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每年夏初,路边种植的凤凰树上凤凰花开的时候,总让我不由得联想到即将来临的高考。该树学名凤凰木,南国满目皆是。树冠横展,浓密阔大,“叶如飞凰之羽,花若丹凤之冠”,花期时间那满树的蓬勃、繁茂、鲜艳、热烈,与中国大地营营奔赴考场的莘莘学子们的美好青春与灿烂憧憬,是那么的相似!
  回想40年前,1977年9月,教育部召开全国高校招生工作会议,决定恢复停止了10年之久的高考,“以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的方式选拔人才上大学”,这个决定生效迅猛,10月21号,中国各大媒体公布恢复高考的消息,12月,新中国这唯一一次在寒冷的冬天举行的高考,鼓舞了570多万热血青年涌进了考场,他们中的许多人,还根本来不及复习多少天,甚至连当时被称为高考宝典的、一书难求的《数理化自学丛书》都没有看过。这次恢复高考的意义极其重大,虽然按当时的办学条件最后只录取了27万人,但是它却激励了成千上万的人重新拿起书本,加入到求学大军中去。
  作为我国目前最重要的人才选拔制度,高考不仅牵动着千万考生和千万考生的家庭,也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一代人未来将在哪里生活、从事何种职业、甚至成就何种梦想。可以说40年前高考考场的重新开启,也重新开启了无数人的命运。 既然数以亿计的青年学生可以通过高考走进另一种人生——当然是比原有条件更优越、比父辈们更超越、比自我价值更跨越的人生——我们有什么理由不一代又一代地积极参与高考、关注并重视高考呢?!
  我和先生都在30多年前懵懂地亲历了高考并有幸踏入院校之门。作为过来人,自然尤感陪伴孩子参加并完成高考的重大意义。虽然高考当比“烧烤”,煎熬因酷暑、因忙碌、因焦虑。所幸留下的篇篇日记里,书写的并非只有酷暑、忙碌、焦虑,原来还有那么多的希冀与思考、追求与快乐、爱与被爱。实该保存,是以回味。


  一、初衷:我参与,我记录(2006-03-22)
  距高考日期只有70多天了,女儿是今年的高中毕业生,从保障生理健康、关注心理波动、到了解在校成绩、填报志愿查询,几近无微不至。每日里,匆匆忙忙,仿佛人生只为这一个目标。
  身临这每年都倍受国民瞩目的重大事件中,感觉实在不可以将其过眼烟云。人的记忆是有限的,能够永远展现、永远留存、永远让我们记住的,真不晓得除了用文字记录下来——每一天、每一件事情、每一次心得,还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多少年了,高考,早已成了中国国民痛并快乐着、骂却参与着、五味杂陈、悲喜难奈的话题。作为“草民”一介,不敢妄谈更无能记录泱泱960万平方公里13亿人民对于高考的林林种种,然自家考生以及家人为高考而积极准备的过程,当如实记载,也不枉在这看不见硝烟的战场、且无人喝彩的舞台上,“表演”了一把。
  
  二、两代人的幸福观(2006年3月25日)
  究竟是当年做父母的幸福还是如今做父母的幸福?这也许是个有些无聊的问题。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如今的父母比当年的父母要娇气,主要指的我自己,呵呵。之所以这样比较,是因为自己经常感到带女儿很辛苦,从幼儿到少年还要过青春期,从生育到培养还要陪高考。我由此动不动就想:以前父母工作很勤力政治活动很频繁几乎奔波终日,但他们忙着革命的事业有着崇高的信仰生活工作充实到几近忘我的地步,并不曾天天晚上陪我们做作业、不曾在我们上床时给我们讲故事读美文、不曾每天放学后问这问那、不曾很在乎老师的各种评价、不曾郑重其事苦口婆心地向我们教诲、也不曾重视我们如何高考……我们这代人显然出于义务、缺乏自我、因单一乏味就难免无奈而为之。
  我们这代人的信仰,似乎已经从自己身上转移到下一代人身上了。短暂的理想一时的热情,似乎从大学毕业走进工作单位开始,就逐渐消失殆尽。说句不该说的话,即使加入党组织,心里都打着“小算盘”:可以向组织靠拢搞好领导关系有机会被提拔,可以多获取政治信息改善业务格局保住自己的“铁饭碗”,可以沿着“红色旅游线路”参加很多好玩的活动。这种“信仰”,多少掺杂了低级趣味的私心,简直没法与当年父辈们的那般纯粹与高尚相提并论了。
  而一个人没有信仰是无法在尘世中生存的。与生俱来的欲望,从求生的本能,变成求生的手段。欲望的高级是愿景(现时流行台湾人常说的“愿景”,的确比愿望的含义要深刻),再高级是理想,最高级是信仰。堂而皇之说高级,我们这代人中的很多人,信仰却放在了下一代人身上。因为独生子女的生活尤其需要照顾?独生子女的命运尤其需要关注?还是因为自身理想根本没有确立继而奋起在下一代身上树立理想?反正效仿古代树人一幕幕、含辛茹苦舍弃自我、非要为全家培养出一个名牌大学生不可的做法,正在无声无息中发扬光大。一旦有朝一日,孩子金榜提名,一切劳作辛苦皆不在话下,一家老少,笑逐言开。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父母们的幸福,在过程中;我们的幸福,则在于结果。仔细想一想,过程何其长,结果仅瞬间,相比之下,我们和父母的幸福期,差之何止千里!
  
