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兵工英雄吴运铎,在自传体小说《把一切献给党》中,有这样一句壮志凌云之语:“即使自己变成了一撮泥土,只要它是铺在通往真理的大道上,让自己的同志大踏步地冲过去,也是最大的幸福。”


  1、


  吴运铎,1917年1月17日出生在武汉汉阳镇一个贫苦矿工家庭。少年时,他在安源煤矿捡过煤渣,在儿童团里当过宣传员。1930年,他到黄石富源煤矿当了机械学徒工和电机工。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共产党在煤矿办起了抗战讲座,他天天去听课。这时,吴运铎已在中共《新华日报》社的发行站做地下工作了。他的任务是:每天下班后都要把这张致力宣传抗日的报纸贴出去。


  1938年10月,吴运铎幸运地逃脱国民党警察的抓捕后,不远千里辗转到了皖南云岭参加了新四军。不久,部队领导知道他懂机械,便安排他到新四军司令部的修械所工作。在修械所,吴运铎刻苦钻研,任修械工和车间主任,并光荣地成为一名共产党员。秋风扫落叶,战地烽火旺。1941年秋天,驻扎在盱眙黄花塘的新四军二师区域要建一个兵工厂,师长罗炳辉交给吴运铎任务是:在黄花塘地区建立一个年产60万发子弹的子弹厂。吴运铎,在接受这一任务时只说了一句话:“我是共产党员,党叫干啥就干啥。”


  吴运铎一路风尘仆仆地带着八名技工,赤手空拳地来到黄花塘东侧的小朱庄。可是,这里什么也没有,只有两间七漏八淌的破草房。吴运铎和战友们都很迷茫。没过两天,军工部送来了功能极其简单的皮带车床、皮带钻床、牛头刨床。修械所虽然有了这些简单的制造工具,但是制造子弹的钢材从哪来?吴厂长和军工部的同志一起四处寻觅、八方打探。最终,他们在当地百姓的引领下来到了附近的淮河入江水道边,幸运地找到了国民党几年前沉在水下一批好钢材。


  要摆开阵势,一年制造出60万颗打击日寇的子弹,现有的两间小草房肯定是容纳不下。吴运铎一阵思索之后,忽然想到小朱庄北侧一个基本废弃的破庙。在四处都被战火烧毁的大雄宝殿里,安装起了两架简陋机床等设施就算是建起加工车间;又在庙门外搭起了席子棚,砌了打铁炉,支起风箱和铁砧,这又算建了一个锻工房。初到这里,有的机器没有发动机,吴运铎就临时借用老乡磨面的石磨,插上一铁棍当轮轴,靠人力把磨盘摇起来,这就是一台电力发动机了。冲压子弹的大冲床,是子弹厂的最重要的也是必须的设备,这里也没有怎么办?吴运铎竟大胆地设计出了一种人力作动力的螺旋式冲床。可是,这里又没有加工螺纹钢的铣床。最终,吴运铎只能和大家一起硬是用圆钢一下一下凿出了沾满血迹的螺纹钢......


  一天,美国著名的女记者、女作家史沫特莱参观新四军的这个子弹厂后,非常激动地说:“吴运铎同志,我以一个国际友人的名义,向你表示最崇高的敬意!”


  2、


  如此这般艰苦卓绝的环境中,吴运铎带着八名战友,凭着一双刚强有力的手,凭着一腔全力支持抗战的生命热血,坚定地将这个世界最简陋也最神奇的新四军子弹厂建了起来了。就这样,一箱箱,一车车杀敌的子弹被源源不断地从一座破庙里运上了前线。


  1942年春,罗炳辉师长又来找来吴运铎下达了研制迫击炮弹的紧急任务。刚学会造子弹,又要来造迫击炮弹。迫击炮弹是先进的武器,吴运铎和战友们当时都还没有见过。思来想去,吴运铎认为这唯一的办法就是:找来各种未爆炸的炮弹,拆下一个个零件反复揣摩后,等到搞清每个零件的构造原理和作用,再设计出迫击炮弹图样来试制。


