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穿过塔克拉玛干大沙漠,降落在和田机场。我们顶着炎炎烈日匆忙登上大巴车,进入和田,首先看见的是那条盛产玉石的河流,酷阳下找玉人赤裸上身光着脚丫,用他们灵敏的脚板,辨别脚下每一块石头。比起民丰来,和田幸运多了。昆仑山上的雪水化成30多条河流,给和田带来独具特色的大漠绿洲风情,带来了飘香的瓜果,它的玫瑰酱、玫瑰酒,石榴酒远近闻名,随着远销世界各地给和田人们带来了丰足的生活。

  是的,在和田维吾尔人聚居地区,差不多每个乡镇、交通路口,都有巴扎。这里平时有若干店铺,供售日杂百货。一到巴扎天(每星期一次,多在星期五或星期日;相邻的几个巴扎,可将时间错开),方圆几十里的群众纷纷前来“赶巴扎”。小商小贩们也抓住时机,在巴扎上占位设摊,扬声叫卖。一些农民也把自家生产的瓜果、蛋禽、羊只、手工制品之类拿到巴扎上兜售。卖小吃、冰水、酸奶的也穿插其间,一时人如潮涌,热闹非凡。假如这时有一两辆汽车慢慢地通过巴扎大道,那车鸣、驴叫、人喊,交织而成的高八度,简直就是一首”巴扎交响乐”。

  乡村的风景也是那么迷人,我们在公路上看到维吾尔族老人赶着毛驴车,平板车四周并排坐满了维吾尔少女,她们身材苗条,衣着艳丽,艾德莱斯绸宽袖连衣裙、各色图案的金丝绒对襟绣花小坎肩,以及质地精良、花色繁多的丝巾、纱巾在微风中飘动。她们戴有耳环、耳坠、项链、手镯、戒指等饰物,打扮的精巧别致,美轮美奂,风情万种。在南疆笔直的公路上,行成一道亮丽的风景。

  一路欢笑,一路歌声,吸引我们的目光久久注目。还有的可能是祖孙三代人,老人的孙子孙女躺在平板车上酣睡,随着轻微的颠簸,那鼓鼓的肚皮有节奏的跳动。有人说这也是一种自然运动,中午吃的很饱,在车上那么一颠簸帮助消化呢,自然保持一种平衡,比人为的要科学得多,要不南疆也是长寿之乡嘛。

  徜徉在美丽的南疆,和田街市上,总是与美女擦肩而过。在这炎炎夏日的昆仑山下,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边缘,在高高的白杨树下,躲在清凉浓荫处。我们几个作家目不暇接。那一刻,目光里是好奇是审美。也是惊喜和激动。不用到处寻觅,维吾尔族姑娘扑面而来的美丽,让你感受到这是个女人的世界。此刻,不由想起王洛宾创作的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人们走过她的帐房,都要回头留恋地张望。她那粉红的笑脸,好像红太阳,她那美丽动人的眼睛,好像晚上明媚的月亮。我愿抛弃了财产,跟她去放羊;每天看着她迷人的眼睛和那美丽金边的衣裳……”

  在这样的世界上,在南疆、商场里、街市上、宾馆里的和田美女,或徜徉散步、或驾摩穿行,或在广场翩翩起舞。当美丽成为和田的骄傲,就成为一种习惯。那高条的身材、白皙的肌肤、高挺的鼻梁让美丽显得自信而自然,目光相遇,不去回避,自信和善的目光里传染着温暖,刹那间的回眸,异常的光芒,都会牵动一段动人的传说。那满世界闪烁的光彩、流动的意趣,源自她们身上花色各异的小花帽、款式多样的艾德莱斯绸制造的长裙。那种昂首阔步,昂扬向上的精神深深感动着我们每一个人。传说维吾尔族姑娘如花似玉,那是名副其实。

  和田古称“于阗”,位于新疆最南端,南枕昆仑山和喀喇昆仑山,北部深入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腹地。和田地处“丝绸之路”南道要冲,为古代中西陆路必经之地,以“玉石、地毯、丝绸”闻名天下,又被誉为“歌的天堂、舞的海洋、玉石的故乡”。