  三、健康最重要(2006年4月3日)
  昨天星期天,只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带孩子去补牙。之所以说有意义,是因为每天上超市购物在家做饭搞卫生洗衣裳已经习以为常麻木而为之,偶尔有个不同的事情出现了,哪怕是比较痛楚比较麻烦的事情,也似乎带着意义。
    去附近的市属医院是可以用医保卡付费的,但每逢假日牙医们休息。为尽快解脱孩子牙中被核桃颗粒堵塞的烦恼(已经两天了,那核桃壳牢牢粘在牙缝中,怎么也挑不出来。课程每天满满没时间上医院一拖至今),只好到小区里的私人诊所试试。
  诊所里的人寥寥无几,牙科部只有医生没有病人,这和市属医院里病患者几乎挤满楼道的情形大相径庭。诊所虽小,设备蛮先进。孩子遵嘱躺下,漱口、张口,医生娴熟地挑出核桃壳粒,很快。然后建议:有蛀牙,为避免再塞牙,需要补。两颗蛀牙,50元补一颗,两颗100。医生很中肯,见我同意了,取少许银粉,用个微勺开始填补孩子嘴巴里面的那颗牙洞。十分钟左右,补好了。“好了。记住2个小时后,才能进食。我用的材料是上好的,应该可以保持几十年。”
  高高兴兴交了钱,我心里很满意。不到20分钟搞掂,100块钱管用几十年,实在,很划算。这就是小诊所的优势,如果不那么愁现金不够用,有点什么小毛病不妨到私家诊所来。最近老是看到中国人看病难看病贵的报道,说的都是大医院,政府怎么不鼓励社区里多建立类似的诊所?
  好象扯远了,其实有联系的。每个家长最担心的,无非是孩子的健康。带孩子看病真是件难过的事情。本来孩子身体不舒服已经让母亲我感受到心疼,自己神情不定却不得不鼓励和安慰孩子坚强,说服孩子上医院,有时等待几个小时、再楼上楼下交费取药打针治疗……
  正是为了避免这些不幸发生,才让准备参加高考的孩子从住了两年的学校宿舍里搬出来,住进在学校附近租的这套房。在我的监护看护呵护下,孩子的健康得以保证。现在想起孩子住宿学校时生病的每一次“求救”电话——“妈妈,我肚子疼……”“妈妈我头晕,没有力气……”——还不由自主地紧张兮兮。
  没有健康,还高什么考?没有健康,还上什么大学?没有健康,还指望子女什么锦绣前程?没有健康,还谈什么幸福人生?
  
  四、模拟不等于成功(2006年4月4日)
  高考到了“冲刺60天”的关头。春天还在淅沥的雨点中拖延,而四周的环境俨然开始升温。枝头上的红棉花尚未落尽,心头的紧张感却开始提溜起来。热度的提升,紧张情绪的提升,与这“人间四月天”格格不入。
  上周四的家长会上,校长根据上个月的市一模考试,对本校学生的大概情况进行分析,还对本校以及本市学生高考率进行预测,可能本校成绩有些出乎意料的好,他抑制不住兴奋,情绪十分激昂,对本届高考生的前景充满了信心,其铮铮决心通过高亢的语调,感染了在座的家长,尤其是那些如我这般孩子在市一模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家长。
  按照孩子的天资,考取个重点大学,毫无疑问。这次模拟考试也的确令人欣慰。但是,成功里的天资成分只有1%,其余的99%是勤奋啊。
  孩子,妈妈知道你很辛苦,妈妈理解你压力很大,可是,革命尚未成功,你还需要努力!
  
  五、祭祖与望后(2006年4月5日)
  清明节,居然没有下雨,今年着实不一般吧?
  07551860(中国移动)发来了一条“温馨”提示信息: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民间有四月五日清明节祭祀坟墓的俗例。
  中国联通8999也发来一条信息:春风已解千层雪,人面桃花相映红,风筝扶摇上天空,秋千荡漾闹意浓。清明踏青畅意游,犹有遗憾留心中,发个短信问候你,折柳期盼再相逢。
  看上去,前者较后者有历史意义,而后者较前者要浪漫时尚。同一个节气,按照不同的心情,可进行两者之间的转换。既然往年清明雨纷纷,必少不得路上行人欲断魂。那么,今年清明晴朗朗,未尝不可踏青游湖心欢畅。
  这时节,实在是应该安排出游放飞心情,一扫连日的阴霾。然作为母亲,有个准备参加高考的日夜苦读的孩子,又何尝有心放飞出游?
  昨晚孩子头疼起来,且发起低烧,声声微弱呼唤“妈妈”,叫得我心颤。敷换毛巾、半夜去药店买退烧药、换被子、递开水,女儿好不容易睡着,我囫囵卧床。可恼的是隔壁俩女孩下半夜回屋,淋浴冲洗声和对话吵闹声,没完没了。陌生,又不好意思制止,竟被闹得一夜没得安宁。早起,见孩子烧退了,精神也有所恢复,才轻吁一口气。
  不由得感叹,还有多少高考生家庭,为下一代的前程,全力以赴倾心投入,忘却了节气放弃了兴致?
  有一点可以肯定,祭祀祖上是不可以忘却的,培养后代是不可以忽略的。这便是中国人的根性!
  
