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故事》组诗五首
文/ 李俊(木子 香港)
——杭州歸來都是詩
其一☘拱宸橋事
月將花剪成影
細描河上拱橋
花廊格窗白簾
掩上吹開起舞
風兒偷聽
青石板的故事
那時的日子好慢
蝴蝶熙熙攘攘
飛過拱宸橋
…………………………
月將花剪成影
細描河上拱橋
花廊格窗白簾
掩上吹開起舞
風兒偷聽
青石板的故事
那時的日子熙攘
煙囪林立
簇擁拱宸橋
今音点评:
《杭州故事》组诗一,是“拱宸橋事”。非常有趣的是在共计四段的两段之间,分别用一根长长的虚线区别开来。这样处理的美感,是存在于“月”。于是看上去的四段结构,其实是一首诗歌的两个独立部分。
而在这样的独立部分中的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就是旋律处理上的技巧。诗歌创作到最后,对一个个指的作者而言,完全是无技巧。这个“无”就是指自然而然的一种化合,比如这首诗之所以在第一感觉能够抓住读者的眼球,其窍门就是在于通过段落来体现出这首诗歌的旋律美。比如两段都各自采用了“六三式”段落。
假如我们还要仔细对其分解的话,这两个数字之间所能够体现和编织出来的旋律,其实也包含着一个数字概念。这是从“奇”的角度来认识的。如果不是这样选择角度去评,这首诗歌的美感,很可能会跟读者们擦肩而过。那么这个“月,”它在属性上是和诗题《拱宸橋事》那个“拱”紧密相连。而且也通过这个“拱,”其实也折射了人生的一段旅程。
它能够提供思考的点,这时候也会像《拱宸橋事》那样,一件一件被现代人所记录下来之后,再拿它和历史事实进行对比。这样做,也就显示出了这首诗的魅力所在,是表现在能上能下,就这么四个字,又赋予了多少机趣在其中蕴藏和发酵。欣赏诗歌的深度还会以形式的多样化,继续为这一首诗,提供更多的“橋事。”
其一☘拱宸橋事
月將花剪成影
細描河上拱橋
花廊格窗白簾
掩上吹開起舞
鳥兒偷聽着
青石板的故事
那時的日子好慢
蝴蝶熙熙攘攘
飛過拱宸橋
日將光化作煙
淺洚運煤小舟
灰墙鋼窗紅旗
黑字墙上揮舞
風兒偷聽着
機床間的故事
那時的日子熙攘
煙囪廠房林立
簇擁拱宸橋
從前的
故事在運河中流過
拱宸橋的
事情時光告訴你知道
今音点评:
《拱宸橋事》第二个版本,其实是将一段放大了的沉重埋于对历史的研判上,而且是富有灵气的独到的犀利之见,和第一第二段的婉约形成了对比。尤其是第三段第三行领起的“灰墙鋼窗紅旗/黑字墙上揮舞”的历史场面,以纠葛、以反思、以忧患等各种意识,就像一支混响,在让人展望未来。这个未来,是以第二段第一行的“那時的日子好慢”来作为比较和思索的依据。
同时也作为道理从中显出来,因为“慢,”能够保证身心能够从趋缓中得到更多的养分。于是,一个“慢,”同时又被赋予了更加多的深刻性的哲理,比如,万物生长是有规律的,而不是用拔苗助长的方式来进行催生。它的举一反三,主要是指在思辨上,对自身能够起到支柱性作用。除此以外还有其它很多种作用,也像“故事在運河中流過”一样,在这首诗歌里面能够借助“拱宸橋”这个具体环境,把“时光”予以了定位,使得诗歌的质感尤显。
☘☘☘☘☘☘
其二☘張小泉剪刀
張小泉的剪刀
將圓月
一寸寸剪成三潭
睡在西湖的温柔中
柔軟的倒影和着
柳枝摇
今音点评:
之二《張小泉剪刀》是一段史话。而在这里被赋予的动作是该段的第三行“一寸寸剪成三潭。”而这个三潭也是一段史话。于是和组诗的总诗题,在内涵上保持着层递,而其方法是从侧面予以欣赏的,是在该段的第四行“睡在西湖的温柔中。”
这就是女诗人容易比那些男诗人写得好的原因之一,它就在于细腻。而男性作者假如过于在细腻上缠绵的话,很容易被带上“娘腔”的俗名,之后容易自卑或者就是敏感。而在这一段的后三行中,主要揣摩或体验的地方也就在于此。比如以强调第四、第五行里面的“柔软”来中和“剪刀”的锐气。
☘☘☘☘☘☘
其三☘ 龍井
整杯龍井都是鄉愁
雨下
還會繼續
記憶留在
那一年的谷雨
今音点评:
