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伴是一位循规蹈矩,在大学早八晚五上下班的女人。这些年来,很亏,哪里都没有旅游过。我对她许过愿:退休后,一起上国内外到处看看风景,品品美食。为此,在她退休后,我放弃了自己的那些社交活动,包括很火的小学同学组织活动,开始兑现诺言,开始隐居,开始筹谋。
  我的责任,首先是叫家里最近最亲的人快活!我们10月和哥哥杜民一起到成都、重庆自由玩耍15天;在我退休后,又赶紧办齐了各类护照、通行证,拟大玩一回,好在儿子也双手赞成我们外头走走。于是,走遍了赣、鄂的名山与古城,看望了亲戚与战友,忙得不亦乐乎。  
  说到南京,那就是一座叫我既熟悉又开始陌生、既敬仰又兴奋的城市。记得我最早到南京,还是在上世纪70年代的中期,1976年1月,我在沈阳军区通信修理所当无线电技师,当时部队才开始装备一种新型大功率400瓦74型单边带无线电台,为了尽快熟悉性能,同时我们组还担负着把这种电台安装到通信车上的任务,部队领导决定叫我和王爱华(他刚到南京不久,母亲病重,就回沈阳了)在组长周柏根(已故)带领下,上电台生产厂家----南京无线电厂(也叫714厂)去学习。当时我们住在南京军区招待二所,在九华山公交车站的南京军区对面,好大一片院子,一码二层楼能有几十栋,解放前这里是国民党一处军事院校的旧址。院子里大树参天,卫兵森严,幽静,舒服,叫我从北方来的人头回见识到冬天的绿色与焦黄的腊梅花。
  南京无线电厂是那时国家七机部下的一个国营型无线电厂,国内著名的熊猫牌彩电、收音机都是这个厂生产的。有好几千人,离招待所很近,6分钟的步行就可以到,就在老总统府和梅园新村31号不远的地方。刚到南京,很苦恼,因为我听不懂那时显得很地方味的南京方言,加上南方人说话频率快,还来不及思考,下一句又蹦了出来,只能半懂半猜理解那些师傅和技术人员的言传身教。我们尽快克服困难,与工人师傅打成一片,极快掌握单边带电台性能与维修技术,因为在那个年代,根本没有旅游概念和假公济私的想法去占公家与军队便宜,就是想咋样学到本领,担负起通信兵电台维修的重任。那时,工厂伙食很好,三角钱就可以买到一碟盐水鸭,五分钱就可以买上三两满满一盆面条吃。
  只是冬天的冷还是叫我不习惯,没有暖气,屋里比屋外冷还潮,房间封闭很差,透过墙上的大缝都可以见到屋外那些风景。只得买一个热水袋取暖度夜。快过春节了,组长周柏根家是在浙江诸暨,他买火车票探亲去了,只有我还在南京。那天,参加完工厂一个春节晚会,一个人回招待所睡觉。半夜忽然被一下又一下的蹦蹦声闹醒,迷糊中似乎有人拽我,急急开灯,虚惊一场。原来我压在被子上的棉衣口袋里还有晚会装回的炒花生,这不,被老鼠盯上了,正一下一下上下蹦咬着,口袋漏了,花生撒了一地,叫我哭笑不得。那次,我在南京一直待到了三个多月,圆满完成学习任务,对后来工作起到了支撑,受到领导同志肯定。
  后来我还多次到过南京,像和康宁买器材,和庄黎明、代文贞学习,和邬耘盛路过,特别是在1979年时,军区通信部在我部队举办一期400瓦单边带女兵训练队,我担任了教员,又一次和徐南明老工程师、胥述茂技师来到714厂学习新技术。每一次都留给我美好的印象。
  最后一次到南京,是在我转业后的2006年的8月吧,我所在的大连沙河口区被定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马上就要接受国家三部委验收,徐明晶理事长和我带队率九个街道主管主任、理事长近30人到南京玄武区取经学习,终成正果,沙河口区当年12月被评为全国4千多个区市县仅有的15个先进区之一,这里也要感谢南京的经验与支持啊。
  这一算,也快13年没到南京了,时间就是过得这样快啊!
  5月20日,我俩又于下午16点乘上了先到上海的华东5市游的飞机。说实在的,对于此次和旅行社特价团重游南京,我并未报多大奢望,只是走马观花即可。诸位想想:从大连到华东5市加乌镇、西塘水乡双飞6日游,才只要800元的特价行,而在南京只玩大半天一夜,怎可能看到最美的南京呢?要知道:仅大连到上海的7折飞机票就要791元,还不算50元机场建设费啊!
  但是,惊喜就是在不可能里诞生的!收获就是在低价团里才会有的!
  说到南京,要读懂它真的很难。这座古都,尽管它背后已长满沧桑绿苔,有那样高贵凝固的历史,但它新的世界却日新月异,叫人一日不见,如隔三秋。40多年前,少年不知愁滋味,有些事情,无法读懂,当我们要开始读懂时,已经不年轻了。那时候到南京,只识大名鼎鼎的中山陵、总统府、雨花台和南京长江大桥等,只愿意逛新街口、玩玄武湖和品一品鼓楼的灌汤包、夫子庙的盐水鸭。喜欢进入南京的拥挤和喧腾,还有当时不多、用军人通行证才能买到票的那几个流光溢彩的电影院。
  其实,年到60多岁,我已对过去的选择产生怀疑,我更愿意读懂这座城市以前更为古老的城市故事,遗迹。只在乎看遗留下来老风景的心情和惊喜。现代人与年轻人和我当年一样:总以不断拆迁、建楼、建高楼为自豪,而我,却以重视历史建筑和价值为惊喜。
  勿忘“九一八”,是必去南京的一个理由。
  南京作为中国四大古都之一,又被称为“六朝古都”,是长江下游地区和华东地区的交通枢纽,拥有亚洲最大的内河港口南京港、禄口机场以及众多连通中国北方、南方和中西部的铁路和公路干线。距今约60~100万年前南京就有了古人类的活动。 六朝211年,吴大帝孙权在石头山金陵邑旧地筑石头城。229年在此建都,名“建业”,开始了南京的都城史。后太平天国定都于此,号“天京”。 民国 1912年(民国元年)孙中山于南京建立中华民国。1927年(民国16年)中华民国奠都南京,1937年(民国26年)12月,中华民国首都南京沦陷,国民政府西迁重庆;入侵的日本军队进行了南京大屠杀,至少30万人遇难。1949年4月2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攻陷南京。我现在就爱关注和寻觅这样的故事,填满我档案里对南京的知识。
