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雨纷飞,驱赶了夏日的燥热,迎来清新、凉爽的空气。

吃罢粽子、鸡蛋和煮的大蒜,从小时候母亲传承的习惯,端午节特殊的早餐,坐下来想一心扑在公益事业上、精准扶贫还在路上的斑竹;想下一个节目,即刻就到的“六一儿童节”,想“银河悦读”的“我有一个梦想”征文;想我这个永远长不大的老小孩、大地之子,您,能给自己的节日敬献些什么礼物呢?

 

    一、小小少年

“小小少年,很少烦恼,眼望四周阳光照……”

还没在键盘上敲下第一个字母,耳旁就跳出这首歌,跳出它的旋律,跳出我的童年。

童年,记忆里的童年是什么样子呢?童年是一张白纸,准确说是不知道梦想,没有梦想的。即使有梦想也是后来被思想灌输、被环境影响、被逼无奈才逐渐滋生的幻想或目标。

记忆里的第一件经历是三岁了吧,下罢雨,父亲背着我趟着水去村庄西头的幼儿园,那可能就是老百姓想像的“跑步进入共产主义”吧,不知是该叫奶奶或婶的,端上来半筐带泥土的落生儿,后来上学明白,课本里叫花生。这个画面记忆里还有一个就是,女儿四岁时,我送她到学校学绘画,当我把她放在教师门口转身离开时,女儿“哇”的一声,放声大哭,我赶快转身,抱起就走:“咱不学了,孩子。”

还有是什么?我姊妹六个,我该上学时,大哥已参军入伍,二哥已就学在外,家里上边还有两个姐姐。可能是父母亲重男轻女的缘故,也许是家里条件实在太差,照顾不过来,就让正在上学的倆姐姐休学,供应我上学,以至于我高中毕业穿上绿军装了,大姐才又入学读初中。可见俩姐为我的成长付出有多大。这种情愫当我长大了还在一直享受着。母亲的晚年,需要我们做儿女的在家轮流陪伴,当某一天我冒雨回家,大姐看我鞋上踩了两脚泥,就马上打来一盆水,让我站着,用抹布把鞋边擦得干干净净。

那是一个什么样的时光啊。父亲是村里的“大把式”,使唤牛的,这技术在村上数一数二,岂止是技术,还有对牛的情感,如对儿子一般,挣开眼就是喂牛,接着就是下地扶着犁拐“嗒嗒、咧咧”(向左、向右),声音响彻云天;母亲的身影白天是磨面,晚上是纺花织布,墨水瓶做的洋(煤)油灯下,总是彻夜的紡花“嗡嗡”声或织布踩脚踏、机杼来回穿梭的“哐当”声,我们干什么呢?倆姐被母亲吵着学紡花、织布,我和妹妹及邻居的孩子围在火堆旁,听村上一位叫“德印”爷的讲故事,他两手伸在火堆上,讲得唾沫乱飞,我们侧耳细听,听得津津有味。至今德印爷早已作古,他可知否,他所讲的一个穷人叫“穷泛蛋”,财主过生日,他逮了一只老母鸡去贺岁,被驱逐出去的情景,他讲的受众至今记忆犹新。

那个时光的玩乐就是捉迷藏、嘣弹蛋、摸瞎驴,还有当枱:地上随便划道线当河,用自己手里拿的棍子打别人的棍子,打过河了就算赢,对方的棍子就成了自己所有。有时赢了,抱一抱子棍子屁颠屁颠地回家向母亲报喜,往往还遭到一阵数落,把衣服袖子都打烂了。还有那进入寒冬时在水塘里溜冰、扛着冰挂当水喝,光着脚在家门口堆雪人;夏时的偷西瓜、偷豌豆角,水沟里摸螃蟹、泥鳅,再后来又知道菱角也能吃,都成了家里改善伙食的美味;到了秋天,印象最深的还是秋地里追赶大雁,喜欢它们那腾空而起的“嘎嘎”叫声。

那个时光。家里很穷、特穷,温饱问题是父母亲天天操劳的大事,供应孩子们上学更不容易。下田里翻出点掉在地里的花生不舍得自己吃,提到市内去卖,为的是换几角钱交学杂费 ;暑、寒假了,几个要好的同学一商量,背上大人们用的撬杠上山打石头,卖了买洋(煤)油点灯。夜间看书,常常听到父亲:“朝营,还不睡哩”催促睡觉的声音。在这样的条件下,无形中敦促了立志、发奋。学校学习,自小就总是名列前茅,被班主任安上学习委员或班长的头衔,喇叭里喊“集合”的声音往往能传到村上乡邻们的耳朵里,回来碰到谁,再受到一次夸奖。夸着、学着,学着、夸着,似乎也成了无形的动力,到读高中时已经不鸣而鸣,崭露头角。1973年公社、郊区先后召开首次团代会,我作为学校的唯一学生代表与老师一起出席并登上主席台发言,在1000多名师生的的中学校园里,也算比较“烧”(牛)的了。

