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有一个鲜为人知的行业——拆装老旧飞机,迄今为止,中国唯一一家正式注册运营的股份制“老龄飞行器”专业化拆装企业,那就是“北京华戎冠兴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企业的创始人、总经理是一位军队退休干部,这位与飞机打了半辈子交道的老军人,怀着对空军、对飞机永远割舍不下的情结,在中国开创了这个新的行业,从无到有,越做越强,这个人就是北京华戎冠兴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郭铭儒。他,有着许多传奇经历和感人的创业故事。

 

一、梦起1973,没有飞机就没有他的今天

有些人爱做梦,而且一做就是几年十几年甚至一辈子。郭铭儒就是这样一个人。

郭铭儒有一个梦,这个梦和飞机是分不开的。

这个梦开始于他穿上蓝色工作服,维护战机的那天。这个梦至今还在延续。他认为,军人有军人的使命,男人有男人的担当,他的梦想紧紧扣着使命和担当。

郭铭儒,50年代初出生在河北北部的一座山沟里。1973年冬天,高中毕业的他应征入伍了,当了一名空军航空兵部队的机务学员。从此,他就与飞机结下了不解之缘。从机械员,到歼击机机械师,再到飞行练习器维护师。再后来,他当了指导员、教导员、学员队(团)政委、团、师、军新闻干事、空军指挥学院教员,但是,他仍然生活在一个航空的大环境中,他对飞机的感情一天也没有分离过。每当有机会下部队时,他总要到机场与飞机亲密接触接触,才算满足了他的心理需求。

他说,没有飞机就没有我今天的一切。

我初识郭铭儒,还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在一次空军新闻工作会议上,后来又一起参加过两期空军新闻干部培训班。那时候,他是北空某部的一位新闻干事,已小有名气。时隔许多年,我再一次见到他的时候,我们都已退休。让我震惊的是,当年小有名气的新闻干部,退休后居然成了一个赫赫有名的企业家,并且创建了一个独树一帜的企业。

我怀着浓厚的兴趣采访了他。当我了解了他是如何创造出这些传奇时,我对老战友肃然起敬,于是我用我曾经做过新闻干事的职业敏感,想把他的事迹写出来,激励更多的人。

我如约来到他位于北京南郊琉璃河的公司基地,一进大门我惊叫起来。这里,俨然就是一个缩小版的飞机博物馆,停放着十几架各种型号的老龄飞机。公司在这里买了20多亩地,建起了厂房、仓库、停机坪、宿舍、食堂、多功能厅,还有自己的菜地、大棚和鱼塘。所有队员按准军事化管理,衣食住行娱乐全部免费。院子很大,有菜地、玉米地,还有养猪场、鱼塘、鸭、鹅“嘎嘎”的曲项天歌。我开玩笑说,你真是三军司令,菜地里种飞机啊。我指着那些飞机说:你这里成了飞机博物馆了。老郭敦厚的笑了笑,带着不加掩饰的自豪说:这只是小小的部分啊,我们复原的飞机遍布在全国各地的博物馆、学校和公园,有240多架呢。

1532585268767945.jpg

老友相见,格外亲切。老郭个子不高,红红的脸堂,脸上永远挂着敦厚淳朴的笑容,让人感觉得到他军人的干练和诚实可信的品格。在随意的攀谈中,我了解了老战友退休后不平凡的经历。

(图为“种”在地里的飞机)

郭铭儒,退休前为空军指挥学院军事学讲师,正团职军官,空军上校军衔。由于他的工作成绩突出,先后四次荣立三等功;获得军内外颁发的奖励证书四十多本;中央电视台、解放军报、空军报等各类文学奖30多次。他的军旅生涯可谓成绩显著。

退休后的郭铭儒,对人生有了新的思考,他觉得,自己的军旅生涯结束了,可人生的追求不能停止,于是,他开始了人生新的探索。

这是一个艰辛的过程。

第一步,打工。他先后干过十几个行业,从报纸编辑、民办大学老师,到防盗门厂的办公室主任、餐饮公司的总经理,从销售公司的业务员干到总经理。销售过保健器械、汽油添加剂、特种车辆。他受了多少挫折,碰过多少钉子,受过多少委屈,只有他自己知道。但是,这个铁骨铮铮的汉子,戎马几十年的军人,百折不挠的军人作风,坚定地人生信念支撑着他,有胆识,肯吃苦,不怕困难,失败,成功,尝尽了苦辣酸甜。他一步一个脚印,顽强的走到了今天。