  5月21日中午,又来到了熟悉的玄武湖公园、又爬上了宏伟的中山陵。和9年前不同的是:停车场处到陵园大门新修了一条要走上10分钟的栈道,两旁大棵松树参天;由于已免去门票,游人如织,熙熙攘攘,把一处肃穆庄严地陵园渲染的的犹如闹市。中山陵最里头寝宫已不对外开放了。玩过夫子庙和在附近吃过晚餐,为省钱,旅游车把我们拉到了市内好远的一个叫做武辰宾馆的地方住宿。想不到这竟然成了我们此行最美的一个亮点了!是每个旅行社都难于来到的地方,亦是我俩可遇不可求的缘分。
  这个地方恰巧是在女导游藤苗苗家附近,是位于原下关区靠南京港的地方。听到导游说,出酒店往西不远就是长江时,我俩便迫不及待跑去江边。
  一到江边,我就无可救药的喜欢上了这里。新建的下关滨江风光带呈现着是一种自然的寂静,是闹市里稀有的寂静:只有散步人沙沙的脚印,巨轮过江的滑音,蜜蜂在花丛的嗡鸣~~是啊,唯有这样的寂静才会滋养我的灵魂。想不到整天饱受:被早上闹钟叫醒、被白天汽车喇叭闹鸣、被夜晚喧嚣烦心,噪声侵扰的我,在这里却找到了耳朵短暂的安静。记得,一位叫戈登·汉普顿美国人曾走遍全世界寻找大自然美妙的声音。我爱听他引用过西雅图老酋长的那句话:如果在夜晚听不到夜莺优美的叫声或青蛙在池畔的争吵,人生还有什么意义呢?
  正逢日落,虽然有云挡着,我还是拍下了带有红晕的夕阳、长江、货船美景。更为搅乱我心的事,是往北约3公里,就可以望到久违的南京长江大桥。   
  作为南京中心城区的下关区始建于1933年(民国22年)。区内有国家4A级风景区——阅江楼景区、天妃宫、静海寺、江南水师学堂、明城墙、渡江胜利纪念馆以及诸多民国建筑均坐落于此,山、水、城、林交相辉映,明文化、民国文化、妈祖文化、长江文化及革命文化相互交织,是南京最具潜力的观光旅游、休闲娱乐胜地。
  对南京人来说,“老下关”是一个曾经辉煌又略显失落的记忆,这里曾是老城最繁华的滨江地区、南京的“十里洋场”,后伴随大桥、火车站等的建立,交通优势不在,便渐渐衰落。在2013年3月,下关区被撤销,和鼓楼区以原两区所辖区域设立新的鼓楼区。
  如今,新下关正重新崛起:2014年初,南京市政府发布区域规划,在南京视野最开阔、与中心城区呼应度最高的3公里长江岸线边上设立鼓楼滨江商务区,投入1078亿巨资扶持鼓楼滨江商务区,我看到宾馆附近都在进行拆迁、开发、盖楼,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这里正在打造“金陵北大门”,打造南京人的“上海外滩”,打造南京“新浦东”。未来,作为南京中心新地标的鼓楼(下关)滨江商务区将建造以滨水超高层建筑地标为引领,勾勒出融现代文明、历史遗迹及生态公园于一体的5公里长江黄金景观岸线。现在,这的房价都要在2万元以上哦。
  傍晚,在已经正式贯通,全长58公里的南京滨江风光带——“下关滨江商务风光段”散步是一件很惬意的事。下关滨江风光带起自中山码头,止于长江大桥,目前部分工程已完工,以焕然一新的面貌、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形成了一道靓丽风景。边走边看“遗址公园”那件件斑驳的铁路钢架、大铁锚、承载着过江铁路记忆的渡口……,眼前的这一幕幕都诉说着当年这里的历史。在民国海军医院旧址牌子下拍个照吧。 
  除了风光带一侧的江景外,我好喜欢另一侧防汛墙的历史介绍。从下关滨江商务段一路往南走,墙面上穿插布置的“下关往事”搪瓷版画与“下关记忆”浮雕交相辉映,一幅幅画卷再现着南京下关百年历史沧桑。在墙上那些老图片和文字上我发现了下关以往的辉煌:
  下关大马路。在1930年时,南京有“北有大马路,南有夫子庙”之说,我看到了下关大马路庆华鞋帽洋行和中国银行南京分行遗址照片,大马路尽显早期下关“外滩”风采。大马路曾经是下关、甚至古老的南京最热闹、最洋气的一条马路,这条连接下关火车站(南京西)和下关轮船码头(南京港4号码头)道路,它见证了下关地区由盛而衰的变化。
  下关的繁荣是其交通枢纽地位决定的:下关区的长江以南码头叫浦口码头、火车站叫南京北站;以南为中山码头、火车站叫南京西站。又称下关火车站。1908年建成投用,当时称江宁车站,民国16年定都南京后改名为南京车站,一度亦称为“下关站“。下关火车站作为民国时期南京乃至全国的重要门户,在当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作为南京最早的火车站,它的每一块石板、每一寸墙壁上,都沉淀了浓浓的历史印迹。1968年,下关火车站改为南京西站,南京站迁入新址。
  过去90%以上进出南京的旅客必须通过下关火车站与下关轮船码头(包括中山码头)。随着南京站、南京南站、禄口机场的兴建,下关地区的交通枢纽作用消失殆尽。后来,下关火车站(南京西)始发列车一天只有9班:广州、深圳、福州、厦门、昆明、东营、池州各一班;成都2班。而且,这9 班列车的乘客80%以上是在南京站上车的,下关火车站(南京西)候车室空空荡荡就不足为奇了。下关火车站那时每天还算有2千多人的流量,而南京港的客运量等于零,现在基本上没有人乘船出行了。此外,南京在长江上建了好几座大桥、还有过江隧道,如此便利过江条件,让绝大多数人也放弃了乘船,中山码头轮渡业务面对屈指可数的乘客,实在是惨淡经营。2014年,下关火车站改建成博物馆,和邻近的原火车轮渡、中山码头、浦口码头、下关客运站候船楼等相关的民国遗存构成一组游览景点。