 “小小少年,很少烦恼,无忧无虑乐陶陶。”我的童年,在艰苦的生活环境里渐渐长大,但记忆深处并不知什么叫理想抱负,更没有什么立志高远,就这么率性而为、随性成长,这可能就是后来所懂得的哲人所说的本性、本原、本我吧。

 

二、军号“哒哒哒”吹

“军号嗒嗒嗒吹,声声如劈雷,吓得敌人肝胆碎呀,战场显神威。”

从“小小少年,没有烦恼”的旋律里尚未跳出来,就被家乡父老乡亲切换成了军号的声音,穿上草绿色的军装,走进军营。说“走”一点也不含糊,解放以来,当地只有我们那一批兵是响应毛主席“野营拉练好”的号召步行150公里后入伍的。

那时候可能是被毛泽东思想早已洗脑的缘由,心里装的就是“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干吧,越是艰苦的地方越是要去,越是艰苦越向前;干吧,党叫干啥就干啥,党叫干啥就干好啥;干吧,学习雷锋好榜样,做一颗永不会生锈的螺丝钉。我记得清清晰晰,战友的母亲有病来电报,我立即将从家里带来的30元钱寄往战友家;1979年7月29日唐山大地震,我听到消息后,如身在其境,就毫不犹豫将所存的60元钱全部取出来,以“应学锋”的名义寄给唐山抗震救灾指挥部。想一想,每月6元津贴费,才当兵一年多时间,完全是靠自己省吃俭用再加上一个牙膏皮二分钱攥下来的。说来好笑,母亲和二姐抱着一岁多的小侄女来队看我,我带他们上街买面包,只买了两个,就没舍得给二姐买,到现在这个信号还挥之不去,一地喟叹,而这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品格也在不知不觉中孕育,连做梦都没想到,二年后,部队已安排人员到家搞外调,作干部苗子选拔。随后,首长找我谈话接指挥排长的职务,我还在推荐别的优秀人选,被首长一脚踢出办公室去办交接手续。紧接着四个兜的衣服一穿,就蹬上了军列,开赴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最前线。       

那是个什么场景啊,走一路全是“再见吧,妈妈;再见吧,妈妈。军号已吹响,钢枪已擦亮……”心中什么怕都被冲刷得干干净净,若没有建功,回来就没脸见母亲。最难忘的画面不是枪林弹雨,不是胜利,而是在越南境内有个晚上,全营挤在一个山坳里休息,过后思忖,假若有一个越南特工偷袭,后果就不堪设想。还好,部队满员凯旋而归。

归来后,只因为别人介绍个对象是师首长的女儿,而当时军营有个传言,一位战斗英雄因被某军首长选为驸马,便天天见他夫人得敬礼,害怕以后我见了她也得天天“立正”,大男子主义驱使,就没敢点头,营首长当面做工作也没给面子。这下倒好,在一个职位上差一点成为臭鱼烂虾,一耽搁就是若干年(也不一定是这个原因)。我说我没有梦想,就是没有想过会提拔到哪里去,将来会有什么大作为,但也能撞大运。1985年所属部队精简整编后,我们连队像一个没娘孩儿,被孤孤单单的归属到另一个师,这个师的团首长很快发现这个连队有一个能干活、会干活的傻子,又不出门、不知情地让一个台阶一个台阶的向前迈进。这个时期最精彩的篇章要数到胜利油田修高速公路。全团开誓师大会,我给连里的战友们讲,这是我们到新单位的起点,能不能在一个地方站住脚,誓师大会就是最好的检验。誓师大会前要走分列式,我和连长一起鼓动部队:“弟兄们,苦练一周分列式,确保第二争第一!”一个炮兵分队到步兵团,走队列人家就不往眼里放,但结果就是拿到了第一;修公路,战士们都是用独轮车一车一车地往上推,推得裤裆都被汗水浸烂了。我同连长说:“老朱,这样不行,不能让战士再受这般罪。”就带着通讯员在油田转悠,发现推土机就跑步前进套近乎。遇到个河南老乡当队长,就把他和推土机手拽到连部喝酒,第一碗酒老乡端起来说:“你把它喝下去,明天保证给你来推土机!”我端起一饮而尽;推土机手看到后,马上又倒一满碗:“你把这一碗喝了,保证来D60。”D60啥概念?一铲子就是6米宽,需要战士推多少车?我毫不犹豫:“签字!”掂住纸笔递到了对方手里。字签后,我端起碗,又一个一饮而尽。等到第二天酒醒来,已阳光高照,马上问连长:“D60来没有?”连长说,你醉了,哪来车?我立即赶到推土机队,人家山东人就这么讲信用,司机就在车上坐着,单等我去领车。车一开到工地,全场一片欢腾。我有事接爱人去青岛,找团首长请假,团首长不放心,我说这个连队如果因为我不在,出什么事,团里可以撤我的职!我前脚走,板报后脚就推了出来:“干吧,领导在与不在一个样!”比我在现场干得更好,年终全连荣立集体三等功。谁知过后没多久就接到团干部部门通知,到团政治处报到,为此还与连队战友依依不舍;没干多久,又被调到师政治部任职。但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家中的女儿马上就要上学,该转业了。就向师首长要求,回到了家乡,解甲归税。

