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熊维罴——熊

    《诗经》中三次提到熊,有熊、棕熊、马熊,罴就是棕熊或马熊。

     想起熊马上想到的是“虎背熊腰”,还有“瞧你那熊样”。熊在我们先人那里可说之处多呢。捡几个有趣的说说。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语出《孟子·告子上》:“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很喜欢这段,不是喜欢“鱼和熊掌”,而是喜欢“舍生取义”的义薄云天。所以孟子“取熊掌”养“浩然正气”。

    楚成王吃熊掌不得而死的故事是让人唏嘘叹息的,在司马迁眼里他是:“初即位,布德施惠,结旧好於诸侯。”司马贞眼里:“文既伐申,成亦赦许。”是有为之君,他的母亲是有名的“桃花夫人息妫”被刘向《列女传》列在贞顺传中,他的儿子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楚庄王。然而,他却死在了自己另一个儿子商臣手里,“成王请食熊蹯而死,不听。丁未,成王自绞杀。商臣代立,是为穆王。”(《史记 》)

    原因是成王不听令尹子上的话,立“蜂目而豺声”的“忍人”商臣为太子,后来成王后悔了,于是“忍人”商臣就强迫自己父亲自杀,甚至连父亲最后请求吃一枚熊掌的要求都不允许。王侯之家为争夺权位你死我活的残剧多了,一代雄主“胡服骑射”的赵武灵王居然是死在沙丘宫,和成王临死吃不成熊掌如出一辙。

    还有一个故事“冯媛当熊”要说一下,那是记录在《汉书》里的,《列女传续》也有。说的是汉元帝的嫔妃冯昭仪以身护驾,以身挡熊,勇救皇帝丈夫的故事。“上幸虎圈斗兽﹐后宫皆从。熊逸出圈﹐攀槛欲上殿﹐左右贵人﹑傅昭仪皆惊走﹐而冯婕妤直当熊而立﹐左右格杀熊。”天子问婕妤﹕“人情皆惊惧﹐何故当熊﹖”对曰﹕“妾闻猛兽得人而止﹐妾恐至御坐﹐故以身当之。”元帝嗟叹﹐以此敬重焉。傅昭仪等皆惭。明年﹐中山王封﹐乃立婕妤为昭仪﹐随王之国号中山太后。

    可惜英勇如冯昭仪,最后竟落得个被迫自杀的结果,不提也罢。倒是一个宫廷弱女子有以身挡熊的勇气实为可敬。是逃出笼的熊成就了冯昭仪,从婕妤晋升为昭仪后又晋升为中山太后,但熊不能继续维持昭仪的荣光到终老。

    还是看看《诗经》中的熊吧。《小雅 斯干》吉梦维何?维熊维罴,维虺维蛇。《小雅 大东》舟人之子,熊罴是裘。《大雅 韩奕》有熊有罴,有猫有虎。

    《小雅 斯干》

    大人占之:维熊维罴,男子之祥;维虺维蛇,女子之祥。(节录)

    大意:占梦官占卜:梦见熊和棕熊,那是生男孩的吉兆。梦见毒蛇和花蛇,那是生女孩的吉兆。

    诗原本是祝贺贵族宫室落成的歌辞,此一节是希望贵族家子孙兴旺的祝愿。熊被当做男子的象征,就像“异人天象”梦到“虎”“龙”一定生贵人一样,而且是男性贵人。想想,以熊之雄壮,熊堪当此任。

    《小雅 大东》

    东人之子,职劳不来。西人之子,粲粲衣服。舟人之子,熊罴是裘。私人之子,百僚是试。(节录)

    大意:东方诸侯国的百姓,只是一味劳役无人抚慰。西方诸侯国的贵族,个个穿着鲜艳华贵的衣服。就是那些普通的周人,也是穿着熊罴做的裘服。还有那些家臣奴仆,也是什么职位都可以充任。

    肯定是西周时期东方人的的诗歌,东方的诸侯各国受周朝(西人)严重盘剥的情形,此一节说的是。 “东人之子,职劳不来”,而“西人之子,粲粲衣服”。连周人中身份低微的也“熊罴是裘”,家奴的子弟都“百僚是试”。这么鲜明的对比,自然突显了西周统治者和东方各国极其不平等的悬殊地位。眼见为实的就是“熊罴是裘”

    可见熊也罢罴也罢,不论其掌还是其皮都是贵重无比的。直至今日。熊掌已经在人们疯狂的追逐中不可获得了,熊和虎都以其贵重不得不被曾经猎杀他们的人类保护以维持自己的“苟延残喘”,于是又想起庄子在《逍遥游》里关于有用和无用的论断:犹有所待,恶乎待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