛的,但是悲痛不等于失望。

“春在溪头荠菜花”句可以见出词人对南宋偏安局面还寄托很大的希望。这希望是由词人在村中看到的劳动人民从事农桑的景象所引起的。这说明“诗可以怨”(诉苦), “诗可以兴”(鼓舞兴起)的。

我们看到爱国词人辛弃疾善于发现和捕捉农村中最平常也最典型的风光景物和生活情境,运用清新明快的笔调、素净淡雅的色彩,描绘出一幅幅意象鲜活、层次清晰、生机盎然的图画,通篇给人以丰富的美感享受,进而触发出心弦的共鸣。

哈哈,吃着荠菜团子,品读着古来词人美篇,真是让人在味蕾和诗词画境中大快朵颐。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