“军号哒哒哒吹,步伐快如飞,革命到底永向前呀,坚决不后退。”人转业了,但军号哒哒哒吹的旋律和音符却镶刻在了每根神经里。

前线,战斗正酣,接到师司令部通知,让我到后方参加誓师大会。我从泥水的战壕里爬出来,等不到汽车,就一个人翻山越岭的跑,一片汪洋大海横挡在前面,我拉来一根被炮弹炸断的树干,拖到水里游到了岸边。翻过残垣断壁,这里也是战场,指导员中弹牺牲,我从战友身上脱下象残旗一样的血衣,继续狂奔。在一个原野的开阔低洼地,人山人海,好不容易挤到主席台上,会议已进行到表态发言,一群人都在等着。主持者看人多,就说选三个吧,我说我上!因个大体壮,另两个瘦高个就站在我左右,我向前一步,正步走,敬礼!掏兜。写好的稿子早不翼而飞,不知掉到了哪里,就举起血衣,声若洪钟:“我们有这样的战士就无往而不胜!我们有这样的官兵血熔与水,就无往而不胜!”再看下边还有一群首长都在看着我,就赶紧再加一句:“我们有上级首长的战略设计、战役组织就无往而不胜!”

梦醒。

人们常说,好人有好报。我自己不能给自己下定语我就是好人,但不会做坏事。人们有信神、信佛、信天主、信基督等等,我不信,也不反对,但我相信上天。上天是什么?是一只无形的手。我们做什么,他看得最清楚。他最公平公正。你只要不作恶,他时时处处都在呵护着、保佑着,让您平平安安,给你带来你想都没有想到的惊喜。

  从部队转业,就牵扯到安置问题。我的工作安排也很省事。回来前,我住的地方与报社为邻,就不时写点小豆腐块倒腾着玩,不时再来个“头版头条”。同编辑混熟了,人家问我打算去哪里?我就将在军营里《解放军报》等报刊上发表的文章和典型材料整理成册,交给人家,请人家帮忙,进税务机关后我还不知道局长是谁。“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过去的已经成为过去,新的一页就这样开始了。

 我好像不会做梦,连做梦也不是自己。典型的属于那种过一天算两晌的人,心中植入的信念只有一个,组织和领导叫干啥就干好啥,不让干了也不去想它。天天随遇而乐,随心所乐,不管对人对事,掏出一颗心来,不带半根针去,自得其乐。回来后,业余生活很长一段时间就是照相、录像。周围朋友们有了大红喜事,往往提前俩月预定,不然到时排不上号,都知道我录个相也是特投入,可以放宽心。后来税务机构分设到地税局,领导给压了担子,就一门心思投入了新的领域。这一投入不当紧,在领导和同事们的全力支持下,创造出了全国性的典型。接着下到了基层,当起了“诸侯”。临下去时我在想,当我历尽苦难的时候,我多么想用组织上赋予我的权力,用自己积聚的能量给我的部属,给所辖的纳税人,给当地政府做出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我原呆那个地方该有多么好啊!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在我离开时有三个舍不得:一是舍不得这里的干部职工,他们全力支持我,实现了连续三年行风评议第一名,被平顶山市市委评为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是整个税务系统的唯一一家;我们的职工好到什么程度?四点发通知五点开会,一个边远所的四名同志为赶在五点前到会,跑步进入会场;纳税人反映我们的一名职工,用人家一个一毛钱的塑料袋,商户高低不要钱,这名职工说:“你不接,我就不能用”。二是舍不得这里的父老乡亲。在一个地方呆久了,认识者多,上街喝碗糊辣汤、买个水果往往掏个钱就要推来推去。2001年8月21日,为检查安全防护措施,却遭到10千伏电击住进医院,连素不相识的老太太都掂着鸡蛋到医院看望我。三是舍不得这里的四大班子领导和各局委、乡镇的朋友们,是他们的精心呵护和帮助才让这个单位拥有了美好的时光。

