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蒙与新疆


   乌鲁木齐市当年的标志性建筑,昆仑宾馆——八楼。在一楼会议厅门口,我终于见到了我极其崇敬的作家——王蒙。

   王蒙的作品我读的不彻底,但我是读着他的作品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中的其中之一。因为品读偏爱他的作品,从而对作家本人充满了好奇甚至产生幻想;希望有一天能够见到他,当面聆听他的创作谈,还有自己创作的长篇小说希望他能给写个序言。一晃,时光流逝了三十年。有缘千里总能相会,有梦就有希望。

  结果,在“天山读书节”启动之际,与新疆人民结下深厚友谊的王蒙带着新作品集《你好,新疆》回到新疆,参加“金叶育才图书室”赠书仪式暨“王蒙书屋”合作协议签约仪式。恰恰我是采风团的一员,该活动由《中国作家》主编艾克拜尔·米吉提主持。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作家杂志社、中华文学基金会共同主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副书记、政府主席努尔·白克力,自治区政协主席艾斯海提·克里木拜,自治区宣传部部长胡伟,中国出版集团总裁聂震宁,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潘凯雄,中华文学基金会秘书长李小慧,自治区新闻出版局局长米吉提·卡德尔以及来自北京、天津、安徽等地的作家出席仪式。

  有幸参加了这次活动,望着主席台的王蒙,他已从年富力强的中年人变成精神矍铄的一个慈祥的老人。

    因为手中有他的赠书,本想让王老师签个名,他却被女粉丝包围,我只好拍了一张照片。是的,我一直保存着。

    在晚宴上,由于心情紧张竟然没有给他敬酒,但是,王老师却转了圈与大家举杯畅谈,从细微之处体现了君子风度!值得我们敬佩。

  王蒙曾在新疆工作生活16年,一直把新疆称作是自己的“第二故乡”,对这片土地充满深挚情感,创作了大量反映新疆人民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的文学作品,《你好,新疆》是这些作品的集中展示,成为新疆各民族人民珍贵友谊的记录。王蒙是“育才图书室”工程的发起人之一,这次为新疆各地区和生产建设兵团60所中小学校捐建的“金叶育才图书室”中,均配有《你好,新疆》的汉文版和维文版,表达了作家对新疆人民的深情厚谊和对新疆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关怀与期望。

  王蒙创作那么多的作品,也是因为被各民族人民的朴实、善良、包容和幽默所打动,各民族人民的善良和友谊是无可怀疑的,希望这些作品能给他们一点鼓励、快乐和希望,唤起人民最本性的善良,能为一个时代留下“我的证词”。

  我的故乡在泊头,也可以说和王老师是同乡,同属沧州地区。王蒙,河北南皮人,1934年生于北京。上中学时参加中共领导的城市地下工作。1950年从事青年团区委工作。1953年创作发表长篇小说《青春万岁》。1956年发表短篇小说《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由此被错划为右派。1958年后在京郊劳动改造。1962年调北京师范学院任教。1963年起赴新疆生活、1978年调北京市作协。后任《人民文学》主编、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共中央委员、文化部长、国际笔会中心中国分会副会长等职。多篇小说和报告文学获奖。作品被译成英、俄、日等多种文字在国外出版。

   王蒙的作品反映了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的坎坷历程,他也由初期的热情、纯真趋于后来的清醒、冷峻,而且乐观向上、激情充沛,并在创作中进行孜孜不倦的探索和创新,成为新时期文坛上最为丰硕、也最有活力的作家之一。

   我相信《青春万岁》中对于年轻人的真实性的刻画,他们有火热的激情,崇高的理想,那是一个时代的铬印。每每读起总是很感动。我读过他的《蝴蝶》、《青狐》等。

  《蝴蝶》是王蒙的一部中篇小说,充满反思力量的佳作。小说的主人公张思远,是一个带着自审自责意识反思灵魂异化的独特的艺术形象,是一个真诚的少见的反思主体。张思远原是八路军的指导员,进城以后,由军管会副主任一直到市委书记,职位一天比一天高,生活一天比一天舒适,头脑中的阶级斗争的弦也一无比一天绷得紧,而与人民的距离却一天比一大远,这是一个由人民的公仆异化成了人民的老爷的过程。

  那些幻觉与实觉相混合,意识与潜意识相交织,内心独白如语言的河流,一泻千里。立体式的放射性结构以及像瀑布似的叙述,尤其《蝴蝶》中,对意识流的东方化改造与构建,情节与情结相结合的双线复式结构。“意识流”成份并不呈现为统一的不可分散的流。虽有潜意识表现却并非以潜意识为中心,虽然写了性,却不是泛性主义。

  小说中有完整的生活片段和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而我们需要做的是只是将这一切理顺,然后,就会获得一种完整的故事以及全新的感受。总之,这部中篇小说呈现这样一种特点,即心理结构与情节结构描写相结合,并且心理结构大于情节结构。王蒙的探索创新是对新时期文坛的重要贡献,因此,王蒙的这部小说被评论称为“东方意识流”。

  王蒙老师机智、幽默、豁达;诚恳、奔放、智慧。若干年过去,他还是他;一个青春常在的作家,一位灵魂飞扬的诗人。他就是我的偶像!

