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改河工程

  五月,春意融融。我的家乡杨柳吐绿,大地处处彰显生机,时尚青年男女迫不及待地换上了长衫短裙。

  时间的指针拨回到2007年5月10日,清晨5点,我踏上前往内蒙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白音华的路程,车子过朝阳驶入内蒙境地,沿途的春色渐渐消减,冰水在河床上缓缓流淌,寒风卷起枯草不时地击打着车窗,山腰的积雪还没有融化,远远望去白茫茫一片。中午时分,车子驶入内蒙林东境内,我们找了家饭店匆忙填饱肚子,顺便找了当地向导老钟。车子一路向北驶进草原路,茫茫草原几道深浅不一辙痕算是草原路了,在老钟带领下我们绕着牧民家的草场,躲着草原上的河流,终于在天黑前到达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白音华四号矿。一排排白色彩钢房围成的矿区驻地,住着前期建设者30多人,院子里的彩钢房设有仓库、食堂、浴池和卫生站,各房间都是清一色的箱体床、床头柜和立柜,供暖靠着院里的一台燃煤锅炉。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白音华四号矿北距乌拉盖96.4公里,东距东乌旗194.6公里,西距西乌旗80.5公里,南距林东也有224.1多公里,南距阜新668.7公里。辽阔的草原,蒙古包、红砖瓦房、风力发电车组成了新时代蒙族家庭的标志。

  近年来,随着内蒙古自治区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吸引了周边具有采矿资质的企业纷纷入驻。白音华外来人口较少,主要以牧民居多,家家有草场,真可谓牛羊成群,牧民生活比较富裕,家里的牛羊是主要经济来源。现在牧民早已打破单一的肉食习惯,主副食向多元化发展,由于交通不畅日常的生活用品以及蔬菜水果要到几十公里外的苏木才能买到。当地牧民仍然继承传统民族文化,喜欢穿蒙古袍、马靴,袍子由带毛的羔羊皮制成,外面罩着颜色各异的绸缎,既艳丽又抗风寒。

  ……据说,草原小姐妹龙梅与玉荣的故事就发生在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姐妹俩为生产队放羊时遇到暴风雪,为保护集体财产她们和风雪搏斗。最后,羊群保住了,可姐姐龙梅暴风雪中失去了左脚拇趾,妹妹玉荣右腿膝关节以下和左腿踝关节以下做了截肢手术,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故事一直在这里传颂着。如今的牧民早已结束了游牧生活,靠着自己家的草场定居下来。探矿初期,这里也曾发生过惊心动魄的故事。在那年冬季,一天,驻地锅炉供暖故障,当时外边刮着可怕的白毛风(风吹雪),室外温度降到零下40多度,失去供暖的彩钢房室温很快降到零下。驻地总指挥紧急呼喊大家快去食堂,靠仅有的一台空调取暖。辽阔草原百里不见人家,在这样天气里找救援根本不可能,空调电力来源于驻地的一台柴油发电机,此时30多人的屋里鸦雀无声,大家心里极度紧张。冷静下来后研究抢修方案,组成四个维修组,逐段排查管路,经过三个多小时的努力,终于排除了故障恢复供暖。

  去年,白音华四号煤矿的勘探工作就已经结束,煤矿开采筹划工作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我们承揽改河道工程就是将流经四号煤矿的彦吉嘎河(一条河流)改道,杜绝因河道渗水造成矿区水患,中标的河道全长2公里,宽12米,深2米;架设便桥3座,主桥1座。技术要求:河底及河沿用土工织物做防渗,河道2公里,落差2米;河面及河沿洒水夯实,用5公分水泥土罩面;河道纵向间隔5米做一条伸缩缝,横向河宽6米做一条伸缩缝;河外沿2.5米做护坡,护坡高3米覆盖绿色植被。我到新公司还是头一次负责组织施工百万以上工程,于我从未涉足这个领域的“白帽子”来讲真的好比登天。干好工程不仅是对自己能力的一个考评,更是肩负对地区牧民生活环境改变的责任。改河工程时间紧任务重,整个工程要四个月竣工通过验收。跑市场进设备、寻找施工队伍、材料筹集和场地、工程进度制定、安全合同和劳动合同的制定等等,工程筹划与施工按部就班推进。手里掐着图纸、嘴里嚼着馒头、脑海反复计算着数据,俨然成了我那时候的生活全貌,时间总是挤得满满的,晚饭后稍有空闲就去找建设单位的陈工共同分析施工中遇到技术难题。