 军号哒哒哒吹,生命不息不后退!会计记帐有个规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这种性格在战争年代行得通,当社会快步进入市场经济多元化时代,不长脑子,不懂算计,不会钻营,不知防范,继续再光明磊落地走下去,暗道、机关就防不胜防了,何况你就不设防。你可以用笔杆接连抒写出全国性的先进典型与先进集体,可以用先进文化打造出过得硬的先进团队,可以获得河南省地税系统“优秀领导干部”的荣誉,但就是不能进步;甚至你按照上级规定,采取“按月考核、按季兑奖惩”的目标管理办法调动干部职工的劳动创造性和积极性也会成为“问题”;甚至正在“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种好责任田”时被突如其来宣布靠边站、挪位置。呵呵,面前跳出“不合时宜”那个典故:苏东坡还在京都做官的时候,一次退朝回家,指着自己的腹部问侍妾:“你们有谁知道我这里面有些什么?”一答:“文章”; 一说:“见识。”苏东坡摇摇头,王朝云笑道:“您肚子里都是不合时宜。”苏东坡闻言赞道:“知我者,唯有朝云也。”以至于后来苏东坡遭一贬再贬,数妾相继辞去,唯有朝云不离不弃,相依相随。在王因病早于东坡离世后,苏东坡在她的墓地亭柱上镶上“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的对联来纪念她。苏是大文豪,我们一个土窝里生长的草根会知什么,不仅是不合时宜,更是“不懂时宜”啊,说是身在体制内,其实,对体制一点都不懂。苏东坡还有个朝云理解,你有谁乎?

你不后退,谁后退!

 

 三、潮平两岸阔

穿过风,穿过雨,穿过多少春秋。我记得古语有一句话叫“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纵览自己走过的路,作为小人物,无所谓成败,无所谓得失,无所谓对错,问题都源于本性。山河易改,本性难移。

  我记得我下基层的前夜,大哥、二哥到家送我,扯了半天,我看核心就是一句话:“大公无私”。自己的哥哥应该说不会是在唱高调吧?所以我不会运用组织赋予的权力为自己谋私利,时时将自己放到悬崖边上,不敢越雷池半步。我送女儿到北广上学,找侄女借钱,侄女给我开玩笑:“你当局长的还用借钱?”我说不借不行啊,不借,也许就安生不了了。父亲有病,是我妻子每天用自行车推着送到医院输水,单位的车也不让用。转了几个地方了,会来事的话,也可能早给自己准备好“备胎”了,但客观是连一只轮子也没有。虽然“若有所失”,也不是没有得,这个得就是换来了心安理得,睡觉踏实,经得起明枪暗箭的袭击。

  还有朋友告诉我,你做事太公心了,什么都是公事公办,民主协商,没有远近之分,这样就会得罪人,得罪那些无能力反而有想法的人,得罪那些有想法你就是不开窍的人。权力不仅是为大家服务,也得为自己服务,为找你的人服务。又是一盆雾水。

  还有你知道什么是蜘蛛网吗?请注意一下房前屋后的蜘蛛网,自己是圆心,转圈都是用经纬线编织起来的网络,形成了一个闭合的回路,有些人不管做什么,都是游刃有余,靠什么?都是有圈子,有高人指路。象你这样只知道党叫干啥就干好啥的人,遇到了“黄政委”可以,有你发挥作用的市场,遇不到呢?

  罢罢罢,本来就没有什么梦,还啰嗦这么多。人这一生啊,有的人活着,同死了一样;有的人死了,还象千年不朽的胡杨,魂灵仍在飞翔。冯友兰将人生划为四个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宗白华说,人生有六个境界:功利、伦理、政治、道德、艺术和宗教境界。他们都在期望人能战胜生理与物质的、实用与政治的境界而向道德的、艺术的、宗教的乃至天地的境界攀升。这些似乎不好理解,其实,作家池莉的说法比较直白,就是小时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大了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再往后呢,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后才知道这句话源于佛界)。象马斯洛所描述的那样:“最成熟的人,也是具有强烈的孩子式天真的人。”还是做真实的人吧,做属于自己的人吧。人各有志,明明你属于大自然、属于社会、属于大家,明明你羡慕的那一部分不属于你,你还能做什么?就做自己想做的人吧,没有被扭曲就够了。

梦,还有梦吗?唐代诗人王湾的一首诗浮现在面前:

