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记不清这是第几次去黄山。但不论何时,这里群山蜿蜒,雾海奔腾,云蒸霞蔚,松奇峰峻的各色美景,让我的感受始终如初,心灵每一次都会受到洗涤和撞击。在我的记忆和想象里,黄山不单单是科教文组织泛泛而说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 “人间圣山”、 “世间最后一块净土”……,而是除了西藏之外,心灵距离天界和神明最近的地方。也只有在这里,我才感到远离人寰喧嚣的放达和况味,方知自己和世俗功利的渺小。

  美景自然让人心旷神怡,相信每一位感知健全的人都会从中领略到大自然的无穷魅力。而现在我却想换一种角度对黄山着点笔墨。

  越来越多的人工印记日趋蹩脚的笼罩着黄山。大凡宇宙间风景还是自然的好,因为原始、质朴和真实的风景更彰显毓秀和灵性。细心的游者不难发现,在黄山的宽广怀抱里,很多景致都是添加和雕琢的,明显暴露出人为装饰的痕迹。每每观后,给人画蛇添足地感觉。难怪一位哲人说:现代社会里,一个旅游景点,就会败坏一处自然风景。在人类发展的漫长进程中,“人定胜天”逐渐成为人类征服自然抵御灾难的的英雄壮举和伟大理想。而从保护地球原貌和维护生态平衡的角度,我觉得还是顺应事物的发展规律。从人文关怀和守护自然景观的角度,刻意雕琢和人为损毁更是千秋罪过。当然在商业化的经济潮水中,事物总会被烙上时代的印痕。为了谋利营生,高收入,求效益,一切都可以当做挣钱的手段,就连自然的造化也会被抹上厚重的人为色彩。我们盼望的是,即使无法抗拒的功利化时代,在力所能及的基础上,尽量让人们目睹到自然真纯的黄山本色面孔。

  黄山正淹没在商业化的气息里。做为一个有着特殊职业和便捷关系的人,毋庸置疑,我的旅游行程是异常便利和顺畅的。但作为普通游客,当你步入景区,你就会觉得你走进了一个高消费的场所。停车、食宿、门票、班车、索道、购物……每一项都会紧拽着你口袋里的钞票,而且是高额度的,所有的东西昂贵的令人难以置信。当然那不是仅仅在本钱和劳动付出后的盈利赚钱,而是不含暴力的委婉掠夺。因为你已置身于进退唯谷的特定的旅游环境中,这种商业投机心理被精于算计的景区管理者和商贩们把度的恰到好处,甚至可以称极度分寸。相信你原本松弛的心情像从天都峰猛然下跌,坠入到处商者的吆喝和呼喊中,嘈杂混乱,不绝于耳,哪里还有逍遥自在的观光雅兴抑或美妙心情?

  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真正旅者和游者能有几人?黄山上任何一处景点,哪儿不是打着小旗和招牌的旅游团队,在导游的引领下缓缓游弋。一边听着导游千篇一律咒语般的解说,一边示意游客在公认的美景佳处拍照留影……然后推荐着购置特产和纪念品的最佳去处……真正没有一处安静思考的空间。我像哲人一样不由得想起在从前,一个 “旅”字,一个“游”字,总单独使用,凝聚着离家的悲愁,远行的释然。“山晓旅人去,天高秋气悲”。“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游子孑然一身,隐入苍茫自然的凄凉心境怆然流露。另一方面,庄子“游于壕梁之上”,李白“一生好入名山游”,“游”字又给人一种逍遥自在的感觉。

  哲学家周国平先生说:也许这两种体验的交织,正是人生羁旅的真实境遇。我们远离了家、亲人、公务和日常所习惯的一切,置身于陌生的自然景物中,感到若有所失。这所失使我们怅然,但同时使我们获得一种解脱之感,因为我们发现,原来我们所失去的一切非我们所必需,过去我们固守他们,反倒失去了更可贵的东西。在与大自然美景的交融中,那狭隘的乡恋被净化了。寄旅和漫游深化了我们对人生的体验:我们无家可归,但我们有永恒的归宿。可不知从何时起,“旅” “游”两个字合在了一起。于是,现代人不再悲愁,不再释然,不再逍遥,而只是安心又仓促地完成他们繁忙事务中的一项——“旅游”。在一片商业化的旅游吵嚷中花光了口袋里的钱,然后拖着疲惫的身躯回来,重新开始挣钱。这其中真正和自然风景交流的旅者或游者能有几人?这是否可悲呢,骄傲无知的现代人,当然包括我自己。

  我们要永远记住:自然和土地是人类永恒的故乡和归宿。别让千篇一律的商厦和水泥马路迅速占领祖先修筑的土墙石街,胡乱垦拓着他们耕耘和居住过的村庄田野,残忍损毁和掠夺着自然的真实面孔;无情扼杀着后代子孙们健康天性的成长环境;别让人工装饰当成虔诚朝拜的世间风景,开发建设变成为政者的合理口实,践踏亵渎变成谋生逐利的疯狂手段,虚名浮利美化为功利者的辉煌政绩。即使在高楼蔽天,俗务缠身的生活环境里,也要学会仰望蓝天,欣赏自然和山川大地的悲壮和美丽,保留着对大自然的一份兴趣,才不会切断通往精神家园的归路。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