  六、妈妈开会去了(2006年4月17日)
  单位领导安排,到海边开了两天会。
  大梅沙芭堤亚酒店,听来风情韵致,我了无浪漫情怀。正巧老天不作美,突然降温,北风呼叫,斜雨连连,三百多号学员除了吃饭、听课、晚上K歌一阵,其余时间就各自绻在房间里,和roommate聊天。
  我的roommate是核电集团下属服务公司的,她年纪比我大点儿,人倒是活跃。来深时间不太长,却已经在宝安买得三、四百平米大的花园别墅,家里有个荷兰种花兔宠物。不知道是不是出于炫耀,她随身带着几张彩色打印照片:那相当富贵的家园,那花兔处处衬托的高档家居,好像油画一般,似乎室内寒冷的空气竟然有了几度生温,很让人生羡。晚上和我聊了一番刚刚上映的“断臂山”,再聊起房地产,特别有兴趣地提到在这个风景区寻觅合适的地段,以供将来家人来度假。我还是很惊讶,虽然房价已经成了当今中国老百姓谈虎色变的主题词,然而不在乎房价如何高、一味追求奢华享受、并有能力一掷千金眼皮儿都不带眨一下的,大有人在!
  这年头,有钱的人真多!钱多了,不花干什么?就在我们身边,不少党内干部甚至领导干部,似乎都坚信只有豪华骄奢的生活、为所欲为的态度,才是其真正追求的“先进性”。
  两天所听的报告很不错。特别是第一天深大王教授对道德观和儒家思想的深刻阐述,以及第二天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喻国明教授作的新闻传播学报告,引经据典,诙谐调侃,寓意深沉,博得喝彩。
  学习收获蛮大,不枉此行。然不容我再三咀嚼学习内容,回到家中,也就是回到了现实:家里还有个需要我陪伴的高考生!
  “妈妈,昨天晚上,我好久都没有睡着……”
  我不能怪孩子娇气,十六岁的她,平时真不是个娇气的娃儿,但高考,使孩子变得非常脆弱,连神经都有些反常。孩子,无论如何,勇敢一点,无论如何,妈妈都在你身边。
  
  七、准备填志愿(2006年5月9日)
  四月下旬随市委宣传部干部培训中心考察团去四川一星期。四川的景色是美的,四川的菜肴是美的,四川的气候也是美的,非常难得的一趟。正好孩子她爹从外地学习回来,就此托付几天也安心,便成此行。
  回来没几天,只见木棉落尽叶满树,玉兰蓬勃花正香。“五一”大假来临。
  这在国人欢天喜地的大假,对一个高考生而言,除了再一次提醒时间的紧迫,更需强争朝夕,别无欢喜。可不是,大假日未完,紧接的是二次模拟考试,孩子已然疲塌的神情不得不调整得再次振作起来。我每隔几日必强拉着她绕小山散步,在食品上多做些花样,聊些外界轻松一点的话题,安排点朋友相聚的机会……尽量排遣压力,放松神经。
  女孩子每月特殊期正对应高考日,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女儿考试。于是咨询起远方的朋友,将近20年了,还记得体育科班出来的她曾经说过把这特殊日期推迟的办法……啊,喝醋!原来醋,还有如此功效。呵呵。
  模拟完,就准备根据一摸和二摸的成绩报考志愿了。有做大学教授的老同学提议,与其去热点城市无名大学(分数要求高),不如去边远城市名牌大学(分数要求低),选个如意的专业,应为上策。和孩子她爹也基本达成如此意向,目标暂时定在东北。可想一想,一直生活在南方的孩子,一旦到那么个冰雪世界,她能适应么?还有,孩子几乎没有离开过我,一下到那么遥远的地方,几乎天各一方,我能适应么?
  
  八、深二模结束(2006年5月11日)
  7、8、9三天的模拟考试终于结束。我至今不完全知道考试成绩。好象有些科目出分数了,女儿不提,我也不问。许多家长总是急不可耐向老师或孩子打听考试结果,其迫切心情可以理解。我也不是不想早点知道考试成绩,但孩子在去年底就交代过我:“妈妈,考试结果只是早晚知道的事。你千万不要在我考试期间或刚刚考试完就没完没了问我,可能我会很烦,弄得大家都不开心。”这丫头,虽然“拽”了点儿,但似乎说得也是些道理,只好随她。
  语文考完,她可是兴致冲冲回来的。一看脸色就知道她的得意。语文是她的拿手好戏,也是她的各科大忌。“我最怕语文考砸,这拿手活儿(主要是作文,大分呢)都丢了,太没面子;也最怕第一科考砸,影响后面各科考试情绪。”
  从考试的态度来看,女儿的确是个乐天派。其实我知道,比较贪玩儿的她平时成绩也不咋地,但就是因为有较好的心理素质,每每在考试上帮了她。“妈妈,告诉你,今天的作文题目里有爸爸的名字,而且和我猜的题目沾边,可谓天助我也。”当考完第一场下来,中午因例假肚子疼痛难忍我火急火燎赶紧给她吃“必理通”的时候,看到我焦虑的样子,她不以为然,还来了一句:“咳,妈妈,真是没有办法,天妒英才啊!”我乐得一口水差点喷了出来。
  下午的英语考试后,女儿似乎有点不快。原来和考场所用书桌的主人发生了一点口角(女儿想移动抽屉里的书本,但那个男生很不合作的拒绝了)。但在我面前也就愤愤了几句,女儿也没有过久生气。不过,这在考前发生的口角,也让我有些担心。她毕竟是忍住性情,抹了把眼泪,强行集中精力完成的考试。
  其他几门科目考下来,女儿没有激动,也没有什么沮丧,应该发挥比较正常。我遵照女儿“指示”,什么也没问。安静等待她慢慢告诉我结果。
  