 

二、阴差阳错做了个“梦的插曲”,而且挖到第一桶金

老郭退休后,当初只是想打份工,充实一下自己的退休生活,寻找属于自己的机遇,没敢想过要干多大的事业。他第一次开公司做特种车辆销售,也是被“逼上梁山”的。

那是2003年的春天,他应聘到一家车辆改装公司当副总经理,然而他与众不同地主动要求放弃3000元的管理岗位(当时军队正团职干部工资是2400元),主动要求从底薪1000元的销售员干起。

这是一次自我挑战,军人出身的老郭接受了这样的挑战。

在专业上他没有优势,开始连汽车构造都不很懂。于是,他花了两周时间,下到车间看工人改装车,等把整个流程全部弄清楚了,才去跑市场。

在年龄上他也没有优势,其他销售员都是大学毕业的30岁上下的帅哥美女,唯有他是一个50多岁的老男人。

入职三个月,那些帅哥美女们一个接一个地拿到了单子,而他却一辆车也卖不出去。其间他也曾怀疑过自己的能力,但他相信天道酬勤,咬牙坚持。

他以军人的严谨作风,理清自己的思路,做了三件事:

首先,老郭认真地分析了整个运钞车行业的状况。中国防弹运钞车改装厂竞争非常激烈,2003年非典到来的时候,由34家锐减到了12家;然后,老郭把这家公司改装的防弹运钞车做了认真研究,分析提炼,归纳为六大优,给客户讲解时易懂易记;最后他给全国地级市以上的押运公司打了一圈电话。老郭是个有心人,他在工作中也留意一批潜在的客户。但是,三个月过去了,还是没卖出一辆车。老郭被公司婉言劝退,灰头土脸地离开了这家公司。

老郭回到家里后,继续做起了自由撰稿人。

苍天不负有心人。突然有一天,一家押运公司要求与他商谈购买运钞车的事。老郭匆匆赴会,以军人的豪爽真诚和熟练的业务知识,赢得了押运公司领导的信任。很快,这家公司一次就签了23辆车的单子,而且马上交付了30%的定金。

合同签订后,老郭打工的这家公司却迟迟未能履约交货。老郭每天吃不好,睡不着,头发一绺一绺地掉,一下子白了许多。

这笔合同在延迟六个月后总算完成交货了。最可喜的是,其他汽车厂家也找上门来了。在运钞车行业中,各家信息是相通的,客户都知道了老郭的诚信和能力,纷纷找上门来要与他合作。人家说,我们认的是你这个人。局面一下子就打开了。

于是,老郭就势注册了一个汽车贸易公司,做起了特种车辆销售。从2004年开始,连续做了六年运钞车销售生意,淘得了第一桶金。

老郭把这一段经历叫作“梦的插曲”。

 

三、一份战友情把他拉回了“老龄飞机梦”

2006年夏天,老郭回家乡张家口参加朋友聚会时,偶然碰到一位转业的战友。离别23年,苍老的面貌使老郭认不出曾经的战友了。

1532613420527655.jpg原来这位战友“下岗”了,3万元买断了工龄。现在他没有工作,生活也无着落。一见面就急切请求老郭帮他找一份工作。

在这次聚会上,老郭还了解到,另一位从教导员位置上转业的战友也“下岗”了,而且受到了不公的待遇,申诉无门。  

这两位战友的遭遇深深地刺痛老郭的心,那天晚上,老郭失眠了。善良的他想帮帮战友,可是怎么帮呢?