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就这样“悬”着业好,知足者昌。“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何况升迁与发财与钻共产党的空子并不是进步的唯一标志;何况有些权贵在十八大反腐之风劲吹到某个系统时,有的被免职、有的颈悬梁、有的进牢狱,一个个“无可奈何花落去。”您所思所做的,应该是感激感谢感恩才对。如果这个世界都像你这样不识时务,不于时俱进,一意孤行,那共产党的官还没人当的吧?当时还感叹,这些人虽然得到了应得的惩处,但误人子弟阿,多少饱学志士不就耽搁了吗?往哪里去寻求公道。特别是居然出现前赴后继的情景。人事调整说是公开公平公正,其实都是糊弄辛球;经济项目说是招投标,也是提前就布局了的,是你不懂这些冠冕堂皇,才有了那里多地感叹。你的成长期处在毛泽东时代,享受到了那个时候的福祉,就带进发展变化的进程中观念事物,所以不可能对接。以后会不会风清日朗,只有通过时间和发展来检验。


 

四、心的方向

一个世界的消失,一定会有一个新的世界所取代。这就是大自然的一般规律。
从天天紧紧张张的节奏里走向没人管、没人问,自得其乐,做什么呢?先想起歌德与拜伦这两个好友。
   1823年,大诗人拜伦陷入深深地绝望之中,他准备将自已的躯体献给战争,在行军途中写信给挚友歌德,倾诉烦恼。那年, 拜伦35岁,风华正茂;而歌德已经75岁高龄。一个年轻的生命没有生活目标、没有情人、更不敢谈恋爱,只有将生命寄托给一场战争。而另一个尚能饭否的老人却正准备向一个年轻的女子求婚,他的情欲象一个年轻小伙子一样不可遏制。

歌德是在拜伦的鼓励下向那个只有19岁的姑娘求婚的,他不仅没有年龄的落差感,反而充满着万丈激情。事后他得知拜伦在异地他乡更加忧伤。拜伦说他自已是年轻的老人,而歌德则是年老的年轻人。一年后拜伦客死在战场,而歌德却在那个靓丽的女子怀里享受着美满的生活,他的诗作一篇比一篇华丽,一篇比一篇辉煌。

我的手边有一本《时间简史》,作者是斯蒂芬·霍金。一位只能坐在轮椅上,通过眨眼和眼光的移动与外界交流,只能靠语音合成器一分钟说五六个单词的重度残疾患者。他21岁正在剑桥攻读天体物理学硕士时,患了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这种不治之症的结果除了瘫痪,就是死亡。但霍金坐着轮椅还想爬山、爬长城。只要能够做到,他都要去做,他总把自己看作跟普通人一样。就凭着这样坚强的毅力和精神,用智慧的力量去探索宇宙的起源,完成了《时间简史》。该书从研究黑洞出发,探索了宇宙的起源和归宿,解答了人类有史以来一直探索的问题——时间有没有开端?空间有没有边界?成为继爱因斯坦之后又一个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

世界就是这样,很多事情我们无法改变它,我们只能决定如何来应对。还有一位朋友不幸患上小儿麻痹,腿一点都不能动,必须坐在轮椅上度日。但是他讨厌整天依赖别人把他从楼上抬上抬下,便晚上一个人偷偷地练习独立行走。他先用手臂的力量,把身体支撑起来,挪到台阶上,然后再把腿拖上去,就这样一级一级地上下楼梯。他母亲心痛地说:“你这样在地上拖来拖去,别人看到了多难看。”他回答说:“我必须面对自己的耻辱,必须自己让自己站起来。”这个自己帮自己“站”起来的人,后来站到了美国总统的位置上,他就是美国第32任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美国历史上惟一一位残疾人总统,他打破了美国总统不能连任两届以上的惯例,树立了一个坚忍、机智、奋斗不息的形象,创造了美国空前绝后的纪录,总统任期长达12年。

歌德、霍金、罗斯福可能注定会成为风云人物,我们只能是平凡的人,只能做平凡的事。平凡,还能做什么呢?天津有位叫白芳礼的老人,到74岁选择了新的人生,靠风雨无阻蹬三轮车挣钱资助贫困学生上学,一直坚持到93岁离开人世。在最后19年的生命里,靠着一脚一脚地蹬三轮,挣下35万元人民币,资助了300多名贫困生。白芳礼通过自己的燃烧,给世界留下了最后的光芒。他生前绝对没有这样想过,他走后,京津两地艺术家联手,用时一个多月为他制作纪念碑。纪念碑高1.83米、宽2.2米,主碑体由精选的太白青花岗岩制成,上面用金箔刻制了白芳礼老人生平的碑文和老人当年蹬车擦汗的照片;旁边是一尊高大的白芳礼铜质胸像,两侧簇拥着松柏和鲜花,后面植有紫李子树,寓意“桃李满天下”。