  九、出乎意料的英语二(2006年5月12日)
  中午饭是霸王花麻陂肉丸(她爸爸特意从罗浮山带回来的)粉丝汤、清炒豇豆角、仙贝肉炒盐菜、苋菜杆炒肉末榨菜,还备了饭后的苹果、梨、枇杷等水果。菜是昨晚和今早准备好了的,所以11点多回家做饭的时间就比较充足,菜肴也比较合女儿的口味。她放学回家就可以马上坐下安心喝汤吃饭,然后睡上一个小时。这也是去年(一晃大半年)在学校附近租套房,以便女儿高考期间有个正常生活和健康体质,保证顺利完成“大业”的初衷。
  吃饭的时候,女儿慢悠悠报着这次考试的成绩,不出所料,和第一次模拟考试结果差不多,有的科目多了几分,有的科目分数低了一点。出乎意料的,是她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参加的英语二考试(以前从来没考过!反正主科和英语二同时考取分高的那门)竟然考得130多分!如果出自别人的口,打死我也不信的。
  女儿考英语二,也是最后一科,之前曾经开玩笑地口出“狂言”:“我这个‘门外汉’(非她所报专业)如果突然考出个好成绩,岂不把那些英语专业生们气死?”
  女儿考完英语二并且知道了成绩后,又开始“拽”了:“唉!当初我报什么政治啊,简直太屈才了!”
  
  十、知女莫如母(2006年5月17日)
  标准分出来了,女儿退步了。那大大出乎意料的英语二的分,其实是电脑计分的系统性失误,所有英语二的分数都多计了三十分!看来,知女莫如母啊……
  由一模的697(远超重点线)到二模的650多(刚刚过重点线),女儿有点颓丧。我却有些暗喜:骄傲的女儿遭点打击,对她临界高考有好处。这孩子性格什么都好,就是容易在成绩面前头脑发热,“拽”得不可收拾。困难面前,倔强的她倒经得起磨难;困扰时刻,精灵的她总能运用自己聪明的脑子明辩是非找到出路。这下好了,有挫折了,心平静了,也许该卧薪尝胆了。
  
  十一、知情达礼自幼起(2006年5月19日)
  女儿十六岁,让我最欣慰的,倒不是她日渐进步的成绩、过早出现的为人处世的谨慎和辨别是非能力,而是自小保留下来的亲情。这一点,让我每想到她的每一次相关举动,就感动得一塌糊涂。
  女儿长这么大,最怕和亲人分离。虽然她过后完全可以做到自我控制,但每到分离的那一刻所表现的完全发自内心毫不掩饰的痛苦,着实令人欲断寸肠。小时侯,她爸爸每次回家都有些受不了走时在耳边响彻的女儿哭声及其站在楼上窗台边依依不舍凝望的表情,所以每次回到部队,他总会紧忙打个电话来问“女儿不哭了吧?”对父亲如此,对幼时抚养过她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尤甚。所以长大后,一般家人离别的场面,都尽量不要她参加,连她自己也觉得这样比较好。有时候,我怀疑,她那说掉就掉的眼泪水加上她无比感伤的性情本能,是不是当一个优秀的演员比她所期望的当一个大学教授更合适她?
  每年家人过生日或相关节日,女儿都会有所表示,虽然我一再强调她只是个学生,不要买这买那,只要一声“生日快乐”就让我们很开心了。今年年初她父亲收到她送的生日礼物,是四个小小的泥人不倒翁。装饰盒里装个纸条:“爸爸:顺境莫得富贵病,逆境常做不倒翁。生日快乐!”这张纸条,她爸爸珍重地压在书桌的玻璃板下正中央;几个泥人呢,摆在了书柜的最上一格,生趣而蓄内。
  上星期女儿从衣柜里拿出一条漂亮的装饰皮带,作为母亲节的礼物送给我。她竟然还记得几个星期以前我随便说的一句话“有条裙子要是有个皮带装饰一下就好了”。让我更感动的,是上星期天母亲节那天收到的她的短信(原文):“要我怎样感谢你,当我慢慢地走近,原本只想收获一缕春风,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叫我怎样感谢你,当我慢慢走近,原本只想采携一片枫叶,你却给了我整个枫林……/叫我怎样感谢你,原本只想亲吻一片雪花,你却给了我一整个银色的世界……”本人承认这不是本人写的诗,是印象中不知哪个诗人说的……哈!butanyway……娘节快乐!最后,她打了一个孩子们中时兴的网络用语符号,也不知道是笑,还是挤眉弄眼。反正,真让我开怀。
  女儿如此重情懂事,与家人对她的关爱分不开,特别是公公婆婆对她从小到今无微不至的呵护;也得感谢她父亲一贯对她施以“为他人着想的幸福”、“女孩必读”等等当今看来有些苛刻的儒式的礼性教育。虽然她经常会烦会发脾气甚至顶撞过,但毕竟父亲的严格且仁爱的思想渐渐被她所吸收,她知道,这毕竟是父亲为她将来成人成才亦或可能成大器的一片苦心。
  
