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上青藏高原,第一个切身感受就是缺氧,缺氧的滋味不好受,失眠、厌食、头痛,呼吸加快,心跳加快,血压增高。朋友告诉我,西宁的海拔并不高,到了玉树、果洛高原反应还会更强烈。尽管如此,我还是决定去一趟玉树,那里是生命的禁区,那里有一片橄榄绿。
出西宁向西再向西,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呈现在眼前的是大漠煅造的高原风光。
风来了,高原的风带着几分野性,呼啸着吹起沙石,清凉的世界顿时变得一片混沌。
雨来了,高原的雨来得急去得疾,没有“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预兆,倒是有“东边日出西边雨”的奇妙景观。
去玉树的路越走越高,越走越长,空气渐渐地稀薄,呼吸渐渐地急迫,脑袋发沉,身体发飘,眼皮发粘。烟瘾犯了,拿出香烟和电子打火机,奇怪的是,好好的打火机却不明缘由地打不着火,眼尖的司机从倒车镜里看到这一切,顺手按下车上的点烟器,解释说,现在的海拔高度是4500米,人缺氧,车缺氧,打火机也缺氧,电子打火机在这里派不上用场了,只有一种烧汽油的老式打火机还能凑合用,边说边从兜里掏出一个送我。司机也是职业烟民,这种舍己助人的精神令我感动。
去玉树的路越走越窄,越走越难。下了高速是国道,下了国道是土路,下了土路是盘山路、泥泞路、沼泽路、搓板路……只要是路,就肯定是有人走过,我笃信这一点。
是谁带来远古的呼唤,是谁渴望千年的期盼……那苍凉而高亢的乐曲引领我们走近真正的青藏高原。
我们看到了雪山,看到了高原,看到了高原的白云蓝天,晶莹而嵯峨,静默而凝重,纯净而高远,像一首无言的歌,像一幅神工的画。雪山脚下兵们正在营房里的操场上训练,那身橄榄绿警服显得格外耀眼,高原缺的是绿色,这片“橄榄绿”无疑成了高原一道亮丽的风景。
嘿,嘿嘿!伴着有节奏的喊杀声,那擒敌拳打得呼啸生风,如果不是看到那一张张被紫外线晒得变成了紫铜色的脸,很难想象他们正置身于被誉为“生命禁区”的雪域高原。
玉树,这地名很好听,可名不副实,玉树这地方缺的就是树,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高寒缺氧,就是铁树也难在这里扎根了。没有树就没有绿色,时间久了,官兵们患上了一种特殊的高原疾病——绿色狂想症,那年老兵退伍,一群老兵从高原下来,在临近西宁的路上,请求司机中途停车,车未停稳,老兵们纷纷跳下车,疯也似的朝路边的树丛跑去,接下来每人抱着一棵树失声痛哭。没有人能理解这群老兵的怪异之举,只有他们心里明白,这泪水浸泡的是一个久违的绿色梦想。从当兵到退伍,没见过树木,没见过绿色,青春就是在这种没有青春颜色的雪域高原度过。
高原缺氧不缺精神,缺绿色不缺梦想。在高原生活,最大的难题是吃不上蔬菜,
“风吹石头跑,荒凉不长草,六月穿棉袄,四季雪花飘,氧气吃不饱,走路像赛跑,躺着也辛苦,实在受不了。”这是当地流行的民谣,也是艰苦环境的写照。兵们也有自己的兵谣: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一群大兵在张望,不见披肩发,不见花衣裳,哎呀——我的娘!这兵谣属于灰色幽默,不能登大雅之堂,只是兵们在心里默默地传唱。
在玉树州支队,广泛流传着“十八条光棍”的故事。十八条光棍就像十八尊罗汉,为了雪域高原的安宁,无怨无悔地在这里扎了根,最短的“生长期”也超过十年,他们把满腔的热血献给了冰冷的雪山,他们把青春最好的年华奉献给了高原,可雪域高原回报他们的是什么——冷酷和无情。三十大几的人了,成了被爱情遗忘的角落,至今孑然一身,被列为重点帮扶的“困难户”,说来真的是很“悲催”。