  解决用水问题是工程施工的关键,茫茫草原方圆几十里没有水源地,用水只能靠打井。草原植被根系下薄薄的土层以下是砂土层,要打井只能靠原始的方法用直径2寸、8米长的钢管一端焊接50厘米长带不规则小孔眼的尖管头,管头顶端灌满大粒盐,做好安全防护的施工人员站在铲车上用大锤把钢管一点点砸进砂土层,最后当钢管只剩下一米左右时再锯掉已经堆损的管头,套好丝扣安装井头,经过反复的引水导沙,深入地下水层的带孔管头周围很快会形成水穴,清澈的水流就源源不断流出,50米一个水井轻松解决工程用水问题。

  白音华海拔1千米左右,这里的天蓝蓝的,云白白的,如同大朵大朵的棉花飘浮在头顶,低低的久久不愿离去,中午的阳光驱散了早春的寒气,带给人们些许暖意。常听人说高海拔地区阳光中紫外线强,果不其然,短短几天工夫我们这些大男儿脸渐渐变成紫红色,皮肤也干燥起来。难道这就是入乡随俗吧!也好,与我们的兄弟民族面色无异了。

  随着内蒙锡林郭勒盟发展步伐的逐渐加快,外来车辆也多了起来,加之采矿等因素导致草原植被退化,自然环境也发生了恶变。这里风沙来得猛去得也快,前一阵还风和日丽,转眼工夫西北天地间拉起了昏黄的帐幕由远渐近,片刻飞沙走石,吹打得人们抬不起头只能躲在屋里。风沙过后,没有植被覆盖的裸地早已沙成丘,沙土肆意堆积着房门,阻隔着公路,植被破坏越严重,沙丘堆积的也越多,也许这就是大自然公平法则吧。这样的风沙天气一直延续到六月份的第一场春雨才结束。

  工期要求我们必须赶在雨季前完成主体施工,时间紧任务重轻慢不得。在施工过程中每每遇到牧民设围栏封路是最头痛的事,河道两边10米以外就是牧民家草场,施工车辆对草场稍有碾压牧民就要封路要赔偿,协调好与牧民关系是工程施工的重要环节。于是,去牧民家做客慰问成了我的又一项工作,与牧民做朋友帮助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就这样慢慢的取得牧民的理解和支持。风沙是施工中遇到的另一个难题,风沙过后河底标高基准点几乎全部覆盖,只能靠记忆指挥铲车点点清理浮沙,找出和校对河底标高基准,为施工的下一道工序打好基础。铲车司机是公司一名老职工,技术娴熟,大家都称呼他“牛大铲”,人到中年的牛大铲总喜欢在人多时表白一下自己曾经当过队长的经历,偶尔也有几名民工围上来倾听,每到这个时候偷懒的民工都免不了遭到包工头的训斥。牛大铲驾驶铲车喜欢按自己的思路干活,嘴里叼着烟,还会不时的哼哼着小曲,也许这才能找回当队长的感觉。工程施工过程中指挥铲车是件费心劳神的事,牛大铲不对心思时还会停下铲车捶着腰走到你身边,嘴里不停地唠叨着“我这老胳膊老腿的可干不动了”。不知不觉半个月过去了,河道只完工45延长米,这样的施工进度不仅会延误工期,而且还会造成工程亏损。怎样才能即加快工程进度又不影响质量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加强管理,从管理要效益。第二天,在碰头会上我谈了河道工程进展和存在的问题,同时也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得到了领导认同和支持,就这样改河工程在困难和矛盾中顺利向前推进着。