  十二、填报志愿考父母(2006年5月23日)
  为填写报考志愿,学校上周五专门开了家长会。
   周四晚上,老公专程赶回家。接手我研究了数晚的《广东省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报考及填报志愿指南》、《广东省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专业目录》以及一厚沓网上下载的全国高校招生情况相关资料,晚上听完我的“汇报”,第二天又闭门翻查一天,然后召集孩子的爷爷奶奶叔叔婶婶一干等人,共同讨论第一志愿的填报问题。刚提出东北那边的大学,奶奶就急了,举出一系列理由坚决反对:太远了,太冷了,太孤独了,太困难了,太担心了……
  其实当初要不是有大学方面的教授朋友提出这个方案,我们也不会往北方(除了北京)考虑的。孩子生在南方,长在南方,习惯了南方生活,习惯了南方环境,突然去东北生活,肯定会遇上很多麻烦。奶奶那么一反对,本来就犹豫的我还是打消了这个念头。想想也是,现在不是文革时期一定要鼓励孩子到广阔天地去奋斗去吃苦以至磨难重重在所不惜。现今奋斗不论远近,只要好好读书,刻苦钻研,把自己融入社会,就同样为国家建功立业。
  周五晚上,学校家长会上,教务主任作关于填报志愿的报告。内容基本就是书上和宣传中的内容,我们基本也掌握了。有趣的是,参加会议的家长有不少象我们一样父母同来,预想了这一点,所以每个孩子都在自己的座位旁多准备了一只凳子,于是原本的两个位子坐了四个大人,使整个教室济济一堂——天下父母心啊!
  开完会,老公满心欢喜,轻拍着女儿的肩:“不错不错,为你骄傲。爸爸读中学的时候,还从来没进班上前三名。你都好几次拿第一了,不错不错……”不错了半天,他也不提填写志愿的事了。因为第二天必须返回部队,他鼓励了女儿几句,就上了车,扬长而去。
  过后他才打电话说:“我没提志愿的填写,是因为大家基本达成一致,不想再给孩子增加压力。我让她放松一点。不过你可要抓紧点,已经很关键了……”真是的,他倒会做人!
  最后的决定,一本第一志愿报湖南大学,二本第一志愿报深圳大学。后面的志愿也参考了分数的梯度,有北京林业大学、江南大学等等外地学府,但上的机会都是微乎其微的了。
  
  十三、高考催生(2006年5月26日)
  南国的公路两旁,红棉树绒絮飞舞,青芒果露出茂叶,紫荆黄叶落满地,艳阳高高照。每日乘冷巴穿梭东西,总会对眼前景象闪这一念:道是春秋还是夏?
  季节几乎是无声无息地在南粤交替,一如身边的孩子几乎无声无息地长大。一翻日历,惊觉白驹过隙;一朝出门,感叹人生苦短。
   匆忙岁月,在呵护、忍耐、溺爱、斥骂……中,孩子真的长大了。高考前的这几个月,犹如一针催发剂,让孩子突然明白了许多事理:要争取好的成绩,要争取下一个高的起点,要争取做一个优秀的人才。
  很早就默默地起床、穿衣、洗漱、换鞋、出门;很晚才默默地进门、换鞋、喝汤(或粥或牛奶)、冲凉、看书、关灯、进入不大容易进入的睡眠。许多日子,孩子就这样在面前晃来晃去,没有什么声音,没有什么表情,只有出门时的低低的一声:“bye……”
  做妈的还是感觉得到女儿心里有些沉重的。就找些不着边际的话,甚至无聊一点的、滑稽一点的、搞笑一点的、无论新闻旧闻哪怕古闻、也许发生在身边也许发生在远方、亦或网上亦或空来穴……反正只要能把她拉回到家、拉回到生活、拉回到轻松的心境,就好。
  做妈的还是感觉得到女儿很有些紧张的。现在的学校教育,无疑是令人失望的。加班加时的补习,连篇累牍的试卷,带给孩子的不是压力就是恐惧,整个校园的空气似乎都弥漫着无硝烟的火药味。现在,连平时有一点点放松的体育课,竟然都停上换作各科主课了。
  难怪孩子提出要搬出学校来住。她已然对这种高压而并不见得高效的教育方式厌倦至极。她不是个不爱学习不求上进的孩子,她知道怎样提高学习效率,也知道怎样有效地无声地反抗这种畸形的教育方式。
  孩子是安静的,一如我全心对她安静的支持。床头堆着几本小说,晚上“陪读”的这几个月,我已经看完《沈从文小说集》、《梵高的一生》,现在开始看罗曼.罗兰的《名人传记》。奇怪的是,这几本书籍本身的意义及其冷热属性和孩子“备战”期间的变化似乎有些息息相关。
  《梵高的一生》是充满激情的,其时高时低的路途、荆棘一生死后留英的身世,衬托着某种神秘的艺术价值。不知道女儿什么时候“顺便”也看了这本书,在考试作文中还一再大派用场,竟效果非凡,屡创高分。看得出来,这时候,孩子开始揣摩人生价值的久远性。
  《沈从文小说集》是铺陈平实的,河流、山川、憨厚、风趣、平民、爱情,几乎贯彻始终。这时候,我看到孩子的踏实,一改小些时候的烦躁和玩心不止。她似乎变得坚定而充满信念。行文可以行云流水,解题可以耐心耐烦,背文可以反复不倦。
  《名人传记》刚刚看到“贝多芬传”,这位伟大天才的旷世之作,哪怕在流行音乐风靡的世界,几乎也永远处在不败之地。加上他充满传奇色彩的、痛苦和欢乐并存的、坚忍不拔永不放弃的一生,不能不让世人叹为观止。孩子还小,她还没有开始创作,当然更没有什么作品,但从幼时的顽皮好动到今天的理性韧劲,看得出她正由幼稚走向成熟,她果敢,毅然,相信经过高考的艰难洗练,她能够破茧出壳,展翅高飞,终将成为社会栋梁。