刘敬业到曲麻莱县中队工作前就有女朋友,谈朋友那阵子,刘敬业是军校学员,人长得帅气,穿一身军装更添几分威武。男人尚武,女人崇军,两人一见如故,当即确定了关系,接下来鸿雁传书,爱得死去活来。热恋了两年,女朋友千里迢迢来到高原,试图在离太阳最近的地方举办一个难忘而浪漫的婚礼,她带着一颗朝圣般的心来了,当那个朝思暮想的“白马王子”出现在她面前时,她傻了,呆了,这就是那个刘敬业吗?他怎么变成了这副模样?二十多岁的人看上去有四十开外,被紫外线晒黑的那张脸和非洲人无异,那份帅气呢?那份威武呢?两年不见,判若两人。两人面对面地站了半天,不知该如何相认。这是一个什么鬼地方,人怎么会老得这么快?她找不到答案,却改变了初衷,带着一颗冰冷的心走了,再也没有回头。刘敬业的第二个女朋友是嫂子介绍的,是一位朴实无华的农村姑娘,经过一段时间的书信来往,两人感情渐深,姑娘来信说,不愿意再继续这种柏拉图式的恋情了,提出来部队看看,心里踏实些。姑娘赶火车,乘汽车,爬雪山,过戈壁,路上走了十多天。她风尘仆仆地赶到玉树,正赶上一个大雪天。这六月里下大雪真是少见,她没有准备御寒的衣服,借了一件军大衣挡寒。部队领导对她说,大雪封山,去曲麻莱的路阻断,要在这里耐心地等几天。没曾想,这一等就是半个月,姑娘每天去长途汽车站观望一趟,每次看到的都是“今日不发车”的失望,她最后的一点耐心失去了,在电话里给刘敬业告了个别走了,这一走,再也没有回音。在爱情的战场上打了一连串的败仗之后,刘敬业没有怨恨,没有沮丧,他打算把自己嫁给高原,在当地找一位姑娘成家。
十八个光棍有十八个不同的“爱情”故事,一位光棍代表发表了一篇“将爱情进行到底”的宣言,他说,大自然割断了我们在内地的姻缘,可曲麻莱的姑娘不嫌弃咱们,曲麻莱的人民看得上咱们。我们立志在高原成家,在高原扎根,把子子孙孙都奉献给这片高天厚土。
茫茫雪域,树不扎根,草不扎根,人怎么在这里扎根?蒋剑辉到这里来任指导员的第一天,炊事班为他准备的接风宴是一碗清水面,一盘炒土豆,这已经是最高规格的接待了。炊事员告诉他,我们这里常年吃不上带叶子的青菜,既当饭又当菜的是土豆,窖里的土豆不多了,要省俭着吃,不然的话,遇上大风雪,可就要断顿了。连饭都吃不饱,连菜都吃不上,还谈什么在高原扎根?那顿饭,蒋剑辉怎么也吃不下,他下定决心,改变这里的生存环境。
高原缺氧不缺精神,在他的带领下,官兵们顶着风雪在戈壁滩上开出20亩菜地,菜地开出来了,种子播下去了,等啊、盼啊,到头来不见绿油油的菜苗,菜地里连根骆驼草也没长出来。原因在哪里?请教当地牧民,答案是这里的土碱性太大,不宜种菜。问题的症结找到了,蒋剑辉带领官兵另辟蹊径,从百里开外的山上取土,又一步三喘地用肩扛回来,这是多么大的工程啊,这需要多么大的毅力啊。优质土运来了,再次播下希望的种子。这一次,老天不负有心人,菜地里真的长出了星星点点的绿色。官兵们弹冠相庆,那份喜悦,决不亚于当年哥仑布发现了新大陆。官兵们万万没想到,一场大风雪之后,那刚刚破土的嫩芽被风沙掩埋了,被冰雪覆盖了,官兵几个月付出的艰辛劳动付诸东流。
失望并不等于无望,他们依然没有死心,高寒地区风沙大,不宜在露天种植蔬菜,他们在专家的指导下,在高原建起了第一座太阳能玻璃温室。这一次,他们成功了,他们的成功结束了高原不能种菜的历史,他们的成功创造了西部高原的神话。
离开曲麻莱,官兵们同样举行了一个送行宴,与前些年不同了,餐桌上摆的是自己种的菜,喝的是自酿的青稞酒,最让人感念不忘的是他们自编的“花儿”:玉树很遥远,氧气吃不饱,首长辛苦了,这酒要喝好……洁白的哈达表忠诚,总部的首长请放心,扎根高原建业绩,一杯薄酒表忠心……
酒浓,情浓。
酒醉人,歌更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