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驰名中外的莱阳贡梨产地照旺庄镇西陶漳村的莱阳梨博物馆里,珍藏着一张保存完好、但已经泛黄的特殊回函,如今成为博物馆镇馆之宝,据说价值不菲。这张回函究竟“特”在哪?它是莱阳人民给伟大领袖毛主席送莱阳梨的唯一一张保存完好的证据。如今,它成了一件珍贵历史文物。
       回函上面写着,莱阳县照旺庄公社西陶漳大队全体同志:九月二十七日寄给毛主席的信和莱阳梨都收到了,谢谢你们。此复,并致敬礼!
       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室,一九五九年十月七日。随着信件,还分别捎来了一张收据和梨折价款。
      
        2018年秋天,我和移居日本的同学慕名来到西陶漳莱阳梨博物馆参观。
        在博物馆展厅里,映入眼帘的就看到这张尘封六十多年的回函,引起我的瞩目,随后便饶有兴趣的采访了西陶漳村八十四岁的王大爷。
       王大爷用土的掉渣家乡话,如数家珍般讲述了几个毛主席与莱阳梨的动人故事。 
        照旺庄的西陶漳村是最著名的莱阳梨产地,驰名中外的梨树王就生息在该村最古老的一片梨园中。该村梨园居于清水河和蚬河交汇之处,树下油沙细腻,营养丰富,因而大梨特别有名。莱阳梨迄今已有400余年的栽培历史。明清时曾列为皇家贡品,新中国成立后多次献给中央领导人品尝。康熙年间的《莱阳县志》记载:梨产蚬河陶漳河沿岸以茌梨为最佳。 
       上世纪50年代,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领导下,全国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运动,梨乡人民满怀豪情地创造着美好的新生活。“吃水不忘打井人,幸福不忘毛主席”。
       为表达对社会主义的热爱和对毛主席的感激,勤劳朴实的梨乡人民通过多种形式把驰名中外的莱阳梨敬献给党中央、毛主席。
      1959年10月共和国成立十周年大庆,西陶漳大队的广大社员一致提议,国庆十周年这么隆重的节日,送点上乘的莱阳梨给毛主席尝一尝。没想到,这一提议很快得到了全体社员拥护。
       第二天,大队让手艺最好的木匠赶制了一只大木箱,选派政治上最可靠的贫下中农子女到北京送梨。大队干部先是在梨树下观察地形,选择采光好、通透性强、树龄在一百年以上的上百颗,最好的梨树上逐个挑选,先是尝尝,然后再精挑细选,采摘了一大箱莱阳梨,后经县政府严格验收后,这才同意把莱阳梨送到北京。
       两个青年从莱阳火车站坐车,然后再从济南倒车,用了两天时间到了北京。来到北京后,北京站的工作人员获悉是送给毛主席的礼物,非常高兴,耐心细致告诉他们出站后路线图,乘坐几路车然后到中南海下。
      不久,国务院办公厅回信说:感谢莱阳西陶漳大队社员的好意,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领导不能收人民的礼物。请社员们以后不要再给中央送梨了。随信还捎来了梨钱。此后几年,周总理亲自批示,每年都通过山东省政府拨给莱阳梨主产区的照旺庄公社一批生饼,表示对莱阳梨生产的重视和支持。
       据了解,每到金秋十月,硕果累累,莱阳梨下树季节,莱阳很多地方人民公社社员,自发的,争先恐后都向毛主席送梨,表达对伟大领袖热爱。
      1959年,第二届全国优秀青年代表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莱阳县照旺庄公社前发坊有个叫位希山是果树队长,他嫁接、改良、传承、推广莱阳梨作出了突出贡献。经过公社推荐、县委决定推选他代表莱阳青年出席这次盛会。
       金秋时节,秋高气爽,果园里处处瓜果飘香,处处洋溢着丰收、快乐的气息。当时莱阳梨刚刚收获,县委决定从前发坊精选一些最好的梨,向党中央、毛主席报喜并献礼。