  十四、祖孙情深(2006年5月31日)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端阳处处祥……”五月五,正端午,传送一首儿歌,传送真诚祝福。看似一般的今天,就有了不一般的风情。
  爷爷奶奶带来了祝福。中午爷爷拎着奶奶做的一手好菜来了。打开两个节节饭盒:红烧肉、韭花炒腰花、冬瓜羊肉汤、紫苏烧田鸡、辣子酸豆角——满屋香!孩子和我大饱了口福,叮嘱孩子给奶奶打电话问候节日好,奶奶说:“哎呀,我还忘了把红烧鲫鱼和粽子带过去了……”
  祖父母对孙女的心爱,可谓一言难尽。上个星期天,遵照孙女的“指示”,拎着大清早准备好的饺子馅儿、饺子皮儿、猪肚汤、干煎水叶鱼等大包小盒的,吭哧吭哧冒着雨来和孙女、媳妇共餐。把饺子包了、煮了、吃了,喝着客家黄酒、可口可乐,平日里我们娘俩静静待着的小房间,突然就热闹了起来。
  天气做美,本来已经开始炎热的五月天,竟然连续一个多星期雨水不断,我得以在温湿舒适略带凉爽的空气中穿梭来往,也给了孩子晚间舒服的睡眠。
  一路上,玉兰花纷纷落下,荔枝果沉甸挂枝;家里呢,粽子出锅卤蛋金黄,真道是:过了玉兰芳,又闻荔枝香,回家食得菜肴美,何处不呈祥?
  
  十五、注意给孩子“减压”(2006年6月1日)
  上半年的节日似乎特别多,今年的节日似乎特别引我重视。当你把精力和目光全部投向自己的孩子的时候,节日似乎和孩子就一起变得意义非常。过端午节的家庭形式,主要还是吃粽子。孩子平日不怎么喜欢吃粽子,就白糖的鲜肉的茧水的普通的名牌的(比如五芳斋)各买一点儿,和孩子一起多少吃一些,增添一点节日气氛,轻松一点紧张情绪,也是好的。六一儿童节,也许因为家长总觉得自己的孩子永远都是孩子,这个节日就很难从众多节日中“开除”,但女儿似乎不怎么“领情”:“我都青年了!”
  之所以特别关注过节和讲究过节形式,也就是今年。孩子学习压力大,必须想着法儿的让她“减压”。除此外,陪着孩子晚饭后半个小时左右的散步或慢跑也是比较有效的放松手段,排掉毒素,锻炼身体,也适当增强信心。有时候,我会很认真地聆听孩子讲述发生在老师或同学身上的一些搞笑事件,她一边起劲地说一边眉飞色舞,我一边有趣地听一边插科打诨。
  
  十六、踢好“临门一脚”(2006年6月5日)
  无需屈指,真正是临近大考了!
   网上早已开始连篇的相关文章,强调考生们“踢好高考‘临门一脚’”。比如前几天出来的《考前七天完美备考》(人民网)之“复习”、“减压”、“考场应急”、“饮食健康”、“家长须知”……应运而生,且“专家指点”、“名教提醒”、“历届考生经验”等等,层层分析,细细祥解。
   如我般家有考生的家长,自然不会错过这些重要信息。与孩子有关的,悉数下载打印,带回给孩子阅读;与家长有关的,全盘通读,重点记住。
  给孩子的资料里,包括“备考五准备”:知识准备、精神准备、体力准备、物质准备、技术准备。“七天巧安排”、“心理支招”、“考前三阶段(一周、一天、当天)”。兴冲冲带回家,孩子却不以为然,随便看看,扔到了一边。看来,人家准备得可能比我充分。
  关于家长,我赞成日常生活正常化的做法。实在不需要多加关注多加营养多加叮嘱,否则很可能效果适得其反。高考固然反映孩子苦读12年的成果,但孩子真要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毕竟不是高考所能促成的,很有可能需要他(或她)一生的努力和追求。只要让他(她)懂得这个道理,只要让他(她)知道珍惜这次高考的机会,只要让他(她)坚定信念保持永不气馁力争上游的状态,就足够了。在这个人生过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高考时节,大大不可过多地给孩子施加精神或分数的压力。
  