从歌德到霍金,从罗斯福到白芳礼,从伟大到普通,从健康人到残疾人,从年轻到年老,无一不在昭示着一条真理:只要心中有梦,只要坚守自己心中的操守,朝着心的方向,努力去做,坚持去做,就可以在如潮的人流中矗立起自己的人格和尊严,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奇迹,成为一个舒展的、对社会有所作为的人。

嘿嘿,绕了半天,就是为自己新的世界找到出口,找到站立点,从这些个例中给自己以深深地启示。我生性就是一个长不大的孩子,生性就是一个草根草民,不可能也不可能奢望做惊天动地的事情,也不可能“苦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按照自己的喜欢与本性,选择了爬山、读书与码字。
   爬山。过去也爬山,附近的山、景区的山,现在爬山是户外,是野线,是背着装备的跋山涉水,有时甚至会很凶险、艰巨。忘不了那南太行的双岭鸡冠梯。鸡冠,一看名称就知道了啥意思,可那梯是啥?悬崖的半空,有人踩过的印痕,拐弯需要先把装备挪过去,不能被石壁碰到;每向前跨出一步,需要先用手抠住石缝,扎稳步子,更不用说左顾右盼了,脚下就是万丈深渊,看一眼也会使你心惊胆颤.当一身冷汗爬上山顶,领队问大家:“谁敢再从这里下去,不收A费。”没有一个驴敢吱声。忘不了挺进江西萍乡附近的武功山。身背25公斤重的装备,日行40公里,翻越20座山头,其中有些当地百姓流传下来的名字就是“好汉坡”、“绝望坡”,可见之艰难。三天两夜,居然没拖驴群的后腿,还往往走在最前边。啥原因?我与另一驴友立足于早,早动身,慢节奏,当别人休息了,我们就背起装备继续前行,反而往往把大部队甩得远远的。忘不了那鄂西南五峰县境内的百溪河。又是一条长长、艰苦的线路。但这种艰辛与欣赏到的惊喜也是成大正比的,百溪河中心湘鄂交界处的自然界石彰显着湖南、湖北二省的团结协作川流不息;两岸鲜艳夺目的彼岸花生生只能相望,不得牵手,昭示着有种爱只能相忘于江湖,不可越雷池半步,神圣与荒唐仅仅毫米之隔;更惊奇的是到栗子坪视野里所出现的会变的山峰,那鹰击长空的耸立与变幻莫测,来源于层层叠叠、盘根交错的基石支撑,真应了老子那句“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高台,起于累土”与“高以下为基,贵以贱为本”的醒世恒言。
   读书。还有什么比读书更惬意、平静的呢?过去读,往往是急功近利,急用先学,不用不学、不读,现在利用这个闲暇,随心游走,信手翻览,成了载歌载舞的享受。《人与自我》、《人与国家》、《人与世界》这套丛书本来是大学生课外阅读教材,倒进入了我的视线;在女儿那里发现一套《文学回忆录》,随便一翻,苦涩的史料,怎么会被木心演绎成散文,演绎成音乐,演绎成名言警句,演绎成思想与智慧,就不得不再买,不得不反复读,不得不由衷地赞叹;一朋友看我没事爱翻书,就推荐《少有人走的路》,这也是一个系列,说是讲心理学,其实是让人放下固有的思维模式,固定的是非标准,固化的思想观念。读了它,就不能不读克里希那穆提,随着他散发的《爱的觉醒》、《超越时空》等柔和的气息,心灵渐渐空旷起来。甚至遐想,曾经倡导的能官能民、能上能下有多好,“流水不腐,户杼不蠹”,真要让一些官吏增加点这样的体验的话,就不至于那么颐指气使、目中无人,走向末路了。
   码字。爬山能使人身心合一,读书又提供了灵感与智慧,跑跑、读读,想想,再举一反三,结合自己过往的体验与感受再写写,写着写着写出了一本小册子《心的方向》。真的有了方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归宿?当某一天遇到《复归于婴儿》,才知自己多么才疏学浅,多么无知。


 

五、“复归于婴儿”