  第一次试验,是哑炮。吴运铎拆开炮弹检查后,认为是炮弹直径过大,底火药成分不对。第二次试验,那炮弹是成功地发射出去了,但这炮弹却没有立即爆炸。两次试验失败了,吴运铎没有灰心丧气。战时紧急,此时此刻只有去把哑弹挖回来再继续研究。为了战友们的生命安全,吴运铎不让一个战友去靠近炮弹,他顾不上炮弹随时可能爆炸的危险独自一人冲过去了。当时,吴运铎的未婚妻子陆平也在现场。相爱相恋的未婚夫只身一人从地下一尺多深的泥土里挖炮弹、拆炮弹,他随时会血肉横飞的立刻地离开这个世界。战争,是不相信眼泪的。尽管,陆平的心已跳动到嗓子里,但是她只能将万分的疼爱化作了一股股滚滚热血,只能将一腔炽热的的爱和运铎那十根颤动的手指紧紧地连在一起。


  吴运铎冒着生命危险以超人的意志和信念将炮弹挖了出来后,又独自一人将炮弹拆开,再一个零件一个零件地仔细检查。他最终分析发现:这是引信管里撞针弹簧太软,冲击力不足。经过再次改进,迫击炮弹在第三次试验中终于在迫击炮弹预定的目标点威力四射地爆炸了。之后,在抗战进入反攻阶段时,吴运铎还成功研制出了枪榴弹和平射炮送到抗日前线,从而让日寇的飞机、坦克、装甲车和碉堡失去了往日的猖獗与凶狂。


  3、


  吴运铎和他的兵工战友们不仅在非常简陋的生产条件下造枪造炮,还要随时“抬”着“兵工厂”与敌人捉迷藏,同时也常常要冒着生命危险去弄原材料,而这些工作都是时时处处都在和死神相伴着。在伟大的抗日和解放战争中,吴运铎小伤、轻伤他自己也记不清,其生命危在旦夕的重伤就有三次,但他始终以共产党人的钢铁意志,一次次从死亡线上挣扎起来后,总会一次又一次义无反顾迅速回到自己的战斗岗位上。


  1939年的夏天,吴运铎他在一次启动发动机时,那发动机的摇柄突然掉下砸伤了他的左脚。吴运铎一心扑在研制枪弹上,他一时并没有对这次小伤没太在意,结果他的伤口发炎感染却越来越严重了,医生只得一块块挖去他脚上大面积腐烂的肉,同时伴随着的连续多天40多度发高烧,就差一点就要了他命。吴运铎医院养伤时听前线下来的伤员说:“由于武器缺乏,有的战士还在使用鸟枪打仗;战场上每个战士一般只有3发子弹,平时为壮声势用高粱秆把子弹袋撑起来;打完仗还要把弹壳捡回来上缴以重新装药。”听了这番话,吴运铎再也躺不住了,便悄悄地拖着伤残的身体、拄着一根树棍回到了兵工厂。


  1942年秋日的一个黄昏,新四军二师军工部要求吴运铎帮助修复一批旧炮弹。可是,厂里没有引火的炸药———雷汞。前方急着要炮弹,他想来想去只有从废旧雷管里挖取雷汞。这挖雷汞的工作当然是非常危险的,但是吴运铎也别无选择。为避免意外,他把一些旧雷管放进脸盆里用水浸泡了一个星期后,一个人悄悄地躲到自己的房间里小心翼翼地掏起来。第一块雷汞挖出来了并无什么反应,他心里踏实了许多。可就在吴运铎拿起签子继续往里掏的时候,一声轰响,雷管在他的手上爆炸了,吴运铎第二次轰然倒在了死亡线上。