回到北京后,老郭就给很多朋友打电话,讲述这两位战友的窘状,请朋友们帮忙给这些下岗的战友找份工作。但是,谈何容易。他意识到,这不单单是个别战友的问题,而是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 

转眼间到了秋天,一位转业到民航局下属公司的战友给老郭打来电话,称总局决定从各个航空公司调整一批退役飞机到北京办一个博物馆。老郭的这位战友就负责这项工作,一时找不到合适的技术人员拆装飞机,希望飞机机械师出身的老郭能组织一批当年的战友,承担这项任务。

这真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对于他们这些曾经的老机械师们来说,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于是,老郭兴致勃勃的回了一趟老家,找了几位同期入伍、现已退役的战友商量。这些人当兵十几年,一直维护飞机,对飞机很熟悉,也很有感情,希望继续发挥自己在部队的专业特长。另一方面,许多人下岗之后,整天在为工作、生活发愁。他们都希望老郭牵头,把战友们重新集合起来,让这些有本事而失业的战友发挥特长,能有用武之地,有一份固定的收入。

回到北京后,老郭很快就与民航某公司签订一份劳务合同,并给这支队伍起了个很响亮的名字——北京戎冠飞机拆装队。这个名字仍然带有兵味,因为,战友们离不开军人的情结。

他们接的第一单活儿是去广州老白云机场拆卸一批地面设备。一共15个人,一色的退役老兵,一色的迷彩军装,严格的军事化管理,他们好像又回到了军营,是一支特别能战斗的队伍。总指挥是某飞行学院的一位退役机务副团长,队长是原空军航空兵歼击机部队机械专业退役的一位志愿兵,副队长是原空军航空兵歼击机部队特设专业退役的一位志愿兵,就是本文开头说的那位3万元买断工龄的战友。他们在广州老白云机场工作了16天,每天工作到腰酸背疼脚抽筋,但他们不仅没有怨言,而且干的很起劲,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正当他们信心满满,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没曾想发生了意想不到的情况。由于委托方领导班子调整,工作思路也调整了,计划拆装的飞机暂停了,老郭他们陷入无活儿可干的困境,不得不把战友们遣散回家。临走的时候,老郭含着泪对大家说:“我相信,这是个前人没有做过的事,一定会有人需要,我们一定还会相聚的。”

老郭送别队友回家之后,当时那种沮丧的心情无以言表。但是,他从这件事中,已经看到了这项工作的前景。

机会永远是给那些有准备而又锲而不舍的人准备的。果然,他们没有被命运抛弃,机遇再次降临他们身上。

就在那年的年底,一家航空学院把三架运七飞机的拆装工作交给老郭带领的这支队伍。要求从哈尔滨拆卸后,运往广州组装。任务非常艰巨,老郭带领先遣组到达了中国最冷的省会城市哈尔滨。随后,一行15人,有的乘坐火车,有的开着刚刚从二手车市场购置来的一辆福田面包车,拉着行李、炊具、餐具和工具设备一起向着北方、向着哈尔滨出发了。

2007年3月4日是元霄节,他们开工了。

在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他们每天迎着寒风,踏着积雪,整整工作了25天,圆满完成3架运七-—100型飞机的分解任务。随后,他们又风尘仆仆地运到广州新白云机场,把这三架运七-—100型飞机全部复原为飞机教具。同时,边复原飞机边带教学生实习。这家民航学院高度赞扬这群特别能战斗的老兵,并在学校的网站上多次进行了报道。

由于他们施工质量过硬,军人素质高,紧接着,这家民航学院又委托他们拆装了一架三叉戟2E型飞机。 

1532609833294337.jpg

(他们有一支特别能战斗的队伍)


四、创唯一,成就辉煌梦想

信誉给老郭名下的戎冠飞机拆装队注入了生命力。

于是,一项一项工程接踵而来。老郭带领的这支队伍南征北战、东奔西走,靠实力,靠拼搏,打出了名气。他们有一个口号,叫作:不做第一做唯一。这支队伍,在十多年的发展时间里,从十几个人几十件工具组成的一支实体飞行器拆装队开始,北上黑龙江,南下海南岛,西行黄土高原,东赴东海之滨,走一处留下一片赞扬声;他们以不受场地限制,不受气象干扰,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技术复杂著称,先后创造了多个“唯一”。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壮大,从十多人的拆装队发展成全国唯一正式注册运营的老龄飞机专业化拆装企业——北京华戎冠兴航空科技有限公司。现在公司具有中高级职称的8人,享受技术人才特殊津贴待遇的高级工程师2人。他们主要来自空军航空兵部队,也有的来自中国民航机务一线,所有队员均为一专多能的多面手。更可喜的是,又有一批年轻人成长起来,成为公司骨干。