六年前吧,我到京都五棵松办事,有三个小时的空闲时间,就沿街溜达,看到一个《本心》书店,旋即拐了进去。

这是个销售旧书的铺面,空间十分狭窄,书架与书架间只有一个人肩宽的间距,进去眼睛就被旧书充满。一排排地过目,一本本地检索,反正有的是时间。也许无目的,就是目的。当我蹲在地上歪着头、斜着眼一本本过滤时,有本书划过一道亮光:《复归于婴儿》!这不是剽窃我的感受吧?不久前我曾写一篇《越活越小》的随笔,发出“也许有一天,我闭上了眼睛不再睁开,那是从成人走向婴儿,从婴儿又回到母腹,完成了生命轮回”的感慨。迫不及待地从书架上抽出来,是柯云路的名家心迹丛书,心灵之花的开放、在超越界限中发现界限、潜意识准确而丰富的语码、擦亮我们心中的灯……仅目录就够回去揣摩不停了。当幸福地站在柜台结帐时,一转身,旁边一摞书上又跳出来《静心》。《静心》是什么意思?掂起一看,竟然是奥修的书,我心仪已久的印度心理开悟大师出现在眼前!是不想让我走啊,如同一个孤独的找不到家的孩子,突然听到了妈妈的呼唤,突然发现了回家的路,刹那间的狂喜,也顾不得多少钱了,丢下一张“小红鱼儿”,将两本书小心翼翼地贴在胸脯,昂首挺胸走上大街,毛阿敏春晚《微笑》的旋律在周身沸腾:“当黎明穿破黑暗,朝霞对着天空微笑……当歌声萦绕枕畔,婴儿对着母亲微笑,我们等待这一天啊,希望在心中奔跑……”

希望在心中奔跑。到底什么是“复归于婴儿”?原来这句话并不是柯云路的发明,创始人是2000多年前的老子。老子在他所著的《道德经》(古本为《德道经》)短短5000言里就有多处提到。笔者掌握不一定准确,“据不完全统计”吧,其中第十章、第二十章、第二十八章、第四十九章、第五十章,有五章都以婴儿、赤子、孩等词汇专门研究儿童,将婴幼儿的特点准确完整地呈现出来。其实,将全书读完,系统、整体地畅想,这本书本就是“孩子写,写孩子”的。是一部没有花言巧语,很纯朴厚道的做人处世专著。过去家里放着,却束之高阁,现在才懂它的弥足珍贵。如果说《新华词典》是解决字词发音和原义引申义的话,《道德经》完全是一部智慧教科书。不在于“背”、记了多少,在于它的无处不在,在于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了什么难解的疙瘩时,想到它,它自然而然就给你呈现出应对的措施和办法来。就“复归于婴儿”而言,从以上五个篇章不难看出,老子用了“柔、沌、和、朴”四个关键词来论证。

柔——“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他的观点是“柔弱胜刚强”,物壮则老。他讲,“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强大处下,柔弱处上”。最典型的例子是水,居善地,心善渊,言善信,事善能,政善治,动善时,凭借流动的力量改变它表面上看来是柔弱卑下的特性,穿山透石,淹田毁舍,任何坚强的东西都阻止不了它、战胜不了它。

沌——“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老子倡导混沌、笨拙,不喜欢精明灵巧。“独顽且鄙”;“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等等。在老子的心中“愚”与“沌”,包括“恍惚”可都不是错,是专注做事的有效途径。

和——“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还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在老子看来,事物不存在善恶、是非、美丑、高下、贵贱、对错、利害之分。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不可得而亲,就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就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就不可得而贱。婴儿是人的开端,少年、壮年、老年都以婴儿为起点,但婴儿浑沌无知,与天地之和合而为一。“和”所表示的统一,包含着对立在内,是有永恒性的。假若我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事物呈现这一面时,你立即就会想到另一面,不得寸而退尺,还会有什么恼怒、什么纠结、什么得失而放不下呢?

朴——“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这个“德”就是朴。朴散则为器,见(xian)素抱朴。“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朴的原意是指没有加工的原木,在这里象征万物的本初。在外边转了多少圈,跑了多少路,干了多少事,终归还要回到这个初始阶段:“复归于婴儿”。

奥修怎么会给老子联系起来?其实,他与老子相隔时间仅比我们早那么一点,1931年生于印度,他自己谦称仅仅是老子的三流门徒,但所著的《静心》本身就是对《道德经》的拓展,所著的《道德经新释》更是对弄懂《道德经》的基本含义不可多得的大海航标。

哲学与智慧,世界有共通之处,有些智者能够超越时空实现心灵的对接。除奥修外,我所读到的如德国哲学家尼采,说人生必经骆驼阶段、狮子阶段和婴儿阶段。这个“婴儿阶段”不知是不是剽窃老子的智慧,也很自然地对人生做出同样的定位。骆驼把自由化作沉重的责任,背着责任跋涉沙漠;之后,便是狮子去争取自由,为自由而战斗得遍体鳞伤。再后来便是反向回归,努力创造一个如黎明时的云蒸霞蔚、珠光丽影那样的新的生命本体。

 