  中山码头。坐落在南京市鼓楼区中山北路的中山码头,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了。这里曾是繁华的交通枢纽,常年开往对岸浦口码头的“宁浦线”轮渡,是连接南京主城区和浦口区的重要交通工具。1928年8月8日竣工,码头的修建是为了迎接中山先生的灵柩,竣工之时被定名为津浦铁路首都码头。1929年5月28日中午,承载灵柩的威胜舰缓缓驶往下关,舰上的海军军乐队高奏哀乐。当时参加仪式的中国海军“通济”、“楚有”、“豫章”等舰艇均在江面列队拱卫,包括参列的日、英、法等外国舰船,一律降半旗致哀,并鸣放礼炮。
  1929年6月1日中山先生奉安大典在南京举行后,为纪念孙中山先生,灵柩所到之处均被冠以“中山”之名,如中山门、中山桥、中山路等,灵柩登陆的码头亦被定名为中山码头并沿用至今。
  文化墙上还有:1933年宋庆龄在扬子饭店的相片,那饭店是西方人第一次开在南京的饭店;1920年下关电厂的老照片,证明该厂是南京城市工业化和照明系统的动力源;还有和记洋行是下关第一家外资工厂;下关金陵关又是南京首次对外开埠之地;百万雄师过大江、解放军占领总统府、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总统路经下关火车站的照片都是那样弥足珍贵。这些图片就像似乎几个不太和谐的音符却被巧妙地遇到一起,在我面前皱起了奏起来异常优美的乐章。难忘的历史,就看你是咋样欣赏了!

