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宁,中共党员,国家图书馆国图艺术中心副主任,也是一位八零后母亲,膝下有一双聪慧可爱的儿女。在一般人眼里,她能做一个合格的母亲就很不容易了,没承想,她还是一个特别爱创新的妈妈,她和她的家人(父母、夫妻、一双儿女)组成了一支三代同堂特别能战斗的“创新团队”。截止2019年底,侯宁一家拥有37项国家专利,且人人有专利,多个项目在北京创新发明大赛获得单项奖。
创新成果最多的还是侯宁本人:2003年“非典”时期,侯宁设计了医护人员的专用面罩,方案被发往防控指挥部并受到指挥部的重视。这件事鼓舞了侯宁,也成为侯宁及其家庭走向发明创新之路的起点。看到孩子落井施救困难,她设计了“深井智能救生器”;为解决环境污染,她设计了“个人吸烟过滤器”;在南方大旱之时,她设计并在自家使用家庭中“水自动回用装置”,每月节水3吨;还为辛苦喂饭的“小可然”父亲送去发明的“流食辅助器”,解决其生活难题,后来还收到人家发来的感谢信......北京市面向社会征集居民生活问题解决方案,他们一家四口每人申报一项,并在首届科技公民创新创意大赛中获得唯一“发明创新家庭”称号。
更令人钦佩的是,她的家庭还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北京市最美家庭标兵户”、“中国最美家风”等荣誉称号。2019年全国最美家庭颁奖会上,侯宁与爱人作为唯一“全国最美家庭”代表宣读了倡议书,还荣幸的作为“全国最美家庭”代表参加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庆阅兵观礼。
是不是感觉侯宁和一家人太厉害了!
当记者带着好奇的口吻追问侯宁:如此强烈的创新意识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全家人都是创新“神人”?侯宁笑着回答:因为,我非常幸运地出生在一个书香家庭,妈妈是辽宁省最佳读书人,多年来,学习不辍,六十岁后获得北京市发明“银发达人”和北京发明创新大赛“巾帼发明奖”。 父亲侯占山退休前在博物馆工作,平时业余时间里也酷爱发明。侯占山认为,发明可以促进个人学习,培养爱生活、爱社会的习惯,还可以增进家庭和谐,而侯宁觉得发明创造太有意思了。
侯宁还告诉记者,他们全家在生活中若是遇到了什么问题,就会给记录下来,这样方便家人寻找更好的解决办法。她还向记者展示了他们家精心收藏的那些牛皮颜色、旧得有些毛边的本子,上面记满了各种创意与发明的雏形,甚至还分了儿童类、生活类、汽车类、图书馆类等等,图文并茂。其中有60多项已经有了解决方案。从“炖肉神器”到吸烟过滤器,再到红外线测高自动显示限高仪等发明,凡是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小烦恼、观察到的新需求,都会“变”成一家人发明创新的动力。在改善生活、影响社会的同时,一家人也体验着发明创造的乐趣。
“父母的榜样作用,逐渐让我养成了爱看书爱学习爱创新的好习惯。”“书香筑梦,乐享发明,润泽社会,是我们一家人秉持的家风”。侯宁如是说。那么,是否可以这样诠释,“建设小家,关心大家”,就是这个“创新发明之家”的精神源泉和制胜法宝。
身为两个孩子的母亲,侯宁深知家长特别是母亲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她把修身当成第一要务。生活中,勤俭持家,以身作则;工作中,勤奋刻苦,被评为文化部、国家图书馆两级优秀共产党员。
2015年,侯宁被调到国图艺术中心工作,作为演出行业的从业人员,演出、讲座、活动大多在晚上或者节假日进行,用她自己的话说,她工作的特点就是:别人休息的时候要工作,别人工作的时候也要工作。
当时,侯宁第一个孩子刚一岁多,正是最缠人的时候。但为了能尽快适应工作需求,她只能把孩子交给老人,每天加班加点,遍访艺术院校、知名艺术家以及艺术领域的相关前辈和同行,在干中学,在学中干,学习艺术专业知识,了解演出特点,紧密结合国家图书馆内国图艺术中心的特色定位,开展艺术普及推广工作。
为了能邀请到高水平的艺术家,给观众以真正的高雅艺术享受,传递艺术真知,侯宁总是亲自去拜访艺术家。拜访过程中,为了能更好地跟艺术家沟通交流,侯宁前期都要做足功课,一方面认真观看学习艺术家以往的艺术作品,加深对艺术作品的了解,另一方那个面钻研跟艺术家有关的专著、文献,从中学习艺术知识,了解艺术家,做了大量的案头工作。
由侯宁策划组织的“书香筑梦”演出系列和“致敬经典”名家讲座系列等已成为公益品牌。在4.23“世界读书日”、“科技周”等时间节点,她和同事们还举办了演出、讲座、展映相结合的特色活动,充分发挥国图艺术中心作为国家图书馆的特色服务窗口的作用,以丰富多彩的形式,通过舞台和艺术推动全民阅读......几年来,侯宁的经营利润连年翻番。