截止2018年6月,他们先后为54个单位分解、复原、修复60个机型机种的241架飞行器,以及113 台(件)各类飞行器、航空发动机和各类导弹、火箭等航空航天器;还拆装了4685台(套)机场候机楼、停机坪、雷达站的设施设备;制做各种飞行器部件教具33件(台、套)。最值得骄傲的是,他们还能够克隆世界上任何一个机型机种的飞行器。

老郭的梦想正在走向成功的路上,他的事业蒸蒸日上,在本行业独树一帜,名声大振。他虽已年过半百,仍在不断寻找机遇。他经历过许多挫折,甚至与死神擦肩而过,但他从来没有忘记过战友情、航空情。他有更高的追求,他这一生注定与飞机结下了不解之缘,他雄心勃勃的要为国家的退役飞机和那些飞机机械师战友们找到应该有的归宿。 

1532585464799401.jpg

(令人骄傲的一群当过兵的人)


五、梦还在继续,并且越做越宏伟

老郭希望在有生之年完成两个心愿。

第一个心愿就是组建“中国老龄飞机谷”,这成为压在他心头挥之不去的迫切愿望。

中国的航空航天事业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正在迅猛发展。但是,中国的航空航天科普工作却差的比较远。美国的总人口是3.23亿人,可是他们有一座航空航天博物馆,两座飞机坟场,相当于4座类似的大型航空航天博物馆,总占地面积达166648.17亩,收藏飞机达7295架;而我国总人口达13.9亿之多,只有北京三座和上海一座类似的航空航天的博物馆,总占地面积只有2222亩,收藏飞机只有388架。巨大的反差,让老郭这个以发展我国航空事业为己任的老兵感到肩头的责任。每当他看到我们的航空、航天博物馆,一到节假日就爆满,心里就有一种责任感。

老郭有一个梦想:在“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建设三座航空航天博物馆,其中“京津冀”的一座设为总部,要做到世界最大,其它几座也都要以老龄飞行器相关内容为轴心,涵盖收藏、保管、研究、分解、修复、销售、交换老龄飞行器及其部件,同时又是可以进行教学培训、文化传播于一体的大型产学研业基地。因而,它可称为航空航天小镇,或者叫作航空航天产业园,或者称为“中国老龄飞机谷”。 

这个项目已经着手实施,他信心满满地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能够做成功。

老郭所关心的第二件事,仍然是空军航空机务人员的出路问题。

老郭是个航空机务出身的老机械师,他对这些和自己有着同样经历的老战友们有着深厚的感情,同时也最了解他们,他们是一群特别能吃苦的军人,他从感情上想帮助他们。于是,从2017年7月开始,老郭去全国各地调研空军航空机务人员融合到航空公司去的可能性。

1532585634372698.jpg

老郭通过调研获知,目前,空军航空机务军官和士官队伍中,每年都有数千人退出现役,由于工作性质限制,基本上都改行做别的工作。部队用十多年时间培养这些机务人员,而到他们转业的时候,也就是刚刚30多岁,如果改行,那是一笔巨大的人力资源浪费。如果有一个很好的过度机制,把这些退役的空军航空机务军官和士官培训成为民航飞机维修专业人员,平时担负航空公司的机务工作,战时又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这对民航、对国防、对个人都是好事,是一件利国利军又利民的大好事。

(图为郭铭儒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飞机交接现场)

这次调研耗时9个月,老郭给上级首长提交了一份50多页的详实的调研报告。他希望这份报告能够引起领导的重视,把空军航空机务人员直接过度到民航的航空公司去。

他说:“如果这个事情将来能够落实,我个人名利都已经不重要,到那时,即使我闭上眼睛了也是值得高兴的。也许这是我有生之年能给空军航空机务人员做的最后一点贡献吧。”

位卑未敢忘忧国,老郭是一位普通的退休军人,自觉为国分忧,永葆军人本色,军心永恒,是退役军人的优秀代表,彰显了军人风采。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