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浮于世,要处理很多情感,压力渐大,总要有处发泄。这时候,开始对文字感兴趣。想到哪儿就写到哪儿,没有人要求格式,便没有格式,也没有明确的主线路,勉强称得上主线路的,便是自己时好时坏,若隐若现的心情。

  有人美其曰:散文,其实就是一种心情,一种随笔。

  有时候一句话,或者一个感悟,一个细小的片段,就能引发一个感想。可以加一段虚幻的情节,也可以油然而生的几段感怀,便也可以称之为“散文”。

  写散文不是写日记,因此不要刻意去探讨文中的情节就发生在作者身上,每个人都不会傻傻地把自己的幸福或悲痛的事儿拿来给大家分享的。所以,当我们读一篇散文,无非去欣赏优美的文字和作者的情感,情节,就不必考究。

  我喜欢写一些东西,也喜欢读一些身边朋友写的东西。无非是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心情,有自己的写作手法罢了。

  这两天又失眠,夜里起来看自己的日志,通篇也就马马虎虎,仔细品读,更觉不堪入目,思想跨度大,衔接过于生硬。多读两遍便觉得如同嚼蜡,不堪入味。

  有人说,这就是散文,“形散而神不散”。

  其实,散文不散。

  散文也有自己独特的结构模式,它不像记叙文,有明确的故事情节,也不像议论文,有中规中矩的格式。散文的特点就是平淡,但又不平淡。

  平淡的是故事情节,不平淡的是人物的内心。

  从朱自清的《背影》,到莫怀戚的《散步》,情节平淡的死水一般,但就是这死水一般的情节中,蕴含的感情却一直牵扯着我们。

  “草书”是书法当中常见的一种形体,但并不是说,写的潦草就是草书。小学的字体课上,语文老师便说,书法当中,最难写的便是草书。草书看似潦草,但结构紧密,有板有眼,有驰有缓。稍有不慎,便有“画虎不成反类犬”的感觉。

  散文也是如此。看似平淡的外表下,隐含的情感便如:三月春水,暗流涌动。其内在感情层层递进,直至结尾,一阵波浪,又噶然而止。你可以回味,也可以想象。

  喜欢散文的人,多少都会喜欢诗歌,现代诗歌,想象更为壮阔,语言更为优美。

  散文和诗歌一样,不会强加给你一个特定的路线,让你跟着路线走。散文中的路线无非是为了烘托思想感情的。至于领悟到什么样的感情,因人而异,散文也不会引以强加。

  用“阳春白雪”形容散文一点也不为过,但好的散文终归没有把情感洋溢于外(也有抒情散文)。

  散文中优美的辞藻适当点缀,部分情感在需要挑明的时候,也点到为止。如饭后甜点,太多,就你为了。散文,真的没有太大的情节波澜,如小家碧玉般,隐约和含蓄交叉着。无非“榆柳桑槐”,“家长里短”罢了。

  喜欢散文的人,生活也会滋润一些,这种“滋润”,和物质没有关系。

  很多人抱怨,恋爱谈久了,便觉得无趣了;婚姻处久了,便觉得无趣了;生活过久了,便觉得无趣了。

  这都是生活,这就是散文。散文看似平淡无奇,却有丰满的情感色彩牵引着。

  生活,引发了一篇篇的散文,散文,也感动了一段段生活。正是,因为一条层层推进的情感线,才使“平平淡淡”的散文不散,也正是因为一条无法逾越的感情线,才使“平平淡淡”的生活不至于垮掉。

  有感情,才有生活;有情感,才有散文。生活不垮,散文,不散。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