2019年,国家图书馆110周年馆庆期间,侯宁策划举办的“致敬经典”古琴名家演奏会和昆曲名家演唱会,新老古琴名家同台,南北昆曲名家荟萃,给观众带来了一次难得的艺术享受。策划举办的“幽兰香远——国家图书馆建馆110周年艺术名家手稿展”多位名家的创作手稿,更创新型采用二维码看视频的方式,让广大观众看到了艺术家对作品和创作故事的介绍。
在她的努力下,多部艺术名家手稿入藏国家图书馆,为国家图书馆的艺术文献收藏迈出坚实的一步。从艺术领域的新人,到主持名家讲座,与名家在舞台上对话,策划演出,组织艺术活动,侯宁的用心为广大读者带来了艺术的享受,更通过艺术的方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侯宁工作中的努力,每天伏案工作的场景、奔波的身影,也给孩子们树立了一个努力自强的榜样。
如果认为侯宁是一个漠视孩子成长的母亲,那是一个太大的误读。侯宁告诉记者,她从没有放弃一个母亲的责任。她说,“陪伴是对孩子最好的爱。”夜以继日的工作,并没有让她因此而忽略自己的孩子。无论工作多忙,她始终坚持每天一个小时陪孩子学习娱乐。她给孩子们讲故事、读绘本,和孩子们一起做游戏,与孩子们一起扮演故事中的角色,一起享受亲自共读、亲子共娱的美好时光。
在侯宁看来,“与其说是我陪伴孩子,不如说是孩子为我的生活增添了色彩。”侯宁不以带孩子为苦,反而十分享受与孩子疯玩的时光,为了让孩子能感知中华经典诗词的美,侯宁将诗词做成跟孩子们互动的游戏,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唐诗,更了解了诗词背后的故事,更好地感知诗词所装点的生活之美,她没有将背诵当成任务,而是润物无声地的引导,如今六岁的女儿可以通背《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等古文和数十首唐诗。
为从小就培养孩子热爱劳动、体会生活之美的美德和乐趣,侯宁特别注重鼓励孩子观察生活,让孩子们寻找生活之美,引导孩子通过劳动让生活更美好。在家期间,只要有时间,她就组织孩子们一起劳动。整理书本、擦灰扫地,虽然孩子们劳动后,返工的时间常常比自己干更长,但她认为习惯养成是最重要的。她让孩子自己生蒜苗,每天观察植物的变化,为植物浇水,成熟后自己收割,让孩子感受付出的收获,理解劳动的意义;组织孩子们一起包饺子、做面食、洗菜,完成力所能及的劳动,把劳动当成游戏,在劳动中感受快乐。
春天,她带孩子们去公园里一起赏花踏青,亲近自然;冬天她和孩子们一起打雪仗、堆雪人,了解天上怎么会下雪。她带着孩子们在动物园里认识动物,在植物园里了解植物,带着孩子走进天文馆、科技馆、军事博物馆、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古生物馆、中国地质博物馆、铁道博物馆、航空博物馆、自然博物馆、民族博物馆、安全教育馆、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石刻博物馆、典籍博物馆、中国美术馆、北京展览馆、农业展览馆、非遗展示馆等数十个博物馆,让孩子在博物馆中广泛涉猎各个领域的知识,培养孩子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侯宁满心欢喜的告诉记者:“有一天,我跟母亲说要给孩子设计一个小床,没想到过几天女儿拿给我一幅画,说妈妈你看我设计的小床,这是一个两层的床,用的时候展开,不用的时候,用遥控器遥控起来,还省力还节省空间。”侯宁知道,这是从小就让孩子们热爱劳动、关注生活的一种必然成果。在侯宁的指导和帮助下,女儿沙雨宸申报了第一个专利,在国家专利局申报材料的时候,工作人员说“你是申报专利最小的孩子。”
2020年年初,新冠疫情爆发,侯宁跟家人只能宅居家中“避疫”,但她一直心系武汉,希望为这场抗击疫情的人民战争做出自己的贡献。经与艺术家们积极沟通,她策划了《以艺战“疫” 共克时艰》栏目,汇集了著名词作家邬大为、胡宏伟等艺术名家为抗击疫情创作的作品及多位艺术家对抗击疫情加油鼓劲的文字和视频,通过国图艺术中心微信平台推出,向医护人员致敬,为留守在家的广大读者送去精神食粮。同时,侯宁还同家人一起设计了“负压消毒仓”方案,通过妇联组织进行上报。
侯宁说:“在做母亲的道路上,我还是一个新手,孩子几岁,我这个妈妈的光荣岗位就上岗几年,教育孩子的过程,是我重新学习,重新认识自我,更好成长的过程。我还要向我的母亲学习,向更多优秀的母亲学习,努力成为一个让孩子一直喜欢的好妈妈。”
从侯宁身上,我们不仅看到“母亲的力量”,更看到母亲力量的来源,这就是,“书香筑梦,乐享发明,润泽社会”这个最美家风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