  伴随江边褐色旅游指示路标:原南京港6号码头出入口、铁路轮渡栈桥旧址、彩虹港湾、堤顶慢道和揽江台。我有点走累了,不妨到揽江台上坐坐。据介绍,作为拓展观江空间的一处亲水平台,揽江台其实是利用老码头的趸船改造的,其栈桥风格颇似上海“外白渡桥”,充满了浓郁的民国风情。顺着栈桥往里走,可以看到上面设置了观景围栏、造型坐凳。夜晚灯光亮起,与江轮灯火交辉,煞是别样的美景。

  南京是一座耻辱与喜悦并存的古城。1842年,清朝政府与英国侵略军在下关静海寺里,议约了《南京条约》,决定割让香港,后来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的《南京条约》条约;107年后的1949年4月,解放军百万雄师渡过包括下关水域的长江,南京成为向全国进军作战的伟大起点。
  夜已经很深了,揽江台的灯光都熄灭了,可我们还是余兴未尽,计划第二天一大早再来。
  南京又是一座爱恨交加的老城。5月22日清晨,远处南京长江大桥的灯光还亮着时,我俩又一次来到了下关滨江风光带,因为在2014年12月13日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在南京举行时,在下关也有一处纪念碑,有好多群众也来此举行公祭。问过一位晨练的南京老者后,在靠近江堤边,一处数十平方米草地处,外围一圈苍松,里面一圈冬青,环绕着一处矗立5164毫米高的纪念碑。纪念碑底座为3层红色台阶,碑身呈立体三人字型,正面雕一圆形大花环,内刻“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中山码头遇难同胞纪念碑”字样。
  纪念碑后面靠近江堤一侧,设一处小型碑文石刻。3个人字形雕塑寓意30万同胞被屠杀;纪念碑总高5164毫米,为1937、77、1937、1213等4个数字相加而来,寓意牢记1937年7月7日抗战爆发、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两个日期。1937年12月,侵华日军在南京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屠城血案,30多万同胞死于日寇屠刀之下,其中下关地区遇难者就达10万余人,1937年12月16日和28日晚,日军将被俘中国军人和难民9000余人押至中山码头江边,用机枪集体射杀并焚烧尸体,然后弃残骸于江中,其状惨不忍睹。此碑即为此屠杀事件而立。人离开后,可碑文上那“政闇国弱,何可安全?欲免外侮,唯赖自强。今虽时殊势异,仍当前事不忘…… ”的呼喊,却依然萦绕在我的耳边。

