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此二字连在一起,在中国文学作品中,尤其是武侠小说中,江湖则是指古代侠客们与草莽英雄们的活动范围;后来也泛指古时不接受当权控制指挥和法律约束而适性所为的社会环境。因此,江湖一词逐渐演变成较为多面或特定的用语,比如“走江湖”、“闯江湖”、“混江湖”、“老江湖”等等。
    而“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更是体现了江湖无处不在,江湖无时不在的特性,江湖就在你我的身边!
    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基本上把江湖套路化,仗剑走天涯,行侠卫正道,江湖几乎成了正门大派和魔道邪教之间的争斗,刀光剑影,武功秘籍,绝世神功成了主旋律。金庸老先生的武侠小说,都有武功秘籍,大多数默默无闻的小人物,机缘巧合获得秘籍,配以灵药或神奇到智商远超人类的奇异神兽传授武功,最后破关而出,……
    在金庸老先生的江湖中,除了刀枪剑戟可以杀人,声音也能够杀人,最简单的就属“狮子吼”了,远比黄药师吹箫用《碧海潮生曲》杀人简单多了,不须借助任何器具,张嘴就来,当然这么简单就应当给它加上一个常人难以企及的内功限制,非内功深厚者,且仅限于少数几个得道高僧才能练成此功。

    随着郭靖大侠战死襄阳,蒙元南侵,少林寺“狮子吼”这门功夫也跟随着南下迁徙的客家人一起,散落在赣闽大地,再辗转流落粤桂潇湘,经过数百年的光阴,最后演变成了客家山歌,直到公元1927年10月,毛委员率领秋收起义部队来到井冈山,井冈山袁文才、王佐和谢桂标这三股力量比较大的农民武装,开始了他们跟随共产党,跟随毛委员打天下的波澜壮阔的人生,这些人中绝大多数不识字,但并不妨碍他们以歌言志,因为他们继承了客家人天生会唱歌、爱唱歌的习性,在艰苦卓绝的战斗中,他们即兴创作了大量的红色歌谣,飘荡在井冈山的山山水水之间。
    谢桂标则堪称那个时代的民歌王子,因此成了《井冈红谣》这个门派的第一代掌门人,而谢继凤、谢继凰、刘天林、胡阿八等人成了各堂堂主,随着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汇聚井冈山,这些能人异士、一时英杰也带来了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歌曲,以井冈山客家山歌为主,兼并吸收多种音乐元素的《井冈红谣》焕发了青春,迅速的在根据地传唱开来,并随着宁冈会师和井冈山根据地的发展而走向巅峰,激励着无数的革命先辈和根据地的人民。
    但土客之争,把封建宗族的矛盾带到党内,最后演变成了对大批客籍将领的杀戮的惨剧,随着谢桂标等人被错杀,盛极一时的《井冈红谣》戛然而止,痛失三个亲人的萧凤粧,蜷缩在梨树山,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她一个人低声唱着已经远去的谢桂标唱过的红谣,这颗红色的火种在狂暴的白色恐怖中,闪烁了近二十年,但没有熄灭!萧凤粧带着这份对丈夫的思念,对曾经拥有过的血与火、情与爱、生与死的感怀,迎来了新中国!
    中央人民政府追授谢桂标、谢继凤等人为革命烈士,但《井冈红谣》就像一本遗弃的武功秘籍,没有人理解她的价值,没有人过问,更没有人来整理,萧凤粧只是把唱《井冈红谣》当成了自己每天生活的一部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终于有一天,萧凤粧在厨房做饭时,一阵稚嫩而熟悉的歌谣传来,调子怎么这么熟悉,这不是自己平时唱的山歌吗?萧凤粧马上放下锅铲,循着声音来到堂屋,只见她最疼爱的三岁小孙女正坐在地上,一边玩石子,一边唱着她唱过的歌谣,她依靠在门框上,眼睛湿润了,含笑听着小孙女唱,越听她越心惊,平时没有听到小孙女唱过,怎么唱了十几首还没有停下来,一直看了十几分钟,小孙女抬头看见她,喊道:“奶奶,肚子饿了,要吃饭。”

    此刻的萧凤粧就像金庸老先生武侠小说中的哪些大宗师一样,突然间发现了一个武学奇才,那种喜悦不可言表,马上弯腰摸了摸小孙女的头,说道:“满崽,饭好了,你怎么会唱这些歌呀?说的好,奶奶就给满崽吃炖肉。”