  爆炸声惊动了车间里所有的战士,大家奔跑进吴运铎的房间时,惊恐地发现他已成了一个血人躺在地上一动不动。他的左手四个手指已被炸飞,左腿膝盖也被炸了小碗口大一个的洞,那左边的眼睛更是血肉模糊地让人不敢去看。他的未婚妻陆平和大家一边大声地哭喊着,一边迅速抬起他直奔附近的三分所医院。生命垂危的吴运铎十五天昏迷不醒之后,竟然奇迹般地又从死亡线上走了出来。


  吴运铎住院时不能下地,但是他一刻也不安心躺在在床上休息,他总是半躺在床上去绘制多种地雷的设计草图。由用力过多最后导致了他的膝盖伤口破裂,那鲜血流淌而浸湿了一大块床单时,他也浑然不知。当医生看到吴运铎身负如此重伤还拼命地去工作,只好没收了他的钢笔和小本子。此时,吴运铎却焦急地望着医生说:“我从心底是不愿意研制炸弹的,我真的希望有一天地球上没有炸弹,只有和平和安安宁。可是侵略者把战争强加给我们头上,我们也别无选择。为了我们的祖国,我愿意献出自己的一切.......”


  1946年春天,已是新四军二师军工所军工副部长的吴运铎,因左眼里的弹片一直无法取出,时常头晕、失眠,痛苦万分。组织上安排他的妻子陆平陪伴他一起来大连好好休养一段时间。吴运铎到了大连没几天,他听到在党中央在大连建了一个大联合兵工厂的消息,便坚决请求回到工作岗位上。吴运铎是兵工专家,他坚决坚定的请求最终获得批准,组织上安排他担任了大连联合兵工厂工程部副部长兼引信厂厂长、党委书记。


  那知,吴运铎在这新的工作岗位工作不久,这死神就再一次逼近了他。一次新式炮弹的试验中,他不幸第三次倒在了一大片鲜红的血泊中。这一次,他的左手腕骨头被炸断,右脚骨被炸断,右腿膝盖下被炸烂一半,右眼也蹦进一块弹片,每一处伤口都在流血不止……可是,钢铁般坚强的吴运铎毅然再次坚强地活了下来。“只要还有一口气,我就要工作。”这是吴运铎第三次从死神之手挣脱后说的第一句话。吴运铎不顾妻子陆平和医护人员的坚决反对,毅然半躺在病床上用他尚存的微弱视力,坚持把厂里急需的引信设计做完了。之后,他还悄悄让人买来了化学药品和仪器,把疗养室当成了炸药实验室,制造出了一种新型的高级炸药。医生护士们看着九死一生的吴运铎,只能对他说一句:“吴厂长,你真的是中国最伟大、最坚强、最能勇敢的一个兵工英雄!”


  1949年全国解放后,吴运铎先后调任中南兵工局副局长、二机部第一研究所所长和兵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1951年10月1日,吴运铎作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和中华全国总工会特邀的全国劳模代表参加了国庆观礼;1952至吴运铎被安排到苏联远东兵工厂进修;1954年,吴运铎从苏联远东兵工厂回国后,担任起新建的447厂火炮厂总工程师。此后,他主持了无后坐力炮、高射炮、迫击炮等多项重大课题研究时均取得了重大成果,同时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年青的兵工专家,为改善我军装备和国防现代化作出了巨大而不朽的贡献。


  吴运铎,为了中国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中国的兵工事业,他三次身负重伤而死里逃生,他先后失去了左眼和左手的四个手指并且右腿终身致残,他身上从头到脚有一百多处伤疤。1991年他因病去世时,身上有20多块弹片已深深地长在了自己的肉体里。吴运铎在1953年利用在苏联学习的业余时间,醮着生命热血书写而成的自传体小说《把一切献给党》出版后,多次再版重印,总发行量达500余万册。这本书,不仅影响和激励着中国几代人,而且被翻译成英、俄、日等7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2009年,中华人民共国“一百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的丰碑上,深深地铭记上了中国保尔吴运铎的名字。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