  在背景为长江大桥、在“中山码头遇难同胞纪念碑”前、在下关许许多多地方,我都拍下了相片,让它们与这些历史印记都深深烙在我永不忘记的回忆里吧。
  我欣慰的是,下关人真的是把历史刻进了石头里,永世不忘。我在下关滨江风光带“下关记忆”浮雕墙中,让眼睛聚精会神、让心灵无比震撼的看到了一副照壁作品——《下关赋》:“长江自西南而来,折东而去。滔滔乎!奔腾万里,直入海洋……”全赋文采飞扬的697个字,记录了下关的地理位置、历史溯源、重大事件与发展变革。
  《下关赋》是由原下关区政协2014年集体创作,经由南京著名书法家、市书协副主席朱敏楷书书写。朱敏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家协会行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书法最高奖“兰亭奖”获得者。铭刻于正在打造的下关滨江风光带,成为一个新的文化景观。

  再见了,下关!再见了,南京!

  再过几年,当过兵的我一定还要再来这里看看,一定口吟着伟人毛泽东那首气势恢宏的诗词“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看看魅力下关凤凰涅槃,前程光芒!
  看看美丽南京继往开来,辉煌发展!希望南京依旧是江苏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啊,幸福啊!想不到多次到南京,却从未仔细留意的下关,此次竟会让我觅到最宝贵的惊喜!找到不同寻常的老南京!

  附:下关赋
  长江自西南而来,折东而去,滔滔乎!奔腾万里,直入海洋。折地曰:龙湾。此乃吴头楚尾,沐越风、浴汉韵,气吞江左,笃实辉光。幕府莽莽,卢龙苍苍,连绵远接清凉,巍巍乎!俨然江上关塞,兵家必争之场。城垣雄伟,蜿蜒横贯;秦淮金川,由此入江。钢桥飞架,天堑通途;北走津京,南驰沪杭。壮哉!大江关钥,紧系石城兴亡。昔楚威王幕府西麓埋金,以镇王气,遂有“金陵”留芳。司马氏“五王渡江”,创建东晋半疆。陈霸先建康保卫战,击溃北齐鲜卑强梁。白石筑垒,白下建城;战舰千余,水寨联防。岳飞靖安镇一役,保南宋百年无恙。朱元璋智战龙湾,方成就大明盛昌。
  下关者,龙江关也,洪武初创。长河古渡有司,商贾以税来往。两岸楼台交映,画栋雕梁;汀洲芦荡花开,夹港舟访。龙江船厂,世界之最;郑和宝船,天下名扬。使番西洋,扬国威,促贸易,兼通商;始有天妃宫庙、静海禅寺,皆为朱棣褒奖。李时珍静海寺修《本草》,悬壶济世;汤显祖天妃宫置田亩,赈民救荒。妈祖庙会,厚德载物,龙江歌富有;幕府登高,气正风清,百姓乐安康。
  嗟夫,静海寺迫签《南京条约》。五口通商,割地赔款失香港;九州黯然,再度开埠有长江。指名江宁开放。落后挨打,国人觉醒;洋务运动,晚清自强。师夷长技以制夷,黄鹄下水慨而慷。口岸开放,码头繁忙。沪宁铁路成,人潮涌,商埠昌。辛亥革命摧帝制;开创共和民生倡。十年建设见成就,水陆要冲成洋场。大马路上店家林立,霓虹灯下笙歌悠扬。难忘丁丑,日寇侵华,涂炭炎黄。繁华毁于一旦,城市仅剩荒凉。内战四起,雪上加霜;大军渡江,京电首航;南京解放,沐浴阳光。
  一元复始,春风施畅。荟萃八方之才俊,云集四海之栋梁。百业咸兴,纲举目张。甲午八月,洪水肆虐,城区一片汪洋;抗洪救灾,同舟共济,军民斗志昂扬。交通便捷,市场兴区,成就下关发展;结构调整,转型创新,推动滨江启航。沿江开发,空间再造;魅力城区,蒸蒸日上。以史为鉴,继往开来;江海航枢,前程光芒。
  诗曰:龙湾关隘历沧桑,狮岭琼楼阅大江。南国十朝风雨去,新风古韵溢辉煌。

   

                          


 psb.jpg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