  六月中旬,太阳火辣辣的炙烤着大地,茫茫草原很难找到遮阳的地方,河道工地更是热得如蒸笼,只有皮卡车是我们唯一的休息地了,在这个狭小的空间里“情感秘密”也就无法遮掩了。公司副经理性情直爽大家都称呼他“强哥”,强哥喜欢把自己塑造成硬汉子形象,在他面前如果谁稍有思乡情绪就会被他奚落一番,我们大家都以为强哥是个“无牵无挂”的人。这天中午,我和强哥在皮卡车里休息时唠起了家常,谈到老娘时他把头转过去,眼泪在眼圈里打着转转。都说好男儿志在四方,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我想在这样的环境中泪花就是心里思念远方亲人的最好释怀。经过一段时间对施工进度与人员效率发挥的观察,结合多方面因素制定了承包方案,把河底工程包给施工队负责人老钟,我们只提供工程用料、监管工程质量、技术指导和解决施工中遇到的问题,工程在一次监理会上得到认可,被工程建设单位评为“改河样板工程”称号,河道竣工段逐渐向远处延伸,我心里如释重负般轻松许多。


  第二章 筹建草原游

  春季的第一场雨如约而至,雨水为草原带来生命气息,草变绿了,鸟儿飞来了,草原百灵鸟儿悦耳的鸣叫如悠扬的琴曲使人心旷神怡。清晨,微风带着青草的芳香将我从梦中唤醒,新一天工作即将开始了。为了矿区创业者生活能够丰富多彩,我接到了新的使命——筹建富有蒙族特色的草原游。在辽阔的草原筹建牧场搞旅游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一项项都需要具体去落实,考察场地、建蒙古包、造人工湖,购买马匹、骆驼、弓箭以及靶子、羊群等等。

  牧场占地是征集到的牧民家草场,面积两平方公里。蒙古包建在场内地势较高处,这样既可以预防雨水流入,又便于出包向远处瞭望。蒙古包向北不远处是一座红砖瓦房,主房四间分为卧室、客厅和厨房。主房的西边有两间厢房,分别是仓库和车库,厢房与主房之间用红砖连接成一米高的长方形院落。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上午,西乌旗蒙古包苏厂长带着建蒙古包的材料和人员如约而至,经过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耗时两天半的时间蒙古包终于建成。建成的蒙古包共三顶,大包直径1200厘米,两小包分别是直径600厘米,小包坐落于大包两侧形成了犄角之势,包与包之间用红色地砖连接。蒙古包呈圆形,四周侧壁分成数块,每块高160厘米、长230厘米左右,用条木编成网状,几块连接,围成圆形,上盖伞骨状圆顶,与侧壁连接。帐顶及四壁覆盖和围以毛毡,用绳索固定。东南壁上留一木框,安装门板,帐顶留一圆形天窗,以便采光、通风,排放炊烟,夜间或风雨雪天覆以毡。大包可容纳40人,小包可容纳20人,大包的地面铺着白色地砖,小包则铺着红色绣花羊毛地毯,四周挂着各色纯毛装饰画,长方形的地桌木制果盘里有水果、炒米、奶豆腐、牛肉干、奶茶碗。

  大蒙古包门前两侧各悬挂橘红色龙虎旗,龙虎旗边长各1.5米。龙虎旗前方大约5米的甬道两侧草地上插着苏勒德,苏勒德类似于古代兵器矛状物,矛身底座的銎部形成一个圆盘,盘沿一周有81个穿孔,绑扎着马鬃作为垂缨,然后固定在草地水泥台之上。据草原上牧民所述和有关书籍记载,成吉思汗一次率军在草原上与对手交战失利,损失残重,军队士气非常低落,这种精神上的失败,远胜过战争上失败的危害程度,使成吉思汗感到了事态的严重性。于是他召集所有将士,在一个树林边上进行动员,成吉思汗亲自主讲,讲了许多以少胜多的事例,讲了许多以弱胜强的战况,就这样从白天讲到夜晚,他用朴素的语言、真诚的感情、透彻的分析,鼓舞了军队的士气,赢得了阵阵的喝彩。最后,成吉思汗反复强调“军心似铁,感召日月”,其声宏亮如钟,传播到空旷的远方。突然,半空一道光闪,一把矛状异物在众军头顶悬而不下,在众人惊呼声中,成吉思汗命大将木华黎接下,但几次都未成功。这时,成吉思汗感悟到是苍天赐予自己的神物,必须亲自接取下来,于是,他卸下自己坐骑的雕花马鞍,跪在其上,双手垫着乌黑的马鬃,伸手接了下来。刹那间,万民同呼,“军心似铁,感召日月”,群情激愤,斗志倍增。而成吉思汗在情急之中,草草地宰羊祭祀,忙乱中有一只羊蹄未去,羊头和肝肺还连在了一起。成吉思汗许下宏愿,每年的今天都要用万只羊来祭祀,而且,忙中出错的作法也作为纪念性做法被永远地保留下来。