  十七、十二年等一回(2006年6月7日)
  历经十二年的磨砺和苦寒,终于等到今天的高考检验时刻,这几乎成了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按奈不住的纷乱心情,五点多种就醒了,再也没睡着,但我静静躺在床上,不敢有半点动静以免吵醒了女儿。
  7点多下床准备早餐,很简单的早餐:玉米粥、卤鸡蛋、花卷、阿华田。不知道女儿睡得怎么样,7点半起来时的脸色,还可以,就不再担心。这孩子,也是有心思的,也感到有重负的,但无论遇到什么事,都好象很难让她睡不着。
  所有的早餐品种,她都只吃了一半。那鸡蛋说来好笑,是卤汁里的最后一个,翻过来才发现,另一半蛋皮已经没有了,还好蛋黄是完整的。
  一边吃一边看了看语文老师打印的一首关于考好辨析题的打油诗和一张用红笔涂满的试卷。然后背上书包(昨晚已经清理好一切用具,八只笔!)、穿好鞋、拿上伞、开门、“bye……”,“慢一点,今天路上有点乱……”我对着门外喊了一嗓子。估计下了电梯,我跑到阳台往下望,女儿已经打开伞迎着朝阳脚步沉稳地,向学校走去。
  今天,所有的网上、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的头条新闻都是:一年一度的全国高考今日拉开帷幕。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人数总计950万,其中参加全国统一考试的考生约880万。全国高校计划招生530万,其中本科260万……
  
  十八、高考第一天,出师不甚利(2006年6月7日)
  为了不至于太心理紧张,象以往一样还是按时上班。但说心里话,今天在单位真有些心不在焉,心猿意马,心不在曹营却在汉。临中午,终于忍不住请假提前回去,我突然有些担心女儿。一路上看着时间,离语文考试结束还有20分钟,孩子这会儿一定有些着急,所剩时间不多了;再看时间,还有10分钟,孩子这会儿是最艰难的时候,她的手,恐怕拿笔都很困难了……到了校门口,一大帮家长排队似的守望着,我突然感到女儿这会儿一定非常需要我。好象等了很久,随着陆续走出校门的考生,女儿惨白的脸出现了,她好象很冷。拉着她的手,竟然冰凉冰凉,着实让我吃惊又心疼。“妈妈,我的手好象冻僵了,写到后来觉得都快断了……”孩子所在的考场开了空调,冷气正对着她吹。女儿这几天正值虚弱,心里又有些紧张,难怪不胜如此寒冷。
    “感觉很冷,你怎么不跟老师说?”
    “哪儿顾得上啊……”
   我真纳闷,平常在家里有一点点蚊子咬的痒啊不小心擦破皮的疼啊,总是反应强烈重复不断的“妈——我怎么怎么啦……”,现在这关键时刻,却忘了叫老师关冷气(今天早上还下了阵雨,天气还是比较凉爽的)!看来,孩子还是太紧张!
  孩子的爷爷奶奶也来了。大老远乘40多分钟的公共汽车,送来了很美味的午餐和热乎乎的鸡汤(孩子她爹从外地农村特意带回的土鸡)。女儿的内寒渐渐被驱赶,喝了两碗汤吃饱了饭菜,脸上好不容易露出红润来。午睡前,我烧了点水,把女儿拿笔的手好好热了热,她大叫太烫,我却不觉得。唉,孩子的手,似乎只会握笔,细细嫩嫩的皮肤,也许比我这成天干家务的手,要薄许多吧?
  
  十九、不能改变,只好适应(2006年6月9日)
  好象历年高考没有不热的天,今年奇了怪了,雨水断断续续一个月不说,这几天还每日必有阵雨,想来特别喜欢雨水的女儿,是比较神。昨天上午去接孩子,看似挺轻松,下午呢,和同学一起走着,居然有说有笑了。今天老天可能也在发威,帮着喊“加油”,滂沱暴雨下了一个上午。下午,是孩子报考的x科目,趁着清凉的小雨天,希望她考得顺利。
  相比第一天,这两天的考试就显得自然多了,孩子们的紧张心理也明显有所放松。
  前天,面对铺天盖地的媒体宣传,面对望子成龙翘首守侯的父母,面对路上突然增多的警察(虽然是为了保障高考的安全顺利),孩子们,能不紧张么?
  本来很平常的升学考试,本来很平常的大学亦或从业的道路选择,本来很平常的人生成长过程,如今被天罗地网无孔不入的社会舆论、被过分关注几乎主观形式的政府行为、被一味追求升学率的学校和急火攻心的教育方法、被盲目攀比几近畸形的家长心态,弄得面目全非。
  可是孩子们有什么办法呢?他们背着沉重的包袱却几乎没有别的选择。家长们又有什么办法呢?如今就赶上这么个社会状况!近日有个网上被炒得很火的善写善博的作家且高考生家长蓝水怡在其博客“儿在高三”中说得无奈却也实在到位:“我不能改变目前的考试制度,我只能与孩子一起尽量地去适应它”。
  
