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羊补牢”语出《战国策·楚策》,意为失羊修圈尚不算晚,喻行事出错也可补救。若将“牢”喻作人才成长环境,人才则为“羊”。于“羊”,“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于人,则“亡牢而补羊,于事无补”。


       作为寓言故事,“亡羊补牢”流行情节大抵如是:从前,有人养了一圈羊。一天早晨,他发现少了一只羊,仔细一查,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间狼钻进来,把羊叼走了一只。邻居劝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窟窿吧!”那人不肯接受劝告,回答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第二天早上,他发现羊又少了一只。原来,狼又从窟窿中钻进来,叼走了一只羊。他很后悔自己不听邻居劝告,便赶紧堵上窟窿,修好了羊圈。从此,狼再也不能钻进羊圈叼羊了。其实,“亡羊补牢”乃假羊事昭人理,典自《战国策·楚策四》。据此书载,战国时楚襄王荒淫无度,执迷不悟,将劝谏大臣庄辛赶出楚国。秦国趁机征伐,很快占领楚都郢。楚襄王后悔不已,派人到赵国请回庄辛,庄辛说:“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则补牢,未为迟也。”鼓励襄王励精图治重整旗鼓,并为其研判当时形势,认为楚都虽被攻陷,但只要振作精神纠正失误,秦则灭不了楚。襄王采纳庄辛建言,果真化解危机振兴了楚国。可见,“亡羊补牢”昭示的事理在于,做事不怕犯错,纠错正误便不为迟;当然,“未为迟也”须以及时认错纠错为前提。


       虽然“亡羊补牢”昭示的常识级道理妇孺皆知,然而现实中人们屡见不鲜的,却是“亡牢补羊”。在对待人才上,不少地方就反其道而行之,不是“亡羊补牢”,而是“亡牢补羊”。人们司空见惯见怪不怪的奇葩风景是:这厢,导演“抢人才”大戏。近年来,各地“抢人才”大战愈战愈酣,仅今年前几个月,国内数十城人才落户门槛一降再降,更有甚者给出近乎“零门槛”落户政策。尽管其中不乏“醉翁之意不在酒”者,以买房打折、租房补贴、一次奖励等优惠,吸引更多人落户助燃楼市意图昭然若揭,但各地打出“重视人才”“人才强x”之类口号却异口同声如出一辙。那厢,导致人才流失。曾有资料显示,目前中国海外移民数量居世界第四位,高学历人才外流规模居世界第二位。最新一起个案是,某航天动力研究所一名科研人员被某民营企业挖走,其离职被认为只是国内航天人才流失之冰山一角。事实上,早在去年发生火箭发射失败事故后,就有业内人士推测原因之一,可能关乎航天人才大规模流失。


       据媒体披露,被民营企业挖走的这位航天动力研究所科研人员,离职前任副主任设计师,居国内火箭发动机研制过程“最关键技术岗位”,原待遇为年薪12万,跳槽加盟某空间科技有限公司后,年薪骤增至百万。人才也是人,人首先是物质人,其次才是精神人。年薪待遇相差近乎10倍,一方面昭示,“人往高处走”乃人之常情,纯属正常不足为怪;再一方面说明,用人单位留人环境出了问题。


       14年前,葛优在电影《天下无贼》中说出一句经典台词:“二十一世纪什么最贵?人才!”人才作为国家和组织的最核心竞争力,其价格(年薪)当然由其价值决定,此乃规律使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位设计师选择远走高飞“适彼乐土”的重要动因,显然是由于用人单位给出的价格不能匹配其价值。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才流失频繁上演反复发作,正是因为“亡牢”(缺失良性用人留人环境),导致“亡羊”(人才流失)与“补羊”(抢人才)恶性循环周而复始。


       《孟子·离娄上》云:“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不反躬自省用人环境的“短板”,进而解决“亡牢”问题,而是用“补羊”办法解决“亡羊”问题,显属本末倒置舍本逐末。其结果必然是,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大洞不补满盘皆输。回到上例,设若说一个火箭发动机人才离职,不见得可以撼动整个行业大势;那么,当放任“亡羊”引发“羊群效应”,一群火箭发动机人才离职,其负面影响庶几就会涉及全局,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可以找到现实佐证的客观事实。


       如果将价格背离价值视为人才流失的经济导因,国有科研机构管理体制“行政化”“衙门化”“官本位”“潜规则”等积弊,则是人才流失的体制原因。前者充其量只是影响人才收入水平,致使他们产生不公平感,后者则势必毁伤人才创造激情,导致他们萌发无望感;前者最坏的结果肯定不过是“人往高处走”,后者最坏的结果则有可能是“出工不出力”。显然,“补牢”既需疗治收入分配沉疴,更须袪除体制机制痼疾。


       本质上,“亡羊补牢”与“亡牢补羊”同病相怜,病理类同,诊疗区分在于:前者得益对症下药,后者失之头痛医脚;术效差别在于:前者尚可积极预后,后者只会持续恶化。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