  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民族的信仰各有不同。蒙古包建成的第二天上午,天空乌云密布狂风大作,我们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大蒙古包一点点被风鼓起,尽管我们拼了全力,但还是没有保住大包,罩布被风卷走,包垮塌了。第二天,我们请来苏厂长对大包做了技术调整和加固处理,更换了损毁部件,崭新的一顶蒙古包又落成了。落成那天,向导老钟语重心长的劝告说“还是祭拜一下草原英雄成吉思汗吧。要不蒙古包还是立不住啊”。就这样,我们买来成吉思汗纯毛手工挂毯作为镇包之宝,按照当地习俗做了祭拜。那以后,真的就没有再发生险情!

  红砖瓦房正南100米处建造了一座椭圆形人工湖,南北长60米、东西宽处35米、深2米,湖底按河道施工要素做防渗处理,湖外沿由红色地砖组成环形甬道将湖紧紧围绕。瓦房东不远处有一口30米的深井,井水抽入湖中经过晾晒加氯消毒,几天后就可以投放来自林东水库肉质鲜美的淡水鱼。紧靠湖西沿不远处有一个十平米左右的沙池,池里用沙都是通过精选从河道拉来,夏季沙池可以很好的缓解和治疗关节炎病痛。在湖的南边有一座土山,山是用挖湖里的土建成,上边长着各色野花,每逢牧场来客人时这里便插上彩旗,蒙古包里放着动听的草原歌曲,蓝天白云、青草山花、粼粼湖水、蒙古包、红色甬道组成了一幅和谐与灵动的画面。

  红砖瓦房东北角有六间羊圈,这里养着400多只绵羊和几只山羊。羊圈西侧房山头建一间瓦房,是羊倌居住的地方,屋里有火炕和厨房。羊倌是白音华苏木当地人,五十多岁,中等身材,微微有些驼背,面色黑中透亮,灰蒙蒙头发总是卷卷的,说起话来常带着“就是、就是”的口头语,我们亲切的称呼他“老郭头儿”。老郭头经常向我们了解外边的世界,每每向他讲起听得都很投入,偶尔也插上几句话,然后就是憨憨的笑。渐渐地我们成了朋友,他向我讲起了家事,老郭头有两个儿子都住在苏木,大儿子结婚时老郭头腾出两间正房,准备把另两间正房留给小儿子,自己和老伴住厢房。可事与愿违,婚后大儿媳常以离婚要挟硬生生的夺去四间正房,每次提起这件事他都咳声叹气的说“白音华苏木地方小,儿子娶个媳妇不容易呀”。可怜天下父母心!我想在社会公序良俗的引下,老郭头的儿子和儿媳会慢慢悔改。


  第三章  接待游客

  七月是内蒙草原最美的季节,风轻云淡,草长莺飞,牛羊成群。萋萋芳草上开满的各色野花,蓝色、黄色、粉色、红色、紫色、白的,贴着地面的、迎风舞动的、单枝亭亭玉立的、一丛丛如点点繁星的,单瓣的、簇团的,香飘四溢,一并在视野里摇曳。宽阔的大草原敞开胸怀,迎接远方的客人。