  二十、高考留下几多思考(2006年6月12日)
  从备考到参考,马拉松似的高考终于结束了。下午的英语二口试一考完,女儿可能就象离弦的箭一般,和同学飞奔至某个繁华街道,狂逛商场。连续半个小时,我拨电话、发短信,她竟然一直不接也不回……
  这高考,12年(自孩子出生起,也可以说16-18年)等一回的高考,就象一根拉满了弓的弦,的确把孩子们的神经绷得太紧,绷得太久了。
  难怪国际上有“中国高考以‘残酷’闻名”一说。我们都知道中国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在世界上是一流的,我们也都知道通过高考选拔社会后备精英是目前中国教育资源缺乏的情况下不得不继续使用的相对公平有效的手段,我们还都可以理解中国孩子中有很大一部分计算推理写作背诵的能力无比高超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甚至连自己的毛巾都洗不干净连大蒜麦子都分不清的现状。把这些成果或者问题都归因于高考可能不太合适,但从孩子们打接受教育起就知道将来要高考、就懂得高考对其人生所产生的重大意义、就开始为之努力奋斗乃至拼搏战斗,我们不用想象也清楚,高考对孩子们的知识水平、人生理想、性情修养、人格定造等等所产生的极大作用,是无庸置疑的。
  高考让所谓的聪明会学的孩子上了大学,却让所谓的笨拙不开窍的孩子淘汰。这不争的事实结果可能就是:大学生或者研究生们从此有了更加可靠的饭碗,家长们多年的教育投资没有白费;而被淘汰的孩子们则必须在社会夹缝中另寻出路,可能一辈子生活在社会底层,其家长们同样多年的教育投资几乎就付诸东流。同在蓝天下,一个高考决定了众多孩子大相径庭的命运,无论高考成绩揭榜之时,还是将来阳关独木划分之际,估计不难预测:金榜提名者欢喜名落孙山者忧愁。真不好说,这是社会的进步呢,还是社会在退步?
  孩子参加高考,牵动着父母的心;一起牵动父母心的,还不仅仅是孩子参加高考……
  
  二十一、大学录取通知书,到了(2006年8月16日)
  本来已经给女儿参加高考的过程划上句号了,可是当昨天(8月15日)邮递员送来“大学录取通知书”特快专递时,方意识到:高考后是否被大学录取、被哪所大学录取?其结果,才应该是高考过程的完结呢。
  录取的大学就在本市,也是当时填二本A线时的第一志愿,因为女儿读书离家近,做母亲的我还挺满意。但这个结果,总有些差强女儿意愿,毕竟离她高考的初始目标相差太远。
  女儿拿了录取通知书,看上去并不怎么喜悦,但翻看了里面的内容以后,似乎有些兴奋了。
  一张如贺年卡般精美的、红色封面的、A4纸张格式的、硬壳纸制的录取通知书,倒没怎么吸引她;那张学生证兼图书馆借阅卡兼消费银行卡,也没怎么吸引她;倒是打开那张折了几折的大学校园分布图时,她突然变得兴趣盎然。“哇,这么漂亮的宿舍楼啊,全都是彩色的,象丹麦的水车屋……哎呀,怎么没有我这个专业的教学楼啊,还得在什么综合教学楼上课。人家艺术系的、建筑系的都有自己的教学楼……呀,还有山有湖有体育馆哪,校园真大呀,可惜图书馆离教学楼太远了……我会在哪栋学生宿舍住呢?……”
  我和女儿一起“欣赏”录取通知书里的东西,关心的却不是同样的东西。呵呵,我特别注意的,是同样折了几折的“入学须知”小本儿里的各项费用及其交缴时间和付款方式。还别说,无论孩子将来接受多少教育,接受教育以后将有多大出息,对于今天的我们这些家长来说,如何帮助孩子读书、怎样合理出资让孩子读好书,才是最重要的。
  算了一算,大学里一个学期的学费、军训费、住宿费、教材费、餐费等等,大约总共需要6千元,一年两个学期,约一万二。这只是需要交给学校的,还没算往返家的交通、手机的充值、买自己需要的书啊衣物啊文化用品啊什么的零花钱。哟,可不是小数目。这也就是国立的大学费用,我们这种家庭,还负担得起。要是换上那些民办的、与境外合资的大学,其费用数目,少则2-3万/年,多则10-20万/年,对于我们这些一般水平的家庭来说,可就有点难受了。所以,孩子以比较优秀的成绩,考上了国立大学,已是我们运气。难怪有做教授的朋友,他自己的孩子考上了二本B类大学(民办),多少有些羡慕地对我们说:“你们有福气啊,孩子给你们省钱了。”
  当然,孩子考上什么类别的大学固然重要,考上了大学我们如何全力以赴地支持她也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将来,她是不是真的很愿意很勤奋很健康地,继续学习。
  无论如何,祝贺并祝福,我的孩子!
  
  修改于2017年6月6日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