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花谢,缘来缘去。缘分的路上,会与许多人相遇。有的遇见,如匆匆擦肩的过客,随风而去;有的遇见,似故人知己,铭记心海,难以忘记。在对的时间,遇见对的人,不一样的遇见,会让你心似花开,热情如火,让你澎湃的心海,如汹涌的波涛,潮起潮落。

  二零一八年八月五日下午三时,在沙河文体局会议大厅,与各位名家,与众文友的遇见,给行走于文字边缘的初涉者,注入新鲜的血液。授课老师们的讲座,就像和风细雨,滋润着我们久旱的心窝。他们就像一盏盏心灯,指引我们在凑文码字的道路上,坚定执着地努力前行着。

  三位颇有影响力的作家——杨献平老师,桑麻老师,青小衣老师,用他们多年来积累的写作经验,向我们讲授他们对写作的深刻体会和感受,毫无保留地诠释他们对写作的理解和感悟,和我们一起探讨“网络文学与当代文学的融合与发展”的意义和途径。

  与会中,杨献平老师,桑麻老师都谈到了“关于散文能否虚构”的问题。他们认为,写作其实就是生活的艺术,艺术的生活。它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在一定程度上,散文是可以虚构的。是可以在真实内容铺垫的基础上,展开合理想象的。但这些想象的内容,必须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它是文章主题思想的延伸与升华。

  桑麻老师还以他的作品《我梦见我有了一千间新房》为例,向我们阐明这种观点。他在文章的结尾处写道“糊里糊涂的,他竟然骑着一头黑猪轻盈地飞了起来。黑猪驮着他飞过村庄,飞过水渠和果园,来到自家责任田的上方。满眼青纱帐里,像垒麻将一样,堆起连片的屋舍。一栋栋小楼漂亮极了。他估计有三百来间。那个声音说,不止,一千多间呢,全是你的。他骑着黑猪飞来飞去,眼睛都顾不过来了。姚美丽和四个孩子,还有两个不认识的美貌女孩,站在一栋最漂亮的小楼前,一起向他招手。他心里认定了那是他未来的两个儿媳妇,别提有多高兴了。姚美丽喊他快下来。他想自己穿得皱皱巴巴的,好意思见人家姑娘?黑猪惦着吃食,急着往回赶。他的身体从猪背上欠起来,眼看就要滑脱了,情急之中,他一把揪住了猪尾巴……坠落……坠落……他跟猪一块坠落在地,右额碰到墙上……

  这些虚构的内容,就是为了突出历经生活磨难的主人公冯春安,是多么渴望拥有属于自己的新房。那是他一生所追求的目标。然而生活的现实,终没有想象中那么完美,他的生活依然如故。这些虚构的细节描写,符合当时人物的心境,这样的描写,更容易与读者产生心灵的共鸣,直击读者内心的最深处,从而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而从事多年诗歌创作的青小衣老师,向我们传授的诗歌写作经验,更让我们茅塞顿开,受益匪浅。

  青小衣老师讲,诗歌,讲究的是语言的凝练,它是用简练的语言,去表达生活中复杂的东西。它既要贴近生活,又要拉开与生活的距离。进行诗歌创作时,一定要讲究语句的精练。尽量少说空话,套话。少用形容词,即使必须要用,也尽可能地调换语序,注意语序的安排。她以毛主席七律《长征》为例,“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其中的逶迤,磅礴都是形容词,是逶迤的五岭,磅礴的乌蒙,如果这样叙述,极其平淡,然而调换语序后,效果截然不同。

  其次,青小衣老师还讲了“文字与意境的有机统一问题”她主张写诗不仅要运用凝练的文字,更要注重表达出它优美的意境,一定要意蕴深远。诗歌应该是凝练与含蓄的统一,应该有让读者产生优美的意境。她的一首获奖作品《闲置的木凳》是这样写的

 


  闲置的木凳

 


  松柏下的几只木凳

  好久没有人坐过了

  阳光晒得暖暖的

  也没有人坐

  雨水过后,木凳光洁

  还是没有人坐

  昨夜,好大的雪

  许多雪花坐在了上面

  哦,这些公墓里的木凳

  能坐下来的人,来了

  很快又走了,留下来的人

  都习惯了躺着

  她用这样与众不同的意境,用独特的视角,去阐述生命的可贵,珍爱生命这一主题。青小衣老师,用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复杂的情感,把感情化的东西,升华为意象化的美境。


  聆听着老师们直达心底深层的讲课,感受着他们对文字的情感炽热,心中泛起层层涟漪,一股股新鲜的血液,在身体中的每一处血管涌动着。看着他们,想想自我,为了自己喜欢的文字,以往所付出的艰辛和苦痛,与他们相比是多么的不屑一顾,不值得一说。感觉老师们的形象是那么崇高,伟大,而自己如此渺小,但因为有了老师们的引领,一定会不卑不亢,充满自信,阳光和力量。留在心里的没有丝毫的伤痛,只有对文字的痴爱,和一如既往地坚守。

  每一次的遇见,皆为有缘。因为与文字解下的不解之缘,让我们有了如此默契的遇见。在对的时间,对的地点,遇见对的人。我坚信,有缘的人,必将相随相伴,携手共前,在写文凑字的道路上,不畏艰辛,一路向前。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