  牧场筹建以来接待的第一拨客人是来自省煤管局的考察团。清晨,牧场接待人员早早起床、洗漱、用餐,按分工忙碌着。老郭头的工作是挑选一岁大羯羊留下宰杀,再把羊群驱赶到目视可及的草场。宰杀羯羊对于老郭头来说可是手拿把掐的事了,只是每次无法逾越心中那小小的坎,宰杀前都会嘀咕几句“羊啊,羊啊,别怪我,有人要吃你我也没办法,你归我管我归他管,要怪就怪他吧”经过这么一番叨咕的老郭头下手麻利得很,杀羊、放血、扒羊皮、收拾下货、分割大块羊肉,最后交给厨师做手把肉。

  客人用餐设在大蒙古包里,这里的摆台显得尤为重要,进大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四根红色碗口粗的龙盘柱,柱子一头顶进圆顶支座里,另一端支在绿色方形垫木上。四根龙柱组成的方形空间里放一辆红色木质勒勒车,车轮直径1米,车长2米,车身是长方形木盘,盘里放着西瓜、哈密瓜。勒勒车与包门之间有4米距离是留给歌手表演歌舞、弹琴、敬酒和献哈达之用。包门左侧包壁上挂着50英寸平板电视机,旁边有影碟机和音响设备。包门右侧是一张红色木质地柜,柜分上下两部分,上部设有三个抽屉,分别放着金杯银杯、白色哈达、毛巾、刀具、牙签等。打开下部对开式柜门,柜体分两层,放着大包用的餐具。龙柱后身是主宾桌,两侧是客宾桌,每张桌都是按十二人标准摆放餐具和酒水。

  两顶小蒙古包按用途分为休息和饮奶茶之用。右侧小包深红色羊毛绣花地毯正中顶立两根红色龙柱,以两根龙柱为中心形成半圆形空间的地毯上按一米间距摆放七张红色长方形地桌,桌与包壁间留有1.5米左右的间距供客人席地而坐。主桌可供三人使用,两侧的客桌每桌供两人使用,桌面上的木质果盘里盛着水果,两侧小蝶里放着奶茶碗、炒米、牛肉干、奶豆腐。左侧小包红色纯毛地毯上整齐的摆放着四套行李,是客人休息的场所。

  中午时分,蒙古包传来布仁巴雅尔优美的歌声——蓝色的蒙古草原,望不尽连绵的山川,蒙古包就像飞落的大雁,勒勒车赶着太阳游荡在天边,敖包美丽。此刻的牧场,天蓝蓝的、草青青的、彩旗迎风飘扬;湖边的小船随波摇曳,水中的鱼儿追逐嬉戏;沙池边的靶场弓箭齐备,草原马已挂好鞍韂,双峰骆驼摇着头铃,时而跪坐,时而抬头远望,仿佛在迎接远方的客人。一行车队缓缓驶入牧场,停在红砖瓦房门前的空场,客人在东道主的陪同下游览着牧场,煞有兴致的听着苏乐德的传说,问着勒勒车的历史……。片刻工夫,客人都已陶醉在游览项目中,有策马飞奔的、弯弓射箭的、垂钓的、骑骆驼拍照的……。小包飘着奶茶香,省考察团领导席毯而坐,泡着炒米、喝着奶茶、品尝牛肉干,在愉快的气氛中询问着矿区建设、规划与构想。

  开饭的时间到了,客人们按宾主入座,主人用蒙古刀割一块鲜嫩味美的手把肉放进客人盘中,客人按自己的喜好蘸上胡椒、韭菜花、孜然等调料,细细咀嚼,鲜嫩可口,美不胜收。草原野韭菜炒土鸡蛋,红烧鲤鱼鲜香可口,草原白蘑菇炖土鸡等等,样样美食使客人赞不绝口。酒到高潮时,身穿民族服装的蒙族姑娘手捧着金杯银杯向客人唱起了敬酒歌,客人按照规矩左手端杯,右手无名指沾酒往上弹一下,再沾酒往下弹一下,三沾酒摸自己额头,然后双手举杯一饮而尽,歌手献上洁白的哈达。在马头琴的伴奏下歌手载歌载舞,使人不由自主和歌手一起唱起~~金杯银杯斟满酒,双手举过头,炒米奶酒手把肉,今天喝个够。