六、复归之路

天高云淡,知迷则返。

学着老子做婴儿,不知是置身在圣人的怀抱,还是被圣人丢在席上,任其“自由”。复归与破土而出的幼芽自小向外的成长一样,都是一路功课。孙悟空保护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才取回真经,修成正果,而我们的复归之路也决非轻而易举。各人的经历不同、起点不同、对事物的认知不同,复归之路千差万别,对我来说,当注重处理好三个关系:

其一、在思想观念上退与进的关系。我最近同一位南非人接触,陡然弄不清社会进步可以敦促人类进化或是退化。一方面高科技的迅猛发展,思维越来越健全,思考越来越复杂,反应越来越敏捷,看起来似乎进化了,但离人性的本原却越来越远,又感知的是种退化。我现在不爱看影视剧,因为演绎的全是勾心斗角,倒喜欢看起“动物世界”来。动物的雄性可以通过勇猛和刚烈保护自己的雌性、保护儿女、保护地盘,不容侵犯,而人类呢?雄性也与雌性斗起心眼来,身上所具有的男子汉气质越来越鲜见;说是生活水平提高了,保护能力可以用激光制导、可以“萨德”了,但人丢下了棍棒刀枪也不用比赛奔跑,增强速度和耐力了,虽然走向了异性那样的光鲜,但阳刚之气荡然无存。由此,我倒喜欢起这些“智力不全,骨骼发达”了,毕竟他们更能彰显出动物的属性,男子汉气象。

毋容置疑,生命从娘肚里落下来,是一个无可挽回的退化、老化过程。如果一直精进,必然会两点成一线,走一条从出生到终极的直线。我曾经将人生分成长期、奋斗期、享乐期,现在看最后这一时期比老子的定位“复归期”相去甚远。人们总是赞美初生婴儿的纯洁,却很少有人会欣赏“老小孩”们返朴归真的可贵。婴儿因为对世事人生的懵懂无知,让他们无法分辨价值,因此也无欲无求,纯真质朴,然而上年岁人们的返朴归真,却是一场艰难的自我超越。这种折返,是带着思维,回头寻找曾经的纯真,对自己的生命重新洗牌,就必然得使清醒的大脑走向恍惚,使分工明确的感官走向混沌,使惯性意识走向淡化以至消失,逐渐使敏捷的人生退化到对外界事物麻木不仁的状态,对外部呈现的一切,自觉用开放包容的情怀,等闲视之,不再对耳朵里听到的、眼前发生的各种事件做出对与错、是与非、美与丑的评判和指手画脚了。这就是老子所说的,复归于无极,复归于朴,与宇宙和大自然融为一体,是需要勇气的。

其二、在工作诉求上收与放的关系。“收”即收回,“放”即放下。人从一出生,一直向外生长,向外发散,求知识、求升迁、求名利、求荣誉、求财富、求出国、求安全,等等,正在上下求索中乘风破浪,勇往直前,这时候却要停下脚步,向内心折返,需要放弃多少光环、放弃多少名利、放弃多少情愫、放弃多少欲望、放弃多少的牵挂羁绊。首要的就是要把头脑里向外发散射线一个个、一根根割舍,忍痛割舍也罢,使之不复存在,把在外游弋的思维回归到自己的内心,不再有仰望与被仰望,不再有支配与被支配,避免来源于外部的一切干扰和影响;同时,“善行无辙迹,善言无暇谪,善数不用筹策”,对身体之外呈现的一切“所求”要舍得放下、放手、放心,达到充耳不足闻,视之不足见、淡乎其无味的程度。

其三、在生活方式上简与繁的关系。“你简单,世界就是童话;心复杂,世界就是迷宫。”生活包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物质生活无非是围着衣食住行的转悠。衣不在于名贵,遮体就行;食不在于好赖,一碗捞面条即够;住不再乎大小,有其安身即可;行,不在于品牌,有两条健壮的腿更美,近有单车,远有高铁,已经足以满足需求,追求高大上了,反而会影响自身的身体健康;精神生活也要随遇而安,少一点对光怪陆离的羡慕和仰望,多一点在哪说哪的踏实自在,根除对外部所谓“品质”、“名望”的向往与追求,化繁就简,去伪存真,就少了许多闹心。

说来说去,还是陶公这一席话最得劲:“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既没有过去,也没有未来;既没有仰望,也没有被高抬;既没有支配,也没有被唆使;既没有愤怒,也没有悲哀;没有妄想,也没有期盼,就是依心性而行,真实自在。复归于婴儿之路,虽然漫长,我愿就此起步。

耳边,仿佛又吹奏出熟悉的童谣:“小小少年,很少烦恼,眼望四周阳光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