  玉文化也是中华几千年文化中的特色之一。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就给玉定义了“具有仁,义,智,勇,洁的五种特征”。“君子比德于玉”。专家的论证也只有新疆和阗玉才完全具备这五种特征。玉是宗教和礼仪的祭器,玉是权利和身份的象征。玉有着丰富的精神内涵,玉象征着高贵,纯洁,友谊,吉祥与和平。玉有着种种的神秘色彩,佩玉以辟邪,食玉以长生,穿玉衣以求不朽。

  玉已是古人生活中的一部分,所以《礼记》中才会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的说法。

  人们都知道,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上有一条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但很多人并不了解,“丝绸之路”的前身就是“玉石之路”。丝绸之路的形成和发展只有1600多年的历史,而“玉石之路”却有着6000多年的历史。

  据考评:我国边疆与中原、东方与西方的文化与商贸交流的第一个媒介,既不是丝绸,也不是瓷器,而是和田玉。和田玉首开我国边疆与中原、东方与西方交流的运输通道,在东西方经济与文化的交流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远远超过丝绸。而“丝绸之路”是后来丝绸交易商人利用“玉石之路”这一古老的通道发展起来的,可以说,和田玉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开路先锋。

  古代新疆的和田玉是怎样跨越高山峻岭、戈壁山川到达我国中原,又如何向西行进?中途经过了哪些中继站?“玉石之路”究竟是怎样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这些一直是国内外专家学者关注研究的课题,深藏着许多迷人的奥秘。

  根据资料记载,大约3000多年前,新疆产玉点已有不少,已有采玉和琢玉的部落,玉已大量流入中国内地。《穆天子传》中周穆王西巡的路线,也大致说明了当时新疆到中原地区“玉石之路”的路线。这些神话传说和历史记载,不仅蕴藏着丰富的历史遗迹,而且,透过这一幅幅色彩斑斓的画面,与当今考古发掘的玉器相联系,我们可以清楚地窥探到黄河上、中游的远古父系部落与昆仑北坡母系部落之间是怎样以和田玉器为载体沟通交往的。先民们从昆仑北坡的和田一带向东西两翼延伸,把和田玉运送到遥远的地方。于是,由近到远,不断向东方和西方延长伸展,终于开拓出了一条最早的和田玉运输线——玉石之路。

  这条古老的和田玉运输通道,即是后来的“丝绸之路”。西汉张骞通西域,其实走的就是玉石之路,他凿通的丝绸之路实际上是玉帛之路。汉代在甘肃设置的玉门关,以运输玉石而闻名,在汉以后的玉帛之路上更加繁荣。正如唐代诗人杜甫的诗:“归随汉使千堆宝,少答朝王万匹罗。”又如元代维吾尔族诗人马祖常所写:“采玉河边青石子,收来东国易桑麻。”

  现代矿物学家、地质学家对和田玉进行认真的研究后,得出结论,认为和田玉的成因与镁质大理岩和中酸性岩浆岩侵入,两者发生交代作用有关。和田玉属于“接触交代变质作用”的产物,在恐龙称霸地球之前数亿年,和田玉就已经出生了。和田地区河水中的玉石,是随着夏季河水的北流而离开昆仑山,到达和田绿洲的。其原生矿,应当在昆仑山海拔5000米以上的高山,这个海拔地质风化比较严重,终年积雪,冰川纵横。夏季融雪时,风化了的原生矿表层破碎,崩落河谷,随着洪水冲向下游。

  中华的祖先就爱玉,不仅仅是因为它的稀有或色泽美丽的外观,而是有着更深一层的美学价值:因为玉凝结着人们深深的感情——对故乡的怀念,对祖先的崇拜。这种恋乡怀祖之情,培养了中华民族的人格,孕育着中国传统美学;这个美的传统,一直沿续了数千年,始终焕发着不朽的光彩。

  记得有位作家说过:我们的祖先对山水的体会特别深,特别早,古代人认为玉是山的精华,珠是水的精英,用它们代表山水的秀美。后来又有人用玉形容人。古语说:仁厚的人爱山,智慧的人爱水,山多喻比人的威严,水象征着人的智慧。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