       大会盛况空前,毛主席、朱德委员长、周总理等国家主要领导人都参加了大会。会间的一个晚上,一位周总理派来的干部来到位希山住宿的宾馆,特地找到他说:“你们的莱阳梨送到中南海,中央领导品尝后都赞不绝口。周总理派我来,了解一下莱阳梨的生产情况。莱阳梨这么好吃,是不是有什么特殊技术和管理诀窍,能否向全国推广一下。周总理还问:山东人喜欢用豆饼喂黄烟,特别好抽,这么好吃的梨也是用这种办法种出来的吗?”位希山回答:“莱阳茌梨品种好,最喜欢农家肥,种梨的土质也好,要是用花生饼、豆饼去喂地,当然更好啦!”来人点头表示赞同。
     建国以来,为了表达对毛主席的热爱,莱阳各个公社纷纷向毛主席送莱阳梨,但是光有文字记载,大多没有留下史料。
      据记载,莱阳沐浴店的黄崖底村,照旺庄的逍格庄村、前发坊村、芦儿港村、后照旺庄村、西陶漳村,莱阳农学院的烈士子女等先后给毛主席献梨。
       其实,毛主席喜欢莱阳梨由来已久。
      1949年12月21日,苏联斯大林过70岁大寿,毛主席特意为山东分局亲笔信中写到:斯大林领袖12月21日70大寿,请准备莱阳黎(梨)五千斤(详见照片)。其中竟然包括一些蔬菜和水果:山东胶东和济南产的白菜、莱阳梨大葱,山东萝卜,北京绿皮圆形红心萝卜,江西小金橘等。 
      1949年12月16日,毛泽东抵达莫斯科后,说这次是为斯大林祝寿而来的。 
     毛泽东送给斯大林的三火车皮寿礼:大元帅丝织像,清代蓝花瓷花瓶,景泰蓝茶具,烧瓷寿盘,象牙雕刻的花瓶、宝塔、龙船等共10种22件;祁门红茶、上等绿茶和龙井茶;“中国农民所献蔬菜果品”——胶东和济南产白菜,莱阳梨、大葱,天津和山东省大萝卜,北京绿皮圆形红心萝卜,江西小金橘等;大元帅丝绣像一帧和大元帅陶瓷像一对,以及毛泽东手书“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的寿联。 
      这些寿礼陈列在大剧院的几个大厅里,向公众展出数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他们对山东大白菜、莱阳梨等土特产以及精美的中国工艺品交口称赞。凡此种种,都形象地表明,斯大林和苏联人民对中国革命的胜利,感到由衷的高兴。 

     全国产梨的地方成千上万,梨的品种也不下百种,为什么毛主席指定莱阳梨作为赠送给斯大林的礼物呢?
      据说是因为莱阳梨需要特定的水土和高标准的种植技术,客观条件限制了莱阳梨的种植面积。莱阳梨主产区位于五龙河水系冲积平原,地表覆盖着五龙河积年淤成的厚细沙,细沙土壤富含腐植质、云母等有机物质。清水河、富水河、墨水河、蚬河和白龙河等五条河流在照旺庄镇汇聚,形成“五龙汇涨”奇观,长年为莱阳梨提供充足的水分。
      新中国成立后,西陶漳村“特供”的莱阳梨也多次作为国礼,送给世界各国领导人。这里的莱阳梨曾经被毛泽东主席带到莫斯科作为斯大林的寿辰礼品。外交部档案馆解密的档案中,注意到一份特殊的“生日礼品单”——《我国祝贺斯大林70寿辰(贺信、礼品单)》,发现其中不仅有清代蓝花瓷花瓶、景泰法烧蓝茶具,还有胶东白菜、莱阳梨。
      在西陶漳村的民俗博物馆内至今还保留着《中央关于为斯大林送授礼给山东分局的电报》影印件。
     毛主席与莱阳梨的故事版本有很多,有的无法考证。
      传说早在1942年底,轰轰烈烈的延安大生产运动开始后,莱阳有一位热血青年投奔延安,曾给毛主席带了几个莱阳梨,但是由于旅途遥远,再加上莱阳梨不易存放,半路烂掉了。后来这位爱国青年参加解放军,把自己遗憾的心情,化作英勇杀敌的动力,参加解放战争,一直到全国解放。
      总之,有史料记载的故事都是最感人、最真实的。西陶漳村陈列馆里珍藏这张回函和莱阳梨的故事,充分表达了梨乡对毛主席的无限热爱,对伟人的无比崇敬。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