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听熟人介绍过我,第一次问到办公这到找到我,并作自我介绍。而且抱了他们村八户农民的八本承包经营权证来,问我能不能以此为依据进行承包经营权评估?我说只要他与这八户人家签有土地流转合同,并种有实物,按我们的要求提供基本的评估资料,我办牵头,可以请农业局、林业局、住建局等有关部门专家参与进行评估。我问他准备贷多少钱?他说十万块钱。我说就十万块钱,他完全可以个人名誉贷款。他说他问过,信用社的利息要高点,农行可以贷,但要领财政工资的人担保,他找不到这样的人帮担保,所以暂时不贷。

  我说他要贷款可以想办法,但在贷之前,要考虑贷去做哪样?能不能赚钱?思路决定出路,如果什么都想做,那什么都做不好。所以俗话说:“糠多嚼不烂”。他说他在广东打了多年工,多少有些积蓄,回乡搞药材种植,现在种得白芨与黄金(一种药材)200亩,与某制药集团公司签有供销合同。他说他的合作社是个人独资兴办的,种植技术他已掌握,只要种得出来就有钱可赚。我给他说,技术掌握得好,指导得到位,还要考虑成本问题。现在,农村合作社、村级公司、县与各乡镇办农业园区的涉农公司,到处都有。但是,在管理上,绝大多数不到位。比如锄一亩地的草,一个人一天可锄完,但由于按出工天数计酬,所以磨洋工的情况普遍存在。如果一亩地的草,包给一个人锄,按要求锄完,验收后给一百块钱。那么,锄草的人,多劳多得,积极性高,愿意按主人的要求加班加点。如果按每人每天八小时60元计算,一亩地的草,三个人一天都不一定能锄完。这样算下来实际成本就高了。他点头说,他才上过小学三年级,有的事想不到,但我讲得好,他按我讲的,回去就试试。

  他再次来找我聊天时,说是和我聊了一次,对他好处很实在。他回去后,不论做啥,都提要求,搞承包,通过验收,一个星期结一次账。总体上他节约了费用,做工的人,多劳多得,起早贪黑的,积极性很高,开工钱及时,愿在他合作社做工的人很多。他说他们村级公司对于务工的人,工钱拖欠情况普遍,所以很多人听到他开工钱及时,都问上门来要求为他做工。

  他说他想好了,不再打喂牛的主意了,先把与某制药集团公司签订的白芨新品种与黄金药材的合同履行好——种出好产品,既能赚钱,又能带动农户增收后再扩大种植规模。他将种植成功的白芨图片发给我看,那白芨,比起我们本地野生的,个头大得多,亩产两三百斤应没问题。但他说这东西是两年生的药材,而且像洋芋、花生一样,生在地下,不容易受雹灾。种在山地上,也不容易受水灾。雪凝影响不大,管理得好,稳赚不赔。

  听了他的话,我给他提出建议说,如果他扩大种植规模,涉及到管理问题。在管理上,仅凭他一个人,管不过来。他既然掌握种植技术,就可以发动其他村有果园的农户、合作社,其他企业搞林下种植,他负责技术指导与产品回收,价钱上可低于他与白灵制药厂的收购价,他从中赚一点差价。这样一来,各方都有好处,就可以形成一种长期合作的利益机制。他认为我说的在理,所以他也想按这样的方式进行探索。

  他是一位热心肠的中年人,出生于1976年。在广东打工二十年,任过厂长、经理。因为不小心发生了一场火灾,他遭到人生有史以来的一次重创,才想到回乡创业。

  我喜欢他的善良与不怕吃苦受累的创业精神。他看中我对他创业中通俗易懂的热心指导。在农业企业管理上,因为与成功者打交道的多,加上喜欢思考,所以,谈到农业产业上的创业,我能说出个子丑寅卯来,他爱听,觉得有道理的,他马上用在实践中。

  我给他说,搞农业,要有相应实力。特别是种果树、茶叶,药材,这类多年生的东西,前期投入大,没实力难以支撑。就算借贷也要有实力才能借到,因贷款总是有条件的。所以,无论种哪样,成功了,有收益了,也不应盲目扩大规模。就像喝酒,只能喝三两的,如果喝上半斤,自己受不了,会伤坏身体。所以,生产规模与自身管理能力一定要相适应才行。如果到一定时候,想将企业做大做强,那就得建立强有力的团队,创建适应规模扩大后的团队管理制度和团队精神,才能经营管理好一个规模比较宏大的企业。

  他说他来普定,只要有时间,都想来看看我,哪怕说上三两句话,都是大有收获的。我说他不能这样看,我也只不过略知一二的、说的都是些浅显的东西,对他若能有所助益,我很高兴。因为这多少能体现一点思想的价值,无论是谁,都会因此而高兴的。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