  我知道他操守坚贞,洋溢温情,人挺随和,在重多粉丝的包围之中,纷纷要求他签字、合影留念,他从不拒绝:微笑中展露出老人的温情;我挤不过去,只好手举相机等待时机,终于拍了一张自己十分满意的照片。他心系故土,展扬真诚。

  童年的记忆和对故土的依恋,显然是一个作家的资源库存。当王蒙谈起故土,禁不住有些激动。“我的一生,有遭遇变故,有事业成败,有地位沉浮,有身体变化,除了这些变化的东西,我的心灵里,还与一些永久不变的东西。它就像电脑的最基本设置,不会被时尚化,集约化,号码化,这个最原始的东西,和故乡分不开,对故乡的忆念,就是我心灵里永远保留的回忆。文人虽也要面向未来,描绘梦想,跟随时代,但文人也要抵抗消亡,提醒你自己是这么走过来的。文学从某个层面来说,就是对生活的倚赖和维护,这在一个人心中,必然有着对故乡对童年的不断温习和回顾。保持这样的一种心态,可以成为写作的源泉,这牵动心灵,牵动灵魂的东西即是我和家乡的亲情,那是一种难解难分的感情。”

  他对新疆情有独钟,除了北京,乌鲁木齐是我最熟悉的城市。我至今记得一九六二年底初次到达乌鲁木齐时的情景。广播喇叭里放送着完全是别一样风情的维吾尔族歌曲。从火车南站下眺,一片白雪。乌鲁木齐是异域情调的歌声悠扬的城市,是洁白如银的雪城。就这一下,我永远也忘不了了

  在伊犁,一九六五年,在“左”了又“左”的令人窒息的山雨欲来的沉重空气下,我来到维吾尔族农民聚居的伊犁巴彦岱公社。语言不通,形影相吊,开始的时候,陪伴我的只有自己那个小小的行李卷和一对在梁上做巢的新婚的燕子。然而,维吾尔族的乡邻父老像迎接自己的子弟一样迎接了我。

  新疆的人啊。

  我们的边陲、我们的农村、我们的各族人民,竟蕴含着那样多的善良、正义感、智慧、才干和勇气,每个人心里竟燃着那样炽热的火焰,那些普通人竟是这样可爱、可亲、可敬,有时候亦复可惊、可笑、可叹。即使在我们的生活变得沉重的年月,生活仍然是那样强大、丰富了新疆的歌与诗。

  新疆是我的乐园,即使在苦难的岁月里也罢。新疆是我的亲人,即使人际关系受到了种种扭曲也罢。新疆是世界上最美好的胜景之一,即使还没有好好发展起来也罢。新疆是一首最美丽最深情的歌,新疆是一幅最绚烂最悠长的画卷,新疆是一个充满激情和等待、幻想和野性、天真和活力的地方

  王蒙,新疆的朋友。

  我还是四十年前的王蒙,在聚餐会上吃着马肠子面肺子就酒的王蒙,谁家盖房子我都去帮工的王蒙,学会了“踩馕渣儿的就要倒霉”的王蒙。我没有在形形色色的荣誉中迷失方向,我依然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作家,我没有玷污我的笔和自尊,对生活,对人们,对将来,都没有丧失我的爱。维吾尔人,我爱你们,向你们致谢!

  新疆,是一片广袤而神奇的土地。浩瀚无垠的戈壁滩,洁白如玉的冰川,一望无际的草原,景色迷人的喀纳斯湖,雄伟秀丽的天山山脉,勾勒出新疆的壮丽山川。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骄人成就。新疆的今天,到处回荡着改革开放、开拓前进的脚步声,处处焕发着生机盎然、日新月异的新气象。

  王蒙说,是新疆在最困难的时候给了他以快乐和安慰,在最匮乏的时候给了他以丰富和享受,在最软弱的时候给了他以粗犷和坚强,在最迷茫的时候给了他以永远的乐观和力量。新疆这片广袤的土地,给予了他无穷的恩泽与滋养,他永远感谢新疆,永远想念新疆。

  由此,我们理解了王蒙对于新疆的情谊,理解了为什么他的笔下一再出现新疆生活的影子,也理解了为什么他的小说能带给我们那么多鲜活的生命气息,那么多的感动与思索。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