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写母亲,一是因为愧疚,二是因为母亲太普通了,三是因为也许越亲近的人,越感觉无从下笔,就像芝兰之室的香气,已经与久居之内的人融为一体了,很难再把香气提炼出来。所以,每次写母亲,都是写不了几句就搁笔。
母亲今年八十岁了,虽然身体康健,但毕竟已是耄耋之年,言谈举止很是迟缓。而我陪伴母亲的时候很少,沉溺自己家庭的时间太多,对此很是惭愧。每每想起,心中总有一种愧疚之情。
母亲不拿手机,很少给我们打电话,说自己不会用手机,孩子们谁想家了就回来看看。这更增加了我的负疚感。
母亲同许许多多的农村母亲一样,朴素、温和、安静、寡言。但正是这些普通的品质却最本色,它是一个人生命的本色,母亲的脾性熏陶了我们兄弟姐妹,在我们的生命上打了温和安静的底色。
母亲好脾气,这是街坊邻居都知道的。
奶奶年轻时多病,没有女儿,母亲嫁过来后就担起了照顾婆婆,打理全家人生活的责任。父亲在外地教书,叔叔淘气,奶奶挑剔,这样的日子里,母亲从来没有发过脾气,总是想尽办法让一家人和和睦睦。
奶奶病重,叔叔娶亲的重任就落到了母亲的身上。奶奶早逝,照顾婶婶月子就成了母亲的责任。长嫂如母,我想家里婶婶和母亲亲密无间,应该源于母亲的这种双重角色。
从我记事起,就从来没有见过母亲与村人邻居有过口角。村里人说起母亲,一句“脾气真好”就是口头语。我家孩儿他爸也经常赞叹:“有这样一位母亲真是福气!”
爷爷好客,“朋友遍天下”,童年的记忆里,我们家曾收留了一对儿擀毡子的外地夫妻,擀毡子的人揽活要走村串巷,在我们村时,爷爷因为与那对夫妻很对脾气,就让他们住在家里,又遇到了连阴雨,那对夫妻就在我们家住了好些天,母亲与他们相处的很好,不说别的,就是每天三顿的饭菜都是要按时准备的啊!走时,他们留下了最好的毡子,还给父亲做了时尚的大衣。
还有一个收银器的人,也是在我们家住过好些天,母亲从来没有表露出过厌烦。
母亲从来没有呵斥过我们兄妹四人,更别说打骂了。
小时候爱听母亲讲我们的趣事,姐姐把驴子的“捂眼”说成竹篮子,哥哥把脊梁说成案板,而我呢,最爱哭。
母亲一点点的讲我们的故事,每个孩子在她心里都是那么可爱。也许因为母亲的温和的感染,我们几个从来没有吵过闹过,母亲总是说,这几个姊妹真听话 ,从来没有争过抢过。殊不知,这些全得自于母亲的好脾气。
母亲是节俭的。
上小学时,我们三个的书包,都是母亲用碎布拼接出来的。三个不一样的大小,我的书包最小,等需要多装书的时候,哥哥的书包正好换下,我接着用,姐姐的书包也是这样适时的传给哥哥。
记得有一次去赶会,我看中了一块浅蓝色的布,非要买下做裤子,母亲看了舍不得买,怎么哄我都不行,我就赖着不走,还说我总穿姐姐的旧衣服,一定要买件新衣服,母亲拗不过我,终于咬咬牙买了。想想那时真是执拗,我不知道,一家人的吃穿全靠父亲微薄的工资,生活是很拮据的。
母亲心胸宽广。
父亲脾气不好,动不动就大发雷霆,我们几个都因为怕而不敢在他身边。母亲从不跟父亲争吵,人们说,女人爱唠叨,而母亲却从不唠叨。
近几年,父亲因病每年需要去医院治疗,我们几个在医院轮流值班,留母亲一个人在家,母亲在家里安安静静地待着,没有整日叨叨的问候,也没有无限担心的嘱咐,年老之人,把自己照顾好,就是子女最大的福气。父亲那次说:“我从医院回来,你母亲还在家里看电视!”其实,不是母亲不担心,是母亲更相信我们。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对于孩子们生活的辗转,母亲从来没有说过什么。在母亲眼里,也从来没有发愁的事情。随遇而安,没有太多的欲求,所以母亲会那么安静。“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用这句话来形容母亲是非常确切的。
母亲的好脾气其实是一种包容。记得我们家曾养过一只公鸡,一身花红的羽毛,大红冠子,高大威猛,一群鸡中它绝对是振臂高呼的领袖。每天清晨,它出门觅食,晚上就悠悠然的回家了,俨然我们家重要的一员。可是那天晚上,我们左等右等就是不见它回来,家人分头去找,也不见踪影,一点点的失望中 终于想到:被收鸡人抓走,杀了。过几天,又听村人说,在哪里哪里见到过收鸡人的自行车上,有那只大公鸡。哥哥说再见到那个收鸡人来村里,一定不能罢休。一家人很是愤愤不平,母亲身体不好,爱头疼,都说吃鸡头可以治头疼,母亲都舍不得杀了公鸡,现在却被人抓走。母亲却只是难过,不肯让家人去找收鸡人。算来,风风雨雨,这只公鸡伴随了我们七个春秋。
母亲爱我们。
那年,姐姐大病一场,从沙河医院转到邢台,又转到石家庄医院,发烧和各种检查已经把姐姐折磨的面目全非,大年初一还在医院里待着,姐夫也已经筋疲力尽。母亲一直陪在姐姐身边。从医院回来后,母亲把姐姐接到家里,悉心照顾,姐姐终于恢复了健康。
我算是一个远嫁的女儿,那年,母亲很担心我的生活,特意到我家来看望我。带着很多瓜果蔬菜,最后拿出一小袋花椒,我说:“您从哪里弄的花椒?”母亲说:“从树上摘的呀!你们几个一人一袋!”我知道,花椒树离我们家很远。而腿脚已经不太方便的母亲要费多大的力气摘这么多花椒?还分给我们?
过年时,母亲又会早早蒸好包子,分开放好,等我们各自去拿。在母亲眼里,我们永远是孩子!
母亲是坚韧的。
那年冬天,一场大雪过后,母亲去买馒头,不小心摔倒了,胳膊腕支到地上,当时母亲就感觉到:坏了,一定是骨折了。孩子们都不在身边,父亲身体又不好,母亲自己攥住胳膊腕,找到堂嫂,让堂嫂带着她到医院,打了石膏,才回家。
六十多岁的人,骨头再恢复是很慢的,母亲从不灰心,积极配合治疗,三个月后,竟然好了。直到现在,母亲仍能自己做饭,照顾好自己和父亲。
母亲爱静。常说:我愿意一个人住到山里 ,我不喜欢热闹。
母亲今年八十岁了,却不让我们给她过生日。一是母亲不喜欢热闹,二是怕给我们添麻烦。
近来,母亲聋了。说什么话,母亲听不清了,经常打岔。我说:“我哥今天来的?”她说:“是,是今天早上买的!”
打电话时,母亲总是听不清,无论我说什么,母亲总是说:“哦!嗯!我听不清!就这样吧!挂了吧!”
感觉耄耋之年的母亲,因为打岔,反而为生活添了不少快乐!
不管怎么说吧,母亲用她的言传身教,让我们懂得了什么是宽容,大度,坚韧,温和。这些品质已经深深地烙在了我们身上。
不是每个人都能活成“雍容华贵的牡丹,或者灼灼其华的桃李”。母亲就像山间一株低眉顺眼的无名花,不争不抢,却绽放着美丽的容颜,散发着清幽的芳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