    小孙女仰着头答道:“好,我听到奶奶唱,觉得好听,就跟着会了,奶奶,我还会好多好多。”
    萧凤粧听了以后,笑着说道:“好,我们吃炖肉。”

    从此以后,梨树山每天就多了一老一小的歌声,小孙女天生遗传了谢家爱唱歌、会唱歌的基因,什么调一学就会,而且特别爱唱歌,在山上,在田间地头,在溪边,在院场,这悠扬而古老的旋律,穿过密林与大山共鸣,融入炊烟与先人同欢。而“叫妹子”的美名先是在柏露一片传开,继而传到新城、白石、茅坪、大陇一带,叫妹子大爷爷谢桂标的许多老部下,每次看见萧凤粧时,都会当面夸赞叫妹子不仅唱歌像她的大爷爷,而且神态也开始有点像以前他们的“阿标哥”,从而引起一阵嘘吁,随后在已经开始慢慢地懂事的叫妹子的穷根问底、死磨烂缠下,他们就会一唱一和的唱一些叫妹子会唱,但更多的是叫妹子还不会唱的《井冈红谣》,然后就是几个人坐在一起回忆他们追随谢桂标的一些往事。

    而叫妹子也在奶奶和师叔公们的关爱下慢慢地长大,在你一招,我一式的悉心教导下,俨然成了方圆数十里的小明星。再后来就如同金庸老先生武侠小说中的套路一样,随着叫妹子的长大,萧凤粧慢慢的老去,最后带着些许的欣慰走了!叫妹子也从大山走了出来,随着年龄的增长,离家也越来越远,从柏露到七溪岭,再从龙市到永新,山牯佬的称呼让她一时间迷失了自己,校园歌曲和流行歌曲让她渐渐的开始不再在外人面前唱奶奶教给她的哪些在别人眼中土的掉渣的歌了。

    迷茫中的叫妹子,只有在假日回到梨树山后,走在那熟悉的小路上,抚摸着门前的大青石,依靠着那棵说不清年龄的老梨树,看着树上依稀几个酸涩的青梨,这时,她才会发泄般的对着大山,对着天际,不停歇的唱上半天,只有这样,仿佛才能宣泄积压在她胸中的郁闷,犹如躲在深谷中修炼绝世神功的张无忌一样。
    读师范后,每年的寒暑两假,叫妹子开始了探访大爷爷的曾经的老部下和他们的子女,收集他们那段鲜为人知的辛密,挖掘他们隐藏在脑海深处的记忆,并用他们熟悉的歌声把他们唤回到那激情燃烧的岁月中去,只有这时,他们那浑浊的眼睛才会绽放出短暂的精光,他们有些是红军中的神枪手,有些是赤卫队的多面手,还有些是当年的支前能手,救助护理过我们的红军将士,他们每个人的背后都有说不完的故事,每个人的故事都是一本厚重的书。
    师范毕业后,叫妹子开始了三十多年的教书育人的生涯,清明节带着学生来到烈士陵园,她才真正开始理解了“浩气长存”的内涵,文天祥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气而名垂青史,而许许多多的红军将士和赤卫队员,他们绝大多数都是文盲,不可能留下这样名垂千古的名句,但他们在战斗中,在闲暇之余,即兴而作,以歌言志,留传下来许多的革命红谣,不正是毛泽东手书“死难烈士万岁”的真实写照吗!他们的精神不正是通过他们的歌声传递给了我们吗!融入进了那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中去了吗!这促使叫妹子开始整理这些鲜为人知的井冈红谣,将这些凝聚了无数先辈的青春与热血的红谣,真实的还原并呈现在世人的面前,经过三十年来不停的挖掘、整理这些红谣和红谣背后的故事,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九十周年之际,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了《残阳如血——我爷爷谢桂标的井冈山往事》和《井冈红谣——井冈山斗争时期革命歌谣集》两本书。

   《井冈红谣》这一诞生于井冈山斗争这个特殊的年代,初创时人才辈出,群英荟萃,因突遭变故,一脉单传九十余年的门派,渐有中兴景象。

   《井冈红谣》问世一年,就得到了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深切关怀,彰显了《井冈红谣》传统文化与红色文化相结合的魅力,列入国家首批音乐产业优秀项目奖励计划,进一步体现了“没有坚定的文化自信,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深刻含义!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