之三《龍井》一诗很短,只有五行,属于微型诗,其中一共只有二十四个字的双数。但是如果要加以对每一个段落注意观察的话,还会发现诗歌当中每一行的字也是双数。在统共只有五行诗的内文中,值得去欣赏的还有该段的第一段第一行尾的“愁,”和该段第二行的尾音“下”之间所含有的平仄韵区别。
总共才只有二十四个字的原文,也可以继续分解出和欣赏它值得作品本身骄傲的东西。比如已经确认的指代“鄉愁,”有它合适的“繼續”通道和路径。原来是处在典型环境的“雨下。”由此,进一步把历史和现实的桥梁建立起来,并以“記憶”的面目出现的,而且也是在“谷雨。”因此,以“雨”为诗歌的氛围特征,假如和品龙井的场景结合起来的时候,这时候的“那一年,”它就是诗歌能够打开空间与想象的、和最有魅力的年份。
☘☘☘☘☘☘
其四 ☘化蝶
此生錦簇花團
化蝶
倘有長橋可尋來
定不負
相送
今音点评:
之四《化蝶》也属于微型诗,在句式上的处理方法,已经和之三,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而这个变化首先是用文字的双数和单数进行男女双方的人物划分。比如寓意性别,并以此为基础,从中展现出《化蝶》的生命形式。
在这样的形式中,以该段第四行的“定不負”的单数,也是一个三音节,来重点区分出对待生命的沉重感和使命感。而该段的最后一行“相送,”也作为断句处理的最佳效果被体现出来。
☘☘☘☘☘☘
其五☘雙面繡
雷峰塔倒下搖晃又站起
銅綠銹香爐裊裊昇白煙
酥油燈人影閃爍陳年事
碎瓦中法海看管繡花人
尾指挑線串起九曲十八澗的泉
針眼間全是婆娑細雨天上人間
西子的湖,水潑煙燻墨染白綢上刺描
秋月無邊蠶絲繃直白綢織錦緞
凉風有信烏髮變白青蛇成老婦
繡花針一針一針縫來又繡起
曲院中風荷盼人何日故人歸
斷橋上殘雪消融蘇堤又春曉
花港間觀魚聞鶯粉桃伴翠柳
湖中的畫,桃紅柳翠脂胭素手繡雙面
千愁萬緒劈開千絲萬縷繡心曲
千言萬語繡成日後秘碼藏針腳
青石板上有風路過吹動了幡然
拱宸橋邊夕陽墮下驚響了古鐘
老舊的故事輪迴在白綢中
雷峰塔倒下搖晃又站起
今音点评:
之五《雙面繡》这个诗题确立的本身,它已经涵盖了从宏观到微观这么一个走向。这个是结构的偏“冷门。”也是这首诗歌的新意。接下去,就是能够把这样的新意,需要在各个段落当中,把它拼接起来,从而连贯,从脉络上保持通畅,就像人的生命,也要保持血脉通畅的道理一样。
于是,这首诗歌就专门从气韵上予以欣赏。比如第二段第一行的“尾指挑線,”能够使“雷峰塔倒下搖晃又站起。”这就是本事。本事大是指意念与现实之间,只需“尾指”动一动,便把大小两个世界,甚至是三个世界都连接在了一起,比如,外部、人、绣花的箍,把三者加起来就是三个世界。这种属于境界,而通过诗歌表达出来的,则称为本事。
同时,也把这个“尾指”作为诗歌的“核”来对待与处理,比如,对待它像对待这首诗歌的生命一样,而生命始终处于一呼一吸之中。于是,这个“呼”好比“尾指,”而这个“吸,”就好比“雷峰塔。”“尾指挑線”和飞针走线的不同,主要表现在心境、心气和心术上。而这三样东西,都需要有气韵来起作用。
这个作用,又在诗歌的第三、第四段找到了对应部位,一个是“秋月無邊,”另一个是“斷橋上殘雪。”这两个其中的时空感的局限与放大,都由诗歌主人公掌握。在掌握过程中,同时还把自己摆进去,又于是,诗歌结构了第五段,并以首行“千愁萬緒”作领起语。这一些都不是什么空穴来风。则都是由一些相应的事实在作依托。
那么,诗歌的事实部分就在于这个六段当中的细节部分。这是从诗歌的层次上来作大概区分的。如果从区分的角度出发,同时还能够意识到色彩在动作或动词的叠加中,变得栩栩如生。这也是属于技巧,但更主要是在于创作方面的功底表露。
比如在诗歌的第六段仅有的两行中,达到了首尾照应的效果以外,同时也把众多的色彩进行了归纳,于是一个诗点“白绸”被展现出来。它所起到的作用,一个是微观位置的确定,另一个是以“白绸”来衬托和展示诗歌主角一种高雅的心境。在浮躁中偶现傲骨之气,同时又在泥沙俱下时,有冲不垮的定力所在,那就是把“老舊的故事輪迴在白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