  第四章 牧场收尾工作

  风卷阴云天愈冷,茫茫原野草枯黄。

  轻抿衣襟望天空,行行大雁飞南方。

  思念亲人夜难眠,事事妥当返家乡 。

  九月的草原,雨水逐渐稀少,早晚增添了些许寒意。秋季羊群洗药浴就要开始了,药浴是防治羊寄生虫和皮肤病的有效手段,洗完药浴的羊很少生寄生虫或皮肤病,不仅有利羊群安全过冬,而且有利冬季羊毛旺长御寒。按照羊倌老郭头的指点,我们用铲车在羊圈门前推出一个长方形锅底坑,坑深已淹没羊身为准,坑里铺着厚塑料布做防渗,然后放水、对水温、添加药剂,打开羊圈门赶羊入池,就完成了整个药浴过程。绵羊留给人们的印象总是温顺的,可面对着药浴池任凭你怎么驱赶就是不往池子里跳,此刻的绵羊个个生龙活虎似地在圈里打着转转,惊恐着、跳跃着、咩咩尖叫。尽管忙得我们满头大汗,可还是连一只羊也没有洗成。最后老郭头想出了“好”办法,把羊抓住一个个扔进药浴池。好家伙儿!大半天工夫羊群总算是做了药浴,我们这些大男儿个个蓬头垢面,身上散发难闻的气味。

  经过夏季充足雨水的滋养,秋季的牧草长到了一尺多高,含水量也大大减少,正是储备牛羊越冬草料的好时机。清早,林师傅驾驶四轮拖拉机带着割草机来到牧场。林师傅是白音华苏木当地人家庭较富裕,秋季割草是林师傅的赚钱营生,按割草面积收取费用。割草机配套大马力四轮拖拉机使用,利用偏置式曲柄连杆机构,驱动割刀进行作业,一趟割草宽4米,断草由后边耙子拖拽着,搂满后抬起耙子一条条的草堆就形成了,我们再将一条条的草攒成躲,用三轮车拉回牧场。割草工作要赶在雨水前完成,否则淋雨的牧草拉回就会发霉,牛羊吃了爱生病。割草和拉草大约10多天时间,这期间我们每天工作达到12小时,疲惫的身躯只能靠晚饭时喝点草原白酒解解乏。

  九月中下旬,寒意渐浓,湖面早晚已结冰,两台潜水泵在湖里昼夜不停运转,随着水面的降低,大大小小成群的鱼聚集到一起蹦蹦跳跳。中午,屋外稍有暖意,我和同事穿着下水裤一网网把鱼打出装进货车,等湖水排干后再清除淤泥。这样,白音华冬季零下40多度的低温就会把湖底冻裂。

  封蒙古包是返程前最后一项工作,大小蒙古包要用帆布罩子套好,用尼龙带把包围紧紧的绑紧,再用一块块的草皮土压实包底至一米高,这样严严实实才能防止被风雪损坏。要回家了,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晚饭后,大家迫不及待的要明天早早封门窗,回家。茫茫长夜,难以入眠,天还没亮同事们就着急忙慌的起床洗漱、打点行囊、换上回家的衣裳、草草用了早餐,就分头忙碌去了,装车的装车,封门窗的封门窗,大约半个多小时红砖瓦房前后门窗都已封好,我和老郭头道别后,踏上了返乡的路程。


  第五章 矿区新变化

  2009年8月20日,当我再次踏上内蒙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白音华这片熟悉的土地,这里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旷阔的柏油公路贯通了,矿区一幢幢楼房拔地而起,有餐厅、图书馆、娱乐室、医院等等,远处山腰间铁路线如条条彩带凝结着辽蒙人们的友谊。此时,一排满载货物的列车鸣着笛,徐徐驶出车站。不远处白音华金山电厂机声隆隆,正源源不断向国家电网输送着电力。采矿后的复垦还草原以绿色,草原又恢复往日的美丽,天蓝蓝的,云白白的,草青青的,野花随风曼舞,成群的牛羊悠闲的舔食着青草,彦吉嘎河水平缓的流淌,三三俩俩的牧民站在河边网着鱼,微风带来了青草与野花的芳香,仿佛